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

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99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0:49

[摘要]: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罪的原文和通俗解释。{原文实在太难...原文其年六月,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明朝有哪些著名的言官、言官上奏事件?欧阳一敬,胡应嘉:上奏弹核高拱海瑞:上奏皇帝,指责其炼丹;骂徐阶的儿子占地。林润,邹应龙:上书弹核阎世蕃和阎蒿詹三本:上书指责隆庆皇帝上朝不说。历史

杨涟忠心报国,力战“阉逆”,贯穿了杨涟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他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是极为中肯的。

(杨涟画像)

(魏忠贤画像)

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太监魏忠贤者。敢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以拟旨专责阁臣。自忠贤擅权,多出传奉,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大罪一。

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急于翦己之忌,不容陛下不改父之臣,大罪二。

先帝宾天,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义发愤,忠贤悉排去之。顾于党护选侍之沈纮,曲意绸缪,终加蟒玉。亲乱贼而仇忠义,大罪三。

王纪、钟羽正先年功在国本。及纪为司寇,执法如山;羽正为司空,清修如鹤。忠贤构党斥逐,必不容盛时有正色立朝之直臣,大罪四。

国家最重无如枚卜。忠贤一手握定,力阻首推之孙慎行、盛以弘,更为他辞以锢其出。岂真欲门生宰相乎?大罪五。

爵人于朝,莫重廷推。去岁南太宰、北少宰皆用陪推,致一时名贤不安其位。颠倒铨政,掉弄机权,大罪六。

圣政初新,正资忠直。乃满朝荐、文震孟、熊德阳、江秉谦、徐大相、毛士龙、侯震旸等,抗论稍忤,立行贬黜,屡经恩典,竟阻赐环。长安谓天子之怒易解,忠贤之怒难调,大罪七。

然犹曰外廷臣子也。去岁南郊之日,传闻宫中有一贵人,以德性贞静,荷上宠注。忠贤恐其露己骄横,托言急病,置之死地。是陛下不能保其贵幸矣,大罪八。

犹曰无名封也。裕妃以有妊传封,中外方为庆幸。忠贤恶其不附己,矫旨勒令自尽。是陛下不能保其妃嫔矣,大罪九。

犹曰在妃嫔也。中宫有庆,已经成男,乃忽焉告殒,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实有谋焉。是陛下且不能保其子矣,大罪十。

先帝青宫四十年,所与护持孤危者惟王安耳。即陛下仓卒受命,拥卫防维,安亦不可谓无劳。忠贤以私忿,矫旨杀于南苑。是不但仇王安,而实敢仇先帝之老奴,况其他内臣无罪而擅杀擅逐者,又不知几千百也,大罪十一。

今日奖赏,明日祠额,要挟无穷,王言屡亵。近又于河间毁人居屋,起建牌坊,镂凤雕龙,干云插汉,又不止茔地僭拟陵寝而已,大罪十二。

今日荫中书,明日荫锦衣。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馆目不识丁。如魏良弼、魏良材、魏良卿、魏希孔及其甥傅应星等,滥袭恩荫,亵越朝常,大罪十三。

用立枷之法,戚畹家人骈首毕命,意欲诬陷国戚,动摇中宫。若非阁臣力持,言官纠正,椒房之戚,又兴大狱矣,大罪十四。

良乡生员章士魁,坐争煤窑,托言开矿而致之死。假令盗长陵一抔土,何以处之?赵高鹿可为马,忠贤煤可为矿,大罪十五。

王思敬等牧地细事,责在有司。忠贤乃幽置槛阱,恣意搒掠,视士命如草菅,大罪十六。

给事中周士朴执纠织监。忠贤竟停其升迁,使吏部不得专铨除,言官不敢司封驳,大罪十七。

北镇抚刘侨不肯杀人媚人,忠贤以不善锻炼,遂致削籍。示大明之律令可以不守,而忠贤之律令不敢不遵,大罪十八。

给事中魏大中遵旨莅任,忽传旨诘责。及大中回奏,台省交章,又再亵王言。毋论玩言官于股掌,而煌煌天语,朝夕纷更,大罪十九。

东厂之设,原以缉奸。自忠贤受事,日以快私仇、行倾陷为事。纵野子傅应星、陈居恭、傅继教辈,投匦设阱。片语稍违,驾帖立下,势必兴同文馆狱而后已,大罪二十。

边警未息,内外戒严,东厂访缉何事?前奸细韩宗功潜入长安,实主忠贤司房之邸,事露始去。假令天不悔祸,宗功事成,未知九庙生灵安顿何地,大罪二十一。

祖制,不蓄内兵,原有深意。忠贤与奸相沈纮创立内操,薮匿奸宄,安知无大盗、刺客为敌国窥伺者潜入其中。一旦变生肘腋,可为深虑,大罪二十二。

忠贤进香涿州,警跸传呼,清尘垫道,人以为大驾出幸。及其归也,改驾四马,羽幢青盖,夹护环遮,俨然乘舆矣。其间入幕效谋,叩马献策者,实繁有徒。忠贤此时自视为何如人哉?大罪二十三。

夫宠极则骄,恩多成怨。闻今春忠贤走马御前,陛下射杀其马,贷以不死。忠贤不自伏罪,进有傲色,退有怨言,朝夕堤防,介介不释。从来乱臣贼子,只争一念,放肆遂至不可收拾,奈何养虎兕于肘腋间乎!此又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者,大罪二十四。

名家点评杨涟:

钱谦益:①呜呼!公之死,惨毒万状,暴尸六昼夜,蛆虫穿穴。毕命之夕,白气贯北斗,灾眚叠见,天地震动,其为冤天犹知之,而况于人乎?当其舁榇就征,自云阜抵汴,哭送者数万人,壮士剑客,聚而谋篡夺者几千人,所过市集,攀槛车看忠臣,及炷香设祭祝生还者,自豫、冀达荆、吴,绵延万余里。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匦中,三年而后止。昭雪之后,街谈巷议,动色相告,芸夫牧竖,有叹有泣。公之忠义激烈,波荡海内,夫岂待志而后著。击奸之疏,愍忠之纶,大书特书,载在国史,虽微志,谁不知之?若夫光宗皇帝之知公,与公之受知于先帝,君臣特达,前史无比。公之致命遂志,之死不悔者在此,而群小之定计杀公者亦在此。②夫人生而为志士仁人,亦可以已矣。为人臣托孤寄命,奠安社稷,其为用亦不小矣。不咀药以自屏,不引刀以怼君,慷慨对簿,从容绝命。千载而下,读枕中啮血之书,殆未有不正冠肃容,傍徨涕泗,相与教忠而劝义者也。

王夫之:直击严嵩,而椒山之死以正;专劾魏阉,而应山之死以光。

蔡东藩:①至如李选侍之求为皇后,以及挟皇长子,据乾清宫,皆阴承贵妃之教而来。不有杨、左,庸鄙如方从哲辈,能不为选侍所制乎?故君子创业垂统,必思可继,不惑声色,不殖货利,其所以为子孙法者,固深且远也。②晋伯宗好直言,卒致及难,杨、左等读书有素,宁未闻之。熹宗不明,暴扬选侍过恶,不留余地,而可灼、文升之应加罪,反迁延不发,嗣虽一戍一放,乃久后复有赦免之旨,如此昏愦,不值一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杨、左诸臣,毋乃失先几之智乎?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关于“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的问题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罪的原文和通俗解释。{原文实在太难...

原文其年六月,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

明朝有哪些著名的言官、言官上奏事件?

欧阳一敬,胡应嘉:上奏弹核高拱海瑞:上奏皇帝,指责其炼丹;骂徐阶的儿子占地。林润,邹应龙:上书弹核阎世蕃和阎蒿詹三本:上书指责隆庆皇帝上朝不说。

历史上姓王的太监?

王振、王承恩、王安、王体乾、王相等。1、王振王振(?—1449年),明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英宗时太监,专权八年,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及庄。

明末两位悲惨忠臣左光斗和杨涟如何评价?

杨涟、左光斗是东林党的代表,东林人士刚正不阿,想为腐朽的明末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明神宗未年,东林党为泰昌帝上位做了不少努力,泰昌帝确定了东林党的领。

唐朝的太监和明朝的太监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这个问题历史书上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唐朝的太监权力远大于明朝的太监。刘谨,魏忠贤之辈权势再大,覆灭不过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在唐朝李辅国,鱼朝恩之流再不...

魏忠贤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乱政?魏忠贤倒下后明朝过了多久才被灭亡?

感谢邀请!魏忠贤,九千岁,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曾被列为“十大乱政太监”之首,其余九人分别为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朝高力士、李辅国、北宋童贯、明朝王...

东林党杨涟对魏忠贤发起的总攻为何没有生效?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无奈——杨涟只能指望皇帝对魏忠贤进行发落,而皇帝却又不可能处理魏忠贤。让我们回到波诡云谲的天四年,看看时任左副都御史的杨涟...

魏忠贤与东林党什么关系魏忠贤有多厉

关于魏忠贤与东林党什么关系,谁忠谁奸的讨论,一直很多。个人对这段历史做一个简短讲述,希望对你了解他们关系有帮助。至于谁忠谁奸,我就不评价了~魏。

明宫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明末的三大疑案,其实它是发生在宫廷之中的三大疑案,第一个是梃击案,第二个是红丸案,第三个是移宫案。但是这三件案子却体现出明朝灭亡的迹象。标志着明朝晚期...

明朝有哪些既权倾朝野又臭名昭著的太监?

太监在世人眼中,似乎一般都是一副欠揍的嘴脸,而事实上他们不仅如此,还能祸国殃民。在东汉末年,唐代末年都曾有过宦官干政的情况发生,而明代的宦官更是手眼通...

标签: 东林党太监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末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简介,刘宗周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大,儒家,清初

    [摘要]:明末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简介,刘宗周是怎么死的?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明清之际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顾。儒家清初三大作家是谁?清初三大

  • 大夏皇帝明玉珍简介:明玉珍真的是韩国人的祖先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东,朝鲜,重庆

    [摘要]:大夏皇帝明玉珍简介:明玉珍真的是韩国人的祖先吗?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大部韩国人祖藉重庆吗?大厦国明玉珍后人?研究祖籍很有趣,以前的湖广填四川说法是移民都来自湖南孝感乡,其实不然,比如说重庆人口大多来自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而且并不是被清政府胁迫而背井离。中国历史朝代年表中根本没有明玉珍,

  • 唐代柳公权楷书作品《金刚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柳体,柳公权,金刚经

    [摘要]:唐代柳公权楷书作品《金刚经》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代四大楷书家的作品?唐代四大楷书家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柳公权的故事50字?1、写诗助人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

  • 北宋元丰六年,宋神宗批准执行“拆迁补偿条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六年,北宋,神宗

    [摘要]:北宋元丰六年,宋神宗批准执行“拆迁补偿条例”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元丰六年是哪一年?元丰六年是指北宋时期宋神宗使用的年号,这一年按照公元纪年是1083年,也是农历癸亥年。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元丰八年二月宋。三司条例指的是什么?历代三司有不同含义,

  • 武则天原名是武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宗,文水,武则天

    [摘要]:武则天原名是武珝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武则天的原型是谁?是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中的一个法师型英雄角色,原型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武则天,原名“武珝”,后来她做皇太后,自己改名“武曌”,“则天”是。武则天为何篡唐后,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周”?武则天本名武珝,后改名武曌(zhào),她

  • 武则天书法珍品《升仙太子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书法,武则天,洛阳

    [摘要]:武则天书法珍品《升仙太子碑》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武则天的书法简介武则天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划,曾经创造了十九个汉字,被天下广泛用之。如她为自己取名为“zhao”,意为明月当空,名君当世,又因觉得印章为。武则天给自己发明了一个“曌”字,你如何评价她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

  • 岳飞800年历史评价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岳飞,汤阴

    [摘要]:岳飞800年历史评价的变迁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岳飞被移出教科书了?历史上的岳飞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将岳飞移出科教书,是政治气候使然!岳飞是历史人物,历史的天空气侯变化,犹如天上的繁星时隐时现,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气侯分岀春夏秋冬,人们根据气侯变代...将。为什么有的人会说“离开历史

  • 明武宗朱厚照之应州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捷,正德,鞑靼

    [摘要]:明武宗朱厚照之应州大捷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如何评价明武宗应州大捷?亲,我是神秘的小天尊。如何评价明武宗应州大捷?我认为是当时历史性的一次胜利,战败了鞑靼蒙古人,维护了边疆一段时间的安定,但主导者明武宗朱厚照却被史官黑...应州大捷十万人大战一天,死亡总计68人,是故意抹黑正德皇帝吗?应州

  • 与汉初名将韩信有关的30个成语及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韩信,韩信点兵

    [摘要]:与汉初名将韩信有关的30个成语及典故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跟韩信有关成语如题、至少八个、越多越好~_作业帮【战无不胜】【国士无双】【一饭千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沈沙决水,半渡而击】【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关于韩信的成语有那些?】作业帮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

  • 古人谈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人,的人,论语

    [摘要]:古人谈读书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古人谈读书翻译古人谈读书翻译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古人谈读书的意思是什么?古人谈读书的翻译如下:(一)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