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系列:凿壁偷光的匡衡 老了居然这副德行

宰相系列:凿壁偷光的匡衡 老了居然这副德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11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4:12

[摘要]:宰相系列:凿壁偷光的匡衡老了居然这副德行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如何看待凿壁偷光的匡衡读书改变命运,却因贪婪迷失本心?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就是“凿壁偷光”,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匡衡依然坚持自己的学习,可以说这篇故事很大的激励了现代生活条件相当优越的我们。可是当我们...从凿壁偷光到贪污被贬,匡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最初小时候大多学习仁义礼智信,有正能量,慢慢长大后,有了追求,在追求的路上,万千坎坷,有过邪念,挣扎纠结,一次,两次让他影响了,从而一发

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汉书•张孔马传》

译文:

匡衡在任太子少傅的几年中,多次上疏陈述皇上应该做的事情。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有个孩子叫匡衡,很爱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白天要干活,没有时间看书,他就想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也买不起蜡烛。

黑暗中,匡衡发现墙壁上缝隙里透过来一线隔壁人家的光亮,他把这道缝隙又凿大了一些,就凑着隔壁穿过来的光线读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西京杂记》上,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囊萤映雪”一样,都是说的穷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凿壁偷光”看的是什么书呢?

穿越小说?小黄文?呵呵,当然不是。

以匡衡后来在《诗经》方面高深的造诣来看,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诗经》。

西汉的时候,廉价的造纸术还没有发明,更不要说活字印刷术了,所以当时书籍的总量很少,看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除了“凿壁偷光”之外,匡衡还经常去有藏书的人家帮工,不要报酬,只为了换取借书阅读的资格。

苦读之下,在《诗经》研究领域,匡衡成了超级大V。

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讲解《诗经》,能把听众说到心花怒放的程度,绝对可以称得上大师了。

“学而优则仕”,但是西汉时,没有科举,没有高考,官员的选拨主要是靠地方推荐。不过,读书人也有跻身公务员行列的途径。

当时,国家会定期组织“六经”考试,所谓的“六经”都是孔子整理出来的,包括《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再后来《乐经》失传,就变成了“五经”。

按照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可以任选一经,评分为甲等的可以获得“郎中”的官位,职责和文秘类似;评分为乙等的,可以获得“太子舍人”的身份,算是太子的小伙伴;至于评分丙等的,只能在地方上负责做一些基层教育工作。

匡衡有实力,考运却很糟糕,他前前后后参加了九次考试,才勉强得到丙等的评价,被任命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或许是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也或许是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在经学界,尤其是《诗经》界,匡衡的名气越来越大。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匡衡在学术界的名头终于得到了中枢人物的关注,太子的老师萧望之代表皇帝对匡衡进行了面对面的考核,萧老头对于匡衡的表现极为满意,认为是难得的人才,向汉宣帝刘询大力推荐。

但是,匡衡又一次悲催了,无他,汉宣帝不喜欢成天之乎者也的酸儒,哪儿来的哪儿去吧!

匡衡进军帝都再次失败。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旁观面试过程的太子对匡衡很有好感。

不久,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但事实上,匡衡的春天来得并不那么顺利,有点瞎猫撞着死耗子的意思。

当时,朝廷有两股势力,一股是掌握兵权的外戚史高,一股是身为皇帝老师的萧望之,就是当年面试匡衡的那个老头。这两个人都是托孤重臣,但是互相看不顺眼。

萧望之推荐的人才,史高一般都很随意地往某个犄角旮旯一塞了事。有人向史高进言,您是外戚,本来名声就不太好,如果成天压制萧望之一派的推荐,会离心离德,您要主动选拔推荐人才,才能在学术界赢得好口碑。

于是,史高推荐了本该萧望之推荐的匡衡,匡衡懵懵懂懂进了核心政治圈。

一开始,匡衡也不过就是个顾问、参谋的角色,他上的奏章无非就是引用《诗经》,说些治国的道理,什么“近忠正,远巧佞”,什么“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奏章花团锦簇,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实效性和针对性都很差。

但是,喜好儒术文辞,尤其喜爱《诗经》的汉元帝就好这口。

于是,匡衡在官场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生病死了。汉元帝一纸诏书,匡衡当上了丞相,封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

匡衡是只靠一门经书而位极人臣的典范人物,正所谓

熟读《诗经》三百首,丞相帽子戴上头。

西汉后期,宦官的势力已经开始膨胀,从前任丞相韦玄成开始,朝政实际掌握在中书令石显的手里,韦玄成尚且不敢说个“不”字,更不要说匡衡这个学者型的总理了。

所以,在大部分时候,匡衡在朝政方面,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最多就是讲讲大道理,实际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不过,当汉成帝刘骜继位、石显倒台的时候,匡衡倒是没有忘记再补上一刀。

匡衡和时任御史大夫联名写了一个报告,罗列了石显的种种罪恶,字里行间表达了极度的愤慨。这也是匡衡所做的唯一一件,同时也是最后一件为汉廷尽忠的事情。

只是,匡衡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质疑:你知道石显干了这么多坏事,你早干嘛去了?你这个丞相怎么当的?

匡衡十分惶恐,向皇帝提出辞职,好在皇帝没把这当回事,您就继续在丞相的位子上混着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快,匡衡再度遭遇官场危机。

匡衡的儿子匡昌酒后杀人,被抓进大牢,匡昌的下属和弟弟匡咸胆子长毛,密谋劫狱,结果事机不密,阴谋还没实施就被粉碎了。

子不教,父之过。匡衡脱了帽子、光着脚去皇帝面前请罪。

皇帝又一次原谅了这个老学究。

不过,紧接着的一件事终于终结了匡衡的政治生涯。

当年,汉元帝封匡衡为安乐侯的时候,分封了三十一万亩土地给匡衡,但是下面办事的人把地图弄错了,匡衡在知悉内情的情况下,装傻充愣,指使手下将错就错,白白把多出来的四万多亩土地收入囊中。

事发,匡衡从丞相一撸到底,回归老百姓的身份。

既然是读书人,就好好读书,不要涉足官场这个深水区。

很多人连渣渣都剩不下,匡衡的命算是好的了。

凿壁偷光的少年老来居然是这副德行。

名利二字,又有多少人可以逃脱?

关于“宰相系列:凿壁偷光的匡衡老了居然这副德行”的问题

如何看待凿壁偷光的匡衡读书改变命运,却因贪婪迷失本心?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就是“凿壁偷光”,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匡衡依然坚持自己的学习,可以说这篇故事很大的激励了现代生活条件相当优越的我们。可是当我们...

从凿壁偷光到贪污被贬,匡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初小时候大多学习仁义礼智信,有正能量,慢慢长大后,有了追求,在追求的路上,万千坎坷,有过邪念,挣扎纠结,一次,两次让他影响了,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最初小。

凿壁偷光反映了匡衡怎样的品质?

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áobìtōuguāng。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匡。

怎样评价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的匡衡?

我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是匡衡及其家人为了包装他,编造出来的一个拙劣的故事,事实根本不是那样。可能就是开个洞想偷窥邻居,然后被发现了,所以找了这...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情?

因为没有必要。任何人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不能因为一个人不好的地方否定他好的地方。因为没有必要。任何人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不能因为一个人。

凿壁偷光形容的是谁?

这个成语原指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

凿壁偷光的匡衡考取功名之后,为什么就心态改变了?

人都是环境下的产物,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要看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当然也有个别独行特立的,但是那毕竟是少数,比如包拯、海瑞等,...我。

幼时凿壁偷光,勤奋苦学的匡衡为何长大后反而成了一名贪官?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现在的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也是汉元帝的重臣,位及丞相。提及匡衡的名字,人们对他的...不过。

凿壁偷光这一故事反应了匡衡怎样的品质?-雨露学习互助

反映了匡衡爱好学习,勤奋聪敏,不怕艰苦,志向远大的品质.

匡衡的三个事迹?

1、匡衡打短工借书看.表现了他嗜书如命的品质.2、匡衡挤出时间看书.表现了他爱好读书的品质.3、匡衡凿壁偷光看书.表现了他克服困难读书的品质.匡衡,西汉经。

标签: 凿壁偷光品质西汉

更多文章

  • 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说于成龙糟蹋了一棵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理寺,福尔摩斯,自己的

    [摘要]: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说于成龙糟蹋了一棵树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谢邀,开水来回答这个问题。历史上真实的狄大人,是不近女色的书痴神童,是大理寺的福尔摩斯,是擅长针灸的神医,还是武则天的蓝颜知己,他的一句话,曾改变武...对。成龙女儿19岁吴卓林11月26日早晒出与

  •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为何会仕途不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仕途,坎坷,晚唐

    [摘要]: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为何会仕途不顺?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李商隐的一生的三大悲剧?李商隐,他出身清贫,是晚唐时期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但一生中仕途坎坷不顺,可谓三起三落。公元前838年,李商隐参加了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之中被除名了,一直到...大才子李商隐的不得志真的是牛李党争的原因吗?小

  • 宋朝有哪些人是神仙下凡?他们分别是什么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说中,文曲星,赤脚

    [摘要]:宋朝有哪些人是神仙下凡?他们分别是什么神仙?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古代的各路神仙分别掌管哪些事情?古中国人造神留下的痕迹很清楚,这是历史记忆延绵不断的好处之一,即回溯源头出处时很容易。中国人迁入中塬前,笫一大本营在恒都斯坦玉石产地处的西王母辖区内。“八仙过海”说的是哪八仙?八仙最早可以追溯

  • 汉高祖刘邦急中生智,刘邦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史记,项羽

    [摘要]:汉高祖刘邦急中生智,刘邦的简介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张良计封雍齿和刘邦急中生智的原文原文!高中文言文助读153...张良计封雍齿《史记》载“(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项羽射刘邦一箭原文?一次战

  • 张议潮是谁?归义军有哪些功绩?又为什么会被人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义军,河西,西域

    [摘要]:张议潮是谁?归义军有哪些功绩?又为什么会被人遗忘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张议潮收复河西历史书不提,他是怎样收复河西的?一因为历史书只记录一个朝代的建立的历史,和成为盛世的历史,对其它历史一般都是不做记录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一代名将,因生不逢时被历史遗忘在某个...归义军的简介-

  • 西汉刘贺,西汉昌邑王刘贺被霍光废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昌邑,汉武帝,西汉

    [摘要]:西汉刘贺,西汉昌邑王刘贺被霍光废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西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在面对霍光废黜时为什么不反抗?刘贺没有反抗的机会,他远不是霍光的对手。刘贺与霍光比,一个小清新,一个是老狐狸,根本不在一个级别,所以霍光废刘贺就像摔死只兔子那么简单。公元前74年,...但。汉废

  • 女人系列:此情无计可消除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无计,李清照,此情

    [摘要]:女人系列:此情无计可消除的女人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一个女人痴情、执着、坚持,有错吗?痴情是对爱情的一种肯定,爱是世间上最美好的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爱一个人有多深对她就有包容就有多宽广,也许因为爱连自己都无法识清自己,爱一个可以愿意为她...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

  • 1644年5月27日 山海关战役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年,大顺,山海关

    [摘要]: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1815年中国是什么朝代?1815年中国是清代。1815年清嘉庆皇帝在位,嘉庆二十年。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4月10日。清朝入关哪一年?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

  • 流氓外交:宋太祖派文盲吓走南唐辩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玄机,的人,阿斗

    [摘要]:流氓外交:宋太祖派文盲吓走南唐辩才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古代杠精都是什么下场?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户的家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捞到尸体的人等得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很。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美女?鱼玄机晚唐诗人,长安(今陕

  • 649年6月16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宗,武则天,贞观

    [摘要]:649年6月16日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李世民是怎么死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内,50岁的唐太宗卧床不起,他病得很突然,身体里所有的卡路里即将燃烧净尽,只好下旨命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晚年。李世民51岁,或52岁去世,是正常死亡吗?6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