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比官员薪酬,明清官员的薪酬就是屌丝

对比官员薪酬,明清官员的薪酬就是屌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79 更新时间:2024/1/23 23:00:16

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如果靠俸禄糊口,是比较寒酸的。

明朝初期,官员致仕(退休)之后是没俸禄的。《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五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鼎乞致仕,特赐敕允之,仍给月米二石,岁夫四名,先是,大臣致仕,未有给米拨夫例,有之自鼎始。可知在杨鼎以前官员退休是没有退休金的,杨鼎有了,也少的可怜,堂堂的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从一品),在任上时年俸888石,退休后才区区24石。

网络配图

关于明朝宗藩亲王、君王等人的工资,和官员们比起来就是很高的了。亲王万石,君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等,这还不算赐给的大量的土地。明朝各宗藩居于封地,不让他们出来做官和做其它营生,生活所需靠国家俸禄和属于自己土地的收入,时间长了成为国家的一大负担。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拿三四钱的粗布,发给官员顶三十两银子的工资。这种事情我不知道在当时是否经发生,估计应该是很常见,因为身为吏部尚书的继登记述了,说明朝廷对待官员的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使他及周围的人反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明朝官员领工资时往往并不能全部领到米,有时是折银、折钞、折布,官员就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实际数了。明吏部尚书余继登在他的《典故纪闻》里记载:成化十六年,每阔白布折米三十石,然布极细者不过折银二两,而米遇贵,石值银一两,后又以粗棉布值银三四钱者支与,是粗布一匹,准银价三十两。

网络配图

按照现在的习惯看,司长的职位离副部长只一步之遥,下一步升迁就可提拔为副部长了(那时的郎中不可能直接提拔为侍郎,品级差的太远),可是工资差距却太大了。七品县令的年薪仅为尚书的11.48%,这个差距也很大,不知道现在的县长工资是部长的百分之几。

那时的工资差距很明显:侍郎是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年薪为125155.8元,比尚书少92972.88元;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长,年薪为57214.08元,比侍郎少了67941.72,不到侍郎的一半。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明官俸最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按照我换算的这个数来说,当时官员的工资水平并不低。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职务,年薪218128.68元,我不知道现在的部长年薪是多少,估计不会比这个高了。

网络图片

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万!!对比明朝官员的俸禄,真是天壤之别呀!!

15306.4万

赤县县丞

赤县县令306012.8万

少卿357015.0万

九卿459019.2万

安全性未知,该超链接内容与搜狐无关

5511023.5万

侍郎

六部尚书6012025.7万

参知政事20040085.5万

宰相300600128.3万

三师12024051.3万注: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其余月收入(元)

由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款项极为繁复,如果一一计算,实在太花费精力.为此我在这里仅列举俸禄一项,其余多项的总值大致推算为其俸禄的2倍(可能不止于此,姑且这样计算吧).

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网络配图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

嘉佑

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

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

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

网络图片

宰相的俸禄就是明朝的五倍。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蒙古帝国在日本留下了哪些“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蒙古帝国

    导读:尽管成吉思汗的子孙侵袭过日本,但日本人对成吉思汗的“狼性征服世界”思想并不排斥。那么,蒙古帝国在日本留下了那些“遗产”呢?网络配图虽然蒙古大军伐日未遂,但还是在日本留下了“遗产”。世所共知,蒙古帝国在元统治期间,曾经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三是汉人,四是南人。而日本在击败元

  • 秦始皇焚书坑儒:哪些书在被焚范围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焚书坑儒

    导读: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时,朝廷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于是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非但未找到仙药,还以言语

  • 考古发现扬州隋炀帝陵 因太寒酸遭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炀帝陵

    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邗江区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一座为隋炀帝陵。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铭文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与史实相符。除断定墓主身份的关键字很清晰,其它绝大部分字体已很模糊,难以识读。最让考古人员关注的是:扬州隋炀帝陵葬墓的规格还不及当时的富人葬墓,

  • 礼仪变革:跪拜之礼兴起于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朝代

    导读:中国是礼仪之邦,这礼仪最早体现在君臣之间。我们广为熟知的是大臣见到皇帝一定要行跪拜之礼。可是这一礼仪并不是一直都有,它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那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大臣像君王行跪拜之礼呢?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

  • 科学解密:古埃及法老的诅咒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埃及法老

    导读:在埃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同时也孕育这太多的神奇传说。法老的诅咒,成为千年未解的谜团,它忠实的守护者法老陵墓的安宁,也给奢望一夜暴富的盗墓者严重的惩罚。本文为你揭秘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或直接或间接地与古埃及遗迹扯上关系后,死于非命呢?网络配图古埃及是一个对来世和死后

  • 西燕一代传奇皇帝慕容冲:从男宠到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慕容冲

    慕容冲是前燕皇帝之子,是可足浑皇后的儿子。他的出生时间是公元359年,小字凤皇,深受皇帝宠爱。在前燕被灭后,慕容冲和他的哥哥、叔叔等全族一起逃往关中。为了求助援军,慕容冲和他的姐姐清河公主被他的族人献给了将军苻坚。因其姐弟容貌极其姝美而深得苻坚喜爱,宠冠后庭。图片来源于网络慕容冲和姐姐被迫承欢于苻坚

  • 失落的文明:揭秘是谁灭亡了印加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印加帝国

    导读:一夜消失的王国印加帝国,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费思难解。究竟印加帝国的人们以及财富,何以霎时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呢?这其中隐藏了哪些历史秘闻?网络配图印加帝国文化发祥地在的的喀喀湖畔,虽然在高达四千公尺的高原中,它具有丰富的水量,一片绿茵,阳光充足,是农业立国的最好地方。在这里,印加人胼手胝足,惨淡

  • 三国时期韩信的选择:是向着刘邦还是向着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刘邦,项羽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

  • 揭秘:发现1.2亿年前翼龙化石 酷似阿凡达翼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翼龙化石

    还记得科幻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的那条飞行翼兽伊卡兰吗?最新研究显示,这般模样的翼龙过去真的存活过,而地点就在中国。网络配图3D电影巨制《阿凡达》中,飞行翼兽“伊卡兰”竟在我国显身。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辽西建昌发现了一类新翼龙化石标本,新翼龙的头部竟与“伊卡兰”极其相似,这个翼龙新属种被命名为“阿

  • 清朝南京竟有城管?多半使用百姓当枪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城管

    古代和现代都有城管这个单位,都是招些百姓充当,这些人的身份半官半民,既不是官员所以拿不到俸禄,可又不是百姓,因为他们又代表着官府的形象。这些所谓的“城管”大多打着官府的旗号进行市容管理,看似权力很大,然则却受到官府严厉的限制。下面又本文来带领大家去了解下古代的城管吧!明代的南京城,在清代习惯上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