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宰相系列:三旨宰相一个传达室大爷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独中三元的明朝宰相商辂有哪些可以记述的轶事?作者:史遇春引言礼仪的目的,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维护秩序。仅就维护秩序的功能而言,礼仪在各个社会阶段、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必须存在的。以往的社会,...在。丞相与宰相有何区别?没有什么区别。关于宰相的称谓,战国时楚称令尹,晋国称正卿,其它国家为相国或丞相,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们所熟知的例子。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三朝宰相王珪的孙女
嘉祐立皇子,中书召珪作诏,珪曰:“此大事也,非面受旨不可。”明日请对,曰:“海内望此举久矣,果出自圣意乎?”仁宗曰:“朕意决矣。”珪再拜贺,始退而草诏。《宋史·王珪传》
译文:
宋仁宗嘉祐年间,议立太子,中书召王珪起草诏书,他说:“这是大事,一定要当面接受圣旨不可!”第二天,仁宗亲自召见,王珪说:“天下臣民早就希望立太子,以免生乱,这次果真是陛下的圣意吗?”仁宗道:“朕意已决。”王珪再拜称贺以后,才退而起草诏书。
一
历史上有好几个出名的王珪。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王叔玠,山西人;北宋将领王珪王秉直,河南人;元朝画家王珪王君璋,河南人;明朝武将王珪,安徽人……
今天要说的是北宋宰相王珪王禹玉,祖籍四川。
一个名字出了那么多名人,还文武兼备,是个好名字。
二
王珪有个外号,在历史上很出名,那就是“三旨宰相”。
什么是“三旨宰相”呢?
简单的说就是: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
业务部门的请示来了,王珪呈送给皇帝取圣旨;
皇帝看完汇报,写上处理意见,王珪面见皇帝领圣旨;
回到办公室,答复有关部门已得圣旨。
基本上这是一个传达室大爷就能干的活,王珪当宰相当了十六年,这活儿一干就是十六年。
三
王珪是个学霸,二十岁出头参加高考,成绩一般,全国第二。
在地方任职时间不长,就进入中央,因为文章写得好,字也漂亮,成了专门给皇帝写圣旨的官,姑且算是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吧。
早慧的孩子往往会不知天高地厚,把王珪一手拉扯大的叔叔王罕很是担心,每次给王珪写信,都告诫他“以盛满为戒”,不要忘乎所以,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王珪把叔叔的话当成金科玉律,执行得极为彻底,甚至过了头。
王珪为皇帝写了十八年圣旨,当了十六年宰相,却在史书上落了个“无他建树”的评语,说他明哲保身,只会上传下达,离开圣旨就没主意了。
官场或许是用混的,但王珪在历史、文学方面的成就不容置疑。
撰写《宋两朝国史》120卷、编著《在京诸司库条式》130卷、整理《王珪集》100卷、续著的《宋六朝会要》……
清朝的《四库全书》收录了王珪的《华阳集》,在《总目》中是这样介绍王珪的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毫无愧色。谢及、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美。
当着大官,领着工资,享受着爵位,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王珪。
四
王珪当“三旨宰相”,实在是因为“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
就拿引文来说,办公厅让王珪草拟立太子的圣旨,王珪非要向皇帝当面求证,足见其小心翼翼的程度。
话说回来,这事不能不小心,万一是个坑,自己落了笔,不是稀里糊涂掉坑里了吗?
即使小心成这样,还是出了波折。
当时册立的太子后来当了皇帝,有人说小话,说王珪当年就是因为对太子的人选不满意,所以才故意拖延,弄得新皇帝很不待见王珪。
虽说后来君臣之间消除了误会,但是官场的险恶可见一斑。
小心尚且如此,不小心那还得了?
五
说点趣闻轶事。
当年,韩琦当扬州市长的时候,市政府花园里种的四盆名叫“金带围”的芍药开花了。
这种芍药,花瓣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
在宋朝,只有宰相才有资格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所以公务员们都把观赏到这种花作为升官的吉兆。
韩琦邀请了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一起饮酒赏花。期间,韩琦剪下这四朵“金带围”,在四个人每人头上插了一朵。
这就是“四相簪花”的故事。
王珪和王安石的关系很好,也有说法说王安石正是王珪推荐给皇帝的。
王安石是个邋遢人,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一只虱子爬上了王安石的胡子,皇帝和好些大臣都看见了,大家抿着嘴直乐。
下朝以后,王珪提醒王安石,王安石手忙脚乱地抓虱子,王珪开玩笑地吟了一句诗“屡游相须,曾经御览”。
这只虱子待遇很高。
六
王珪最出名的是“三旨宰相”这个外号,和这个外号在历史上并称的还有“三不开相公”和“三觉侍郎”。
“三不开相公”说的是五代后唐废帝时的宰相马胤孙。
马胤孙是个书呆子,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任人摆布。
所谓“三不开”是指“入朝印不开,见客口不开,归宅门不开”,坚决不掺乎政事。
“三觉侍郎”说得是宋朝的天官侍郎赵叔问。
赵叔问是个胖子,喜欢睡觉,不喜欢热闹,家门口经常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
所谓“三觉”是指下朝睡一觉、饭后睡一觉、回家睡一觉。
七
“三旨宰相”也好,“三不开相公”、“三觉侍郎”也罢,说得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
貌似现在这样的官还真不少。
而且,贪官有把柄可抓,这些官还真的是滑不溜手,因为他们的程序总是对的。
关于“宰相系列:三旨宰相一个传达室大爷”的问题
独中三元的明朝宰相商辂有哪些可以记述的轶事?
作者:史遇春引言礼仪的目的,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维护秩序。仅就维护秩序的功能而言,礼仪在各个社会阶段、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必须存在的。以往的社会,...在。
丞相与宰相有何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关于宰相的称谓,战国时楚称令尹,晋国称正卿,其它国家为相国或丞相,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们所熟知的例子。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
三朝宰相王珪的孙女?
三旨相公王珪外孙女是李清照说李清照是宋舒州(潜山)宰相王珪的外孙女,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大相信,而会认为这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这是因为据元末宰相脱脱所。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魏征?
可心中暗笑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
古代上朝的大臣都是什么级别的?为什么有的朝代还有左右丞相?...
时代不同,“官”不同仅仅以先秦和明为代表一、先秦时期的封爵1、上古的“爵”《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
古代上朝的大臣都是什么级别的?为什么有的朝代还有左右丞相?...
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
完成下列各题。谢枋得,字君直,信洲弋阳①人。至元二十三...
解析:(1)①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句意为:丞相认为他很仁义。
授鄜州洛郊主薄。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兴定三年,岁...
1.C2.D3.D4.B5.﹙1﹚﹙5分﹚曹温果真可以治罪,就应当降职放逐,如果无罪那就是我胡说,哪有不分清是非而双方都正确的道理呢?﹙关键词“果”“罪”“。
宋代的太尉、枢密院、兵部、三衙的职能分工有什么不同?
太尉:1、太尉,这个官职始于我国秦朝,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代表最高等级的...宋。
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唐代初期,沿袭隋制,高祖武德三年(公元六二○),改纳言为侍中,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史令曰中书令,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并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