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初谏臣孙伏伽执法护法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造就了“贞观之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魏征最能犯颜直谏,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唐太宗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5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比。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何最后还是不成器?李承乾虽然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什么依旧没有成器,主要有以下理由:影视剧中的李承乾1.对权力极度欲望的疑气。虎爸教育下内心的扭
孙伏伽是唐朝开国名臣,为建立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赏罚之行,无贵贱亲疏,惟义所在”是孙伏伽在劝告唐太祖执行法律要一视同仁时说的一句话。《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
(第一任状元孙伏伽画像)
(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雕像)
谏臣孙伏伽
进谏三策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他认为,隋末皇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其三,“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他劝告皇帝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至诚,使唐高祖深受感动。唐太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
谏言信义
唐朝平定天下后,唐高祖颁布了大赦令。但是不久之后,唐高祖又要处罚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孙伏伽进谏说:“王者无戏言。”往昔攻打天下时,应该随机应变,现在四方已定,应该制定法律与天下人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这样天下百姓才能相信而畏惧啊。“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讲信义,而要天下的人相信你,怎么可能呢?
关心百姓
孙伏伽心存百姓,为民请命。当时,军粮赋敛十分繁重,他多次请求减免。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孙伏伽弹劾民部尚书裴矩“苟钓虚名”,而不“救恤百姓”。由此,唐朝征收赋税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使贫苦的农民得到实惠。
死谏唐太宗打猎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孙伏伽改任大理少卿。当时,唐太宗经常出去打猎驰射,愉悦群臣。孙伏伽及时上书劝止,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赞赏:“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谬乎!”
“赏罚之行,无贵贱亲疏,惟义所在。”
——此言出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孙伏伽传》,是孙伏伽在劝告唐太宗执行法律要一视同仁时说的一句话。此话的大意是说:国家进行奖赏和处罚,不分贵贱亲疏,唯一的标准是正义国法。这反映了孙伏伽执法护法的可贵精神。
孙伏伽之历史评价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孙伏伽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状元撷趣】首位状元孙伏伽。孙是唐高祖武德5年(624年)的状元。虽然隋朝就有了科举,但有名可考的首位状元却是唐代的孙伏伽。“末代状元”刘春霖。刘是清光绪30年(1904年)的状元,次年慈禧太后就下旨废除了科举,刘成为了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能夺魁全赖他的好名字入了慈禧的法眼,才从榜眼升为状元。
(第一任状元孙伏伽和最后一任状元刘春霖)
关于“唐初谏臣孙伏伽执法护法”的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造就了“贞观之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魏征最能犯颜直谏,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唐太宗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5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比。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何最后还是不成器?
李承乾虽然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什么依旧没有成器,主要有以下理由:影视剧中的李承乾1.对权力极度欲望的疑气。虎爸教育下内心的扭曲。李世民对这个长子非常重视。
唐太子李承乾-喜马拉雅
唐太宗长子废太子(后来的常山王)李承乾。他是长孙皇后所生,所谓嫡子。即生下来即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从对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年方八岁,就很。
李承乾为何被废了太子之位?立李治只是因为其是嫡出吗?
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长孙皇后的亲哥哥?
谢邀!关于此事,我们可以先来看两则史料。《旧唐书·来济列传》:太子承乾之败,太宗谓侍臣曰:“欲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济进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因。
如何评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这个问题很好。表面上去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对唐太宗歌功颂德,太宗确实是开明之人,胸怀大度,并且是一个极好的企业管理者,能听得进谏言,容得下有才之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