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四阿哥手握30万兵权,他想过要举兵造反吗?

十四阿哥手握30万兵权,他想过要举兵造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2/13 23:38:01

康熙是历史上拥有儿子最多的一位皇帝,他有35个儿子,然而活下来的有24位,皇族一尊崇多子多福,为的就是以后能多一个选择来继承皇位,事情往往有利也有弊,这样一来每个皇子心里都惦念着皇位,可皇位只有一个,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康熙从小接受的是汉族化,按照汉族文化则是有嫡先立嫡,康熙只有一个嫡子胤礽,于是顺理成章就立胤礽为太子,可是太子的作风让皇帝大失所望于是废除了他的职位,废除后皇子们本身就对储位心有惦念,在诸多皇子中,最后希望继承的人主要有: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他们为夺储位不顾兄弟情相互残害,这是康熙极不愿意看到的,可就在康熙晚年时发生了惨烈的九子多嫡事件,最终的胜出者是四阿哥。

早年的时候,太子胤礽的还是非常出色的,能文能武,再加上他的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所以自然对胤礽特别宠爱,可惜的是胤礽没有把握好机会,辜负了康熙对他的厚爱,在他长大之后,行为作风特别不检点,胡作非为,甚至勾结党派,这是令康熙感到最忍无可忍的事情,最终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让其他皇子有了争夺储位的机会。

八阿哥胤稷特别聪明能干,并且在朝政中支持他的大臣也非常多,但就是因为这样,皇帝才对他多了一份警惕,在朝廷中众多大臣都维护八阿哥,难免有结党营私之事,康熙多一个心眼也正常,更何况这是他最忌讳的事情,最终在废除太子后八阿哥的一系列表现让康熙极为不满,一向处心积虑想要讨好的他在这场争夺中以失败告终。

就剩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了,十四阿哥常年在边疆指挥作战,是统领大将军,作战英勇保卫国家领土,一向深得皇上喜欢,他善于作战,在西北平定了很多次战乱,他的名气在整个朝中名声大震,所以很多人认为十四阿哥是最有希望继承的人选,可康熙逝世后,隆科多拿出遗诏宣布四阿哥为继承人,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出乎意料,有人说是四阿哥篡了十四阿哥的位,在遗诏上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了传位于四子,但这也毕竟是野史记载,并没有历史依据,不可相信。

十四阿哥当时可是手握30万兵马,他为何不带兵回京夺取皇位而是眼睁睁看着雍正继位了呢?原因如下:

一、雍正也早有防备,他也深知要想稳固皇权必须自己手里有军权,尽管十四阿哥有大量兵马,但雍正集合各驻地的兵马在加上京城的守卫军,这样一来,就算十四阿哥杀回京城,也不一定能打赢,一但失败,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其家人,十四阿哥也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

必定不会这样做。

二、错失了良机。十四阿哥常年在西北地区统兵作战,康熙病逝的消息传到西北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就算他带兵杀回来,也为时已晚,雍正早已登上皇位了,而且这也属于逆反,犯上作乱,势必会遭到围剿,到时候家人也会跟着遭殃。

三、物资粮草的问题。十四阿哥尽管统兵30万,但是距离京城可是很远的,从西北到京城一路是需要很多粮草的,还不算上后期驻扎所消耗的物资,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给拨放粮食,一旦举兵叛乱,朝廷必然不会拨粮,无论哪个地方官吏都不敢私自拨粮给他,士兵即使再骁勇作战,可是粮草问题解决不了这一切都是白费。还没等到回京城恐怕都饿死了,而且执掌西北的是年羹,他可是雍正的人,即使他不甘心看着雍正即位,也只能束手无策,丝毫不敢举兵叛乱。

小编觉得,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顺利登上皇位,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雍正一向心思细腻,深谋远虑,但不得不提的是兄弟之争真的很残酷,他登上皇位后,为了稳固皇权,解除了十四阿哥的一切职权,并将他囚禁起来再无翻身机会以防后患。

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经典,刘备托孤真实的用意是什么?无人得知,历史的事实是刘备托孤成功,诸葛亮也谨守诺言,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些年来,有许多人认为刘备托孤的真实意义是试探,如果诸葛亮有意取而代之,那么等待诸葛亮的将是刀斧手,有模有样的分析,举了一堆的例子。但是在鲁速看来,这

  • 宁古塔本是大清龙兴之地,为什么有人宁愿自杀也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龙兴之地,商朝,历史解密

    有时候我们看清宫剧会看到这样一个情节,有大成犯错的时候,皇帝一生气就说要把他发配到宁古塔,有人听到把自己发放到那,马上吓昏过去了,甚至有人宁愿死也不去宁古塔这个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这么怕他呢?如果按字面意思来解读,我们会认为宁古塔一定是一座塔,但其实它并非一塔,而是一个地名。在满族的语言

  • 爪哇人民起义:是1825—1830年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爪哇人民起义,殖民,历史解密

    爪哇人民起义,是1825—1830年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由日惹王国苏丹的长子蒂博尼哥罗领导,故又称蒂博尼哥罗起义或爪哇战争。1816年荷兰恢复对印尼的统治后,加强对当地人民的压榨,并损害当地封建主的利益,激起各阶层人民不满。起义导火线是荷殖民当局修建公路,强行通过蒂博尼哥罗领地德卡

  • 她是红颜祸水的典型代表,9个男人曾为她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美好的事物是每一个人都喜爱的,自古以来美丽的女人皆被人追捧。但,一个女人太过漂亮,也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例如貂蝉,她便是利用了自己的美色,让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发生了间隙,致使吕布成为了忘恩负义的“三姓之奴”。因为古代有太多因沉迷美色而误国的统治者,如迷恋西施的吴王夫差等等,所以人们常用“红颜祸

  • 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崇祯死都不同意他的要求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末,李自成,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由于天灾人祸的不断发生,统治阶级与民间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几股起义军中,声名最响的便是闯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着他手下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了北京城下。正当大家以为他要一鼓作气的拿下北京城时,他却给崇祯递上了一封书信。信里什么内容呢?大

  • 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苏茉儿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茉儿,孝庄文皇后,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

  • 尚派艺术创始人尚小云:京剧新秀被评为“童伶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尚小云,民国,历史解密

    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居住在西安时,写给女儿的信。这位被尚小云先生称为女儿的慧英,并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的儿媳妇。尚小云先生有三子一女,分别是长子尚长春(工武生)、次子尚长麟(工旦角)、三子尚长荣(工花脸)和女儿尚秀琴。尚小云先生有两次婚姻,前室为李淑卿,为京剧净角演员李寿

  • 威震西域的后凉帝王吕光:步步为营,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光,十六国,历史解密

    吕光,步步为营,最终成就霸业。从秦朝建立的第19年( 383年)到第20年( 384年),前秦战士吕光将军率领军队进攻库车西部地区(现在的库车,新疆),并赢得了这场战斗。元朝18年( 382年) 9月,王米-莫和前秦国元首单山来到了前秦国首都长安,并出现在了前秦国元首付坚面前。我恳求前秦朝建立一个卫

  • 霓裳羽衣曲是谁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霓裳羽衣曲是谁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时候创作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说起《霓裳羽衣曲》,就很容易让人想到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而《霓裳羽衣曲》这个作品,据说也是唐玄宗专门为了杨贵妃创作出来的。只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言,究竟《霓裳羽衣曲》是谁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出来的?或许这些答

  • 康熙有35个皇子20个公主,为什么还要收养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十二位帝王中,康熙皇帝不光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还是后宫嫔妃最多,生育子嗣最多的。他一生共抚育35位皇子,20位公主,绝对是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多产皇帝。可是令我们疑惑的是,在康熙皇帝众多的孩子当中还有一位收养的女儿,那就是恭亲王常宁的长女——固伦纯禧公主。康熙皇帝自己已经有那么多子嗣,为何还要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