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97年4月7日 明朝南北榜案

1397年4月7日 明朝南北榜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3/12/21 3:22:48

[摘要]:1397年4月7日明朝南北榜案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南北榜案的经过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举行了丁丑会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和白信蹈做主考官,在会考结束后,录取了宋琮等52人,三月在廷试中陈安、尹昌隆...这。朱元璋南北榜之争全过程?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陈䢿为第一,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

1397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十),明朝南北榜案。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刘三吾为第一,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消息传来,朝堂上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三月初十(1397年4月7日),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1397年发生的“南北榜”之争。其实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而是一场统治者利用科举来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士人的政治事件。

过程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在南京召开。朱元璋任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经过两次考试之后,五十一名考生被录取,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因为这五十一名考生都是南方人,所以称“南榜”。

当时南方的经济文化都要比北方发达,被录取的南方人多于北方人倒也不奇怪。但是这次科举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被录取,这就难以让人接受。就在发榜数天后,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徇私舞弊。更有数十名考生在街头拦住官员轿子,告状喊冤。因此南京的街头巷尾,流言纷飞,人心浮动。

侍读张信以及十余名言官将此事上奏皇帝。朱元璋听说后大为震惊,立刻成立了以张信为主的十二名饱学官员组成的“调查小组”。皇帝命令他们严格调查涉案的考官和已录取的考生,并对落第的北方考生进行复试。

当年的四月末,张信等人公布了调查报告。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经过张信等调查:这五十一名南方考生都是凭借凭真才实学被录取的,考官没有任何舞弊行为。而北方考生的复试答卷却是问题众多,甚至有犯禁之言,都不能被录取。

报告公布后,立刻引发了北方考生强烈的反对,很多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也站出来支持同乡。这些北方人要求朱元璋重新选派官员对此案进行调查,并认为十二人的“调查组”也存在严重问题。此时有人向朱元璋报告:刘三吾﹑白信蹈买通了调查组的主管张信等人,故意将有问题的北方考卷报告皇帝。

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称刘三吾、白信等人为“胡蓝余党”,认为他们是“反贼”。包括十二人调查组在内的所有涉案官员,都被判处有罪。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张信等官员被凌迟处死。考上第一名的陈安阝被车裂,中举的南方考生全部被罢黜。只有调查组的戴彝、尹昌隆在复核北方试卷的时候,认为北方考生也有可以录取之人而被免于处罚。

六月,朱元璋亲自主持科举,录取了六十一名考生。以黄观(明朝两个“连中三元”之一)为第一名、韩克忠为第二名、王恕为第三名。因为这次录取的六十一人全都是北方人,所以称“北榜”。

明初这次因科举“地域差异”而引发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称为“南北榜”案。此案之后,明朝逐步建立了“南北卷”制度(即南北录取名额不相同),来解决科举的“地域差异”问题。

影响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朝政事逐渐趋向腐败和混乱。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评价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经过南北榜案这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当下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朱元璋用“搞平衡”的办法处理了这次震撼明王朝的科举大案,但案件背后的谜团依然未曾解开。南北榜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帝以后遂成定制。

关于“1397年4月7日明朝南北榜案”的问题

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南北榜案的经过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举行了丁丑会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和白信蹈做主考官,在会考结束后,录取了宋琮等52人,三月在廷试中陈安、尹昌隆...这。

朱元璋南北榜之争全过程?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陈䢿为第一,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

什么是南榜和北榜?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

南北榜案是一场预谋吗?

“南北榜案”是明朝一场冤案,始作俑者就是朱元璋,他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平衡南北方的势力,故意搞出来的一场戏,所有的“南榜”状元等人都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

朱元璋为何要实行科举南北榜制度?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我们今天所说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牵动全国...河。

明朝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大案?

洪武三十年五月,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当时科举考试已经结束了一个多月,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取消五十一名南方考生的进士资格,将状元陈安车裂,主考刘三吾...

宋朝和明朝只隔了98年,为什么却感觉两个朝代之间相距很远呢?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西夏、辽、金都能把宋朝按在地上摩擦。其实,明朝如果稍微争点气,君臣同心,皇帝勤政爱民,官员积极为皇帝分忧解难,再多为底层百姓考虑考虑。明朝取得的成就...赵。

隋唐科考南北比例?

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通过公开考试选举官员,阶级之间可以流动,这拓宽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可在明朝科举考试却分为南卷和北卷,这对于读书人而言是不是存...

南北分卷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

南北分卷是指制度明代科举依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例录取进士的制度。起因于洪武三十年(1397)。是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五十二名皆南士,朱元璋。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怎么考的?-175****5940的回答

明清时期,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贡士考试,考试一般于乡试后次年的春天,也就是在丑、辰、未、戌年的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考试者,必须是乡试中合格的举人。。

标签: 会试明朝科举

更多文章

  • 胤祥怡亲王爵位传给谁了?最后一位怡亲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亲王,清朝,雍正

    [摘要]:胤祥怡亲王爵位传给谁了?最后一位怡亲王是谁?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怡亲王的地位有多少高?如果你说的是雍正时期的怡亲王,也就是康熙的13阿哥,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怡亲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他和雍正的感情非常好,雍正当上皇帝后,其他皇子。甄嬛传怡亲王出现过吗?没有。怡亲王薨,皇上悲痛无

  • 明末辽东大事年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努尔哈赤,明朝,辽东

    [摘要]:明末辽东大事年表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努尔哈赤事件年表?明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明朝总兵官李成梁率兵讨伐建州,捣毁王杲寨。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收在李成梁帐下,充当幼丁。明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努...明。明朝末期的辽东局势是如何变化的?对此你怎么看?事实上源于明朝经营辽东的

  • 汉高祖刘邦墓在哪?刘邦墓被盗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陵墓,项羽

    [摘要]:汉高祖刘邦墓在哪?刘邦墓被盗过吗?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刘邦长陵被盗全过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千米的窑店街道三义村北的西汉长陵,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墓。在新莽灭亡后,赤眉军杀入长安,为了获得财物而掘毁了长陵。赤眉军掘。刘邦的墓地长陵被盗了吗?刘邦的长陵没有被盗过。刘邦的长陵是在其

  • 女人系列:百男何愤愤 不如一缇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植,自己的,诗歌

    [摘要]:女人系列: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十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原意?应该是: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应该是: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东汉废除严峻刑法是什么措施?新刑律规定: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

  • 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是怎么得罪窦太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彻,太后,汉武帝

    [摘要]: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是怎么得罪窦太后的?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清君侧”是晁错死亡的真实原因吗?非也,晁错的死,既不是因为清君侧,也不是因为削藩,而是因为晁错成了汉景帝达到政治目的的背锅侠。晁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从小兼学法、儒两家思想,...其。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

  • 女人系列:在盘子上跳舞的骨感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你是,年轻,胖瘦

    [摘要]:女人系列:在盘子上跳舞的骨感女人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一个“向上走”的女人,需要哪些精准地“断舍离”?【1】曾经深爱过的男人,通通忘掉。【2】手机上的交友软件,果断卸载。【3】与人结下的矛盾与仇恨,找机会化解。【4】失败后被别人嘲笑的心灵创伤,用成功来...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 怀素晚年草书作品《圣母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圣母,怀素,草书

    [摘要]:怀素晚年草书作品《圣母帖》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你最喜欢怀素的那一个书法作品?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1]传世书。怀素圣女帖内容?释文:圣母心俞至言世

  • 楷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九成,楷书,醴泉

    [摘要]:楷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九成宫醴泉铭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九成宫醴泉铭和多宝塔碑谁更好看?《九成宫》和《颜勤礼

  • “笑里藏刀”李义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外表,成语,笑里藏刀

    [摘要]:“笑里藏刀”李义府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笑里藏刀下一句是什么?笑里藏刀xiàolǐ-cángdāo形容外貌和善,内心狠毒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水浒传》唐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言语必嬉怡微笑,其实内心奸邪阴险。但位。武则天亲信的大臣李义府是怎么死的?李义府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 北宋蔡襄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书法,北宋,蔡京

    [摘要]:北宋蔡襄书法欣赏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北宋蔡襄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北宋书家中,蔡襄的书法地位一直有争议。推重者以为其书法融古出新,为“本朝第一”;贬低者认为蔡书流于媚俗,笔力柔弱,无法列入“宋四家”之中,且又有“蔡”...北。蔡襄书法代表作蔡襄诗词有哪些呢?蔡京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