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的?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的?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64 更新时间:2024/1/19 19:33:50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只是跟臣子们喝了一杯酒,就把他们手中的权利给拿回来了,赵匡胤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却没有像朱元璋、刘邦那样大开杀戒,这些功臣们得以保全性命,也已经是万幸了。这段故事一直流传,一定有很多人也都把这段故事当做是真实的历史了吧,但其实今天要说的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段虚构的历史,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某个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宴请他的结义兄弟们,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殿前司副都点检)、王审琪(殿前司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候)、罗彦环(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等。都是当年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军事力量的高级将领。

赵匡胤好酒,跟兄弟们畅饮时时有,今天也不例外。这些高级将领们簇拥着他们的皇帝大哥推杯换盏,回忆着辉煌的过去,发誓再替大哥打江山立新功。可是就在酒酣耳热之际,大哥却突然放下酒杯,满脸愁容。众兄弟不解,齐问大哥为何如此。赵老大长叹一口气说:兄弟们呐,别看我做了皇帝,可是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呢,我一天安稳觉都没有,还不如你们呢,苦啊!

哥几个更纳闷了,皇帝都做上了,您富有四海,苦啥子呢?兄弟们这么一说,老大似乎更痛苦了:哪个人不想富贵啊,假如有一天有人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虽然你不情愿,但你能推得掉吗?

他这一说,这哥几个清醒了,吓得跪倒一片:臣等愚钝,求陛下给指条出路!赵匡胤满意地点点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装进小盒子里了,不如多积点家产给子孙,你们过过歌舞升平,颐养天年的事,这样咱们君臣无猜,这多好啊!

敢情这酒的套路这么深!回过味来的老兄弟们,一夜间身体全都出状况了,不是头疼就是腿瘸,集体请求病退。赵匡胤很高兴,一律批准,大把赏赐医疗费。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读着很精彩,跟历史背景严丝合缝,可惜,这是段假历史。

这个故事正史根本没有记载,“杯酒释兵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真宗年间的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里。后来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也记录了“杯酒释兵权”,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却与王曾不一样。史学家考证,这是因为司马光发现王曾记录的时间有漏洞。再后来,李焘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王曾和司马光的纪录,并且对故事情节又丰富了一下,于是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关于这段假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史学家们找到了源头。说某天,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突然找到赵匡胤,建议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审琪。赵匡胤不以为然,说这是我的义社十兄弟,不会对不起我。赵普说,他们自然不会,但是他们的手下呢?这两人根本管不住他们手下!赵匡胤还是觉得赵普小题大做,他说,区区下属,他俩还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对他们很器重!

赵普冷冷一笑: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吗?周世宗难道不器重手下吗?这句话立刻戳中赵匡胤的命门,自己当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吗?自己还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吗?于是冷汗直流,于是,罢免石守信、王审琪。

这就是故事最早的影子,这里面只有石守信和王审琪,后来人越加越多,我一直奇怪,“杯酒释兵权”的这些人当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是高怀德,为什么把他的名字放在石守信的后面,原来,最初根本没有高怀德的事。

自唐朝藩镇割据后,短短五十年,中原成了皇帝流水线,都是武将惹的祸。所以遏制武将的军权是赵匡胤必须要做的,否则赵宋步前朝后尘将不可避免,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背景。

但是,赵匡胤不可能,实际也没有一次性就免掉这么多高级将领,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革中央军队编制,伴随编制改革,一步步将这些高级将领调出中央军。靠一次喝大酒解决这么大问题,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尽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内核却是真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贴合赵匡胤宽仁的性格,也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当时赵宋天下还未统一,还需要这些将领发挥作用,后来的战争中,这些被调任节度使的兄弟们,多次回到中央重担旧职。)。

回过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杯酒释兵权”更像是赵匡胤与武将们达成的一个君子协议,一个心照不宣,君臣间相互保全的默契,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彼此共荣的契约。它透射着那个时代先人们的智慧,辉映着赵宋王朝数百的温情与和煦!

标签: 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绍为何拿不下曹操?背后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开始了自己的霸业之路。但经过长年的征战,中原地区只剩下了袁绍和曹操两个集团。这对儿时便相交的旧友,因为各自利益的需要,终于兵戎相见。此时的袁绍,雄踞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无论是地盘上,还是从实力上,都要远胜于曹操。但令人奇怪的是,袁绍却因为重重原因,没能拿

  • 朱元璋无钱葬父,刘继祖送他一块地,称帝后刘继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万事难料,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所以我们不应该看不起任何一个人。熟悉历史的看官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还未成为皇帝前,是一个有了这顿没下顿的贫困农民。为了混口饭吃,他曾为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可以说是当时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了。元朝时期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

  • 揭秘:北周与北齐有哪些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齐,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如果要评选“老天最眷顾”的王朝,南北朝时代的北齐王朝,“呼声”一定很高。统治这个王朝的老高家,那是古代史上出了名的不着调。诸如“昏君”“暴君”“淫君”风格的荒唐事,北齐几代皇帝都干了个遍。但无奈人家命好,地处华北平原黄金地段,还有晋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哪怕皇帝天天糟,国力还是满血膨胀,

  • 西汉皇帝刘病已和三位女人的爱情故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病已,汉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做过牢的皇帝,而且当时还只是一个只会哭的婴儿,不知道发生的什么事情。可是世间还是好人多一点,还是婴儿的刘病已遇到了一个好人,帮助他免于一难,虽然当时他是皇曾孙,但在人生的成长经历中,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小编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述刘病已与3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刘病已的第一个女人是许平君,两人之间的相

  • 清朝时汉军八旗是什么概念?清朝八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军八旗,清朝,历史解密

    八旗汉军,清朝八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不是说八旗中的八个独立的汉军部队。他们和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一起组建成八旗军的整体,以兵籍为编制。分别归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大旗。八旗汉军主要源头为明末主动归附后金的汉人部队,以及继而连三的战争中被清朝

  • 《神探狄仁杰4》中到底有几个沙尔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沙尔汗,历史解密

    原来叫沙尔汗的只有一个,乃是三胞胎之兄长。剧中出现的真假沙尔汗总共有沙尔汗/亚喀/ 塞班/ 执政忠节/ 沙伯略国王五个身份,其中亚喀和塞班是沙尔汗两个胞弟。沙尔汗是武周朝廷中的善金局匠作大监,精通金银器制作的各种工艺,又是月氏国老国王沙伯略的大儿子。暗中,他又是暗通突勒主战派贵族贺鲁的朝中内奸,被称

  • 秦始皇视一个女人为“贞妇”,原因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终生未立皇后,他的皇后是谁?各种史书只字未载 ,秦皇陵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秦始皇皇后的遗体。因此,这至今仍是个谜。但秦始皇却对一个神秘的女人礼敬有佳,宾客相待,秦始皇视这个女人为“贞妇”,甚至在这个女人死后,为她筑台怀念。这个女子并不是国色天香的妙龄美人,而是从巴山蜀水

  • 三国中周瑜打黄盖这事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打黄盖,历史解密

    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即便不是很清楚故事情节,对于这句歇后语还是熟捻于心的,经常有人在类似的情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的来历其实就像两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演的一出戏。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呢?答案是:并没有!根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开始后,经

  • 慈安太后一个什么样的人 又应该如此评价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安,清朝,历史解密

    慈安皇太后就是历史上的孝贞显皇后,她是咸丰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同治帝的嫡母,她因联合慈禧与恭亲王共同发动辛酉政变而闻名于世,政变后她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作为母后皇太后的她在同光年间是清廷的最高权力掌握者。很多人认为两宫太后共同听政的时期慈安太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实则绝非如此,慈安太后

  • 揭秘:满、汉是什么时候起可以通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兵入关,满清建立了少数民族的政权。在与数量众多的汉人相处中,满人还是想保留自己的特点,故:他们选择不与汉人通婚,旗人不用忙于农田耕作,只需要驻守疆土即可。但是,到了1900年,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最终,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这些旗人明显很难守住疆土,国家险遭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