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文程一纸檄文将清军变“义师”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洪秀全打着“驱逐鞑虏”旗号起义,为何汉族精英却支持清朝?洪秀全在讨伐清朝的檄文《诛妖檄文》,开头就高举反满的民族主义大旗:“夫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满州之天下也;中国之宝位,非满洲之宝位也;子女玉帛,中国...我不。明朝文人们看到方孝孺,于谦,张居正的下场,投降是不是很正常?三、皇太极善待并重用投降汉臣皇太极在入关之初便提出了“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主张,一改杀戮汉人或贬为奴隶的做法,对于投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富贵”的既定策略,亲自起草并向全国发布檄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闯贼(李自成),为崇祯帝和大明百姓复仇”的口号。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可谓炉火纯青!
清朝初年大臣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因其及时而恰当的舆论引导,让他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富贵”的既定策略,亲自起草并向全国发布檄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闯贼(李自成),为崇祯帝和大明百姓复仇”的口号。
清兵占领北京后,范文程又建议清军为崇祯皇帝戴孝并诏告天下。两次舆论引导,让清军摇身成“义师”。因为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从而赢得了明朝汉族士大夫的广泛支持,大大削减了全国各地的抵抗。使得只有区区十几万的清军,最终建立中国最后也是最为辉煌的王朝———清朝。
康熙帝曾盛赞范文程:“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接受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拒不服从并举兵南下,这一举动明明属“谋逆”,但他却向全国告示,出师是为了“诛齐黄,清君侧”。
有利的“舆论引导”,无疑争取了不少士族力量和民间的支持。攻入南京后,朱棣还为失踪的建文帝举行“国葬”并诏告天下,然后顺理成章自立为帝。与此同时,对于方孝儒等扰乱舆论视听者,则处以“灭十族”等酷刑,格杀勿论!
如果让历史再回到2000年前,陈胜、吴广算得上较早的舆论引导高手。为了能一呼百应反抗暴政,他们一大早从热被卧里起床,装神弄鬼,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被发配到渔阳戍边的900百民夫惊诧狐狸怎么能说人话,以为是天意,便信以为真,最终引爆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历史上,通过各种舆论引导术,以争取多数,瓦解中间,孤立少数,从而改变历史进程的可谓不计其数,即使结局失败,也起到了严重削弱了皇朝基础的作用。
汉文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蕃,结果爆发“七国之乱”。“七王”打的就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尽管最终失败,但逼得汉景帝不得不杀掉晁错、下发“罪己诏”等以平息叛乱。唐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虽然只做了两年瞎眼皇帝,后被其子谋杀,但也使得强大的大唐帝国从此走向下坡路。
每逢改朝换代,运用舆论引导术、以争取民心,成为各方力量推翻王朝的不二厉器!而在和平时期,当王朝遇到危机,历代帝王创造出的舆论引导术不胜枚举。“罪己诏”就是其中的一种。
历史证明,通过“罪己诏”术,确实可以起到平息民怨,消除矛盾,树立形象,争取支持的功效。北宋苏轼论“罪已诏”,曾一语道破天机:“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汉文帝是历史上下罪己诏最多的皇帝,只要一有大的灾害或者异象可能引发民变时,他就下“罪己诏”自我检讨一番,大多能赢得民心,为开创“文景之治”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上最后一道“罪己诏”是光绪皇帝下的,大意是说自己由于德行与治国能力不足,引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惊扰了祖宗宗庙,还让老太后操心了!只可惜此时的王朝气数已尽,病入膏肓,“罪已诏”已于事无补。
关于“范文程一纸檄文将清军变“义师””的问题
洪秀全打着“驱逐鞑虏”旗号起义,为何汉族精英却支持清朝?
洪秀全在讨伐清朝的檄文《诛妖檄文》,开头就高举反满的民族主义大旗:“夫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满州之天下也;中国之宝位,非满洲之宝位也;子女玉帛,中国...我不。
明朝文人们看到方孝孺,于谦,张居正的下场,投降是不是很正常?
三、皇太极善待并重用投降汉臣皇太极在入关之初便提出了“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主张,一改杀戮汉人或贬为奴隶的做法,对于投降的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作为“三藩”之一的靖南王耿精忠,袭承了家族世袭爵位的他本应有着很好的前途与结局。但是伴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耿精忠积极相应吴三桂,并且在福建发动叛...
当初清军实力最弱,却为何能最终问鼎中原?
清朝入关纯粹是借了明朝内乱之际,捡了一个便宜,论实力他还不是明朝对手,如果不是李自成出现,明朝江山风雨飘摇,主要能征善战的大将被李自成闯军扳倒,导致边...但。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先说结论,真如题主假设的话,明朝会过的很happy。可以说,明朝是被清军活活拖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明末为了应对后金的进攻,耗费巨饷,给明朝造成了...凭借。
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军入关,清军还能入主中原吗?
打得进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先说一下答案哈,那就是没有吴三桂,清军依旧可以入关,至于为何这样说呢,宋安之接下来以各方面情况来分析一番...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王辅臣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员勇将,他在历史上外号比较多,知名的外号主要就是“活吕布”和“马鹞子”,王辅臣的一生所为也确实对的起“活吕布”的外号,数易其主...
吴三桂造反前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军队?
历史上,吴三桂上交平西大将军印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距离吴三桂起兵,发起“三藩之乱”的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有十年的时间。清顺治元年、明崇祯...第二。
清朝三藩之乱是哪三藩,最后结局如何?
对吴三桂来说,他是在形势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这条路;吴三桂降清,从请兵、献关、与清军联合作战,到受封为王,是一个短促而复杂的过程。多尔衮巧妙利用了...163。
孝庄太后在清朝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清朝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是唯一非帝王直系的子孙,也是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之外惟一的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他同代善一样,为人颇为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