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原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努尔哈赤是如何攻下的?

开原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努尔哈赤是如何攻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3/12/14 2:42:04

努尔哈赤,后金大汗、清朝奠基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辽宁开原,地处辽河中游左岸,自古以来就是辽东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元朝于此设立开元万户府,开元路,管辖区域很大,自长白山到黑龙江,东北广阔的面积,都归开元路管理。

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改开元为开原,设立三万卫、辽海卫以及安乐州。明朝时,开原东边与北边连接女真部族,西北又与蒙古三卫接壤,是明朝羁縻政策中的东北门户,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原的安危,关系到整个东北地区,因之,明朝一直在开原驻扎重兵,北面东面与西面开通了驿道,又在城周边设立关市供女真、蒙古交易互贸。

明朝前期,蒙古与女真各部相对而言比较臣服,因为明朝十分强大,谁不听话就收拾谁,随着女真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崛起,开原就有点风雨欲来。

早在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熊廷弼巡按辽东时,就意识到努尔哈赤为患必取开原,建议增兵三四千人,增加开原与周边堡垒的军事实力。

明朝皇帝根本没当回事,希望继续利用羁縻政策,以夷制夷,用女真叶赫部牵制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这样省钱又省心,然而,明朝没有认识到叶赫部逐渐没落,无法与建州女真抗衡,又没有给叶赫部足够的支持。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挟萨尔浒大胜明军之余威,开始计划拿下开原城。为了麻痹南面的沈阳、辽阳的明朝驻军,防止明军识破其北攻开原的企图,出兵驰援开原,派出一哨人马迷惑牵制这两处的明军主力,有预谋地抢掠了沈阳东部的村庄,杀害老百姓三十人,俘虏二十余人,给明军造成假象,主力在沈阳一带,这是要攻打沈阳的错觉。

农六月初十,努尔哈赤短暂地休整后,亲率四万八旗子弟闪电急驰,从靖安堡直取开原。

此时的开原城,还是有不少兵马的,原有的驻军加上辽东总兵马林部从萨尔浒败退下来的人马,也有七八千人左右。但开原城真正的“领导”并不是马林,调任开原任职的主将韩原善还没有到任,暂代军务的是监军道郑之范。

二、明军的失策

马林,大明蔚州人,将门世家,其父马芳,威振蒙古诸部,令敌人闻风丧胆。

马林是马芳二儿子,但军事才能远逊于其父,有点儒弱,他有五个儿子,长子马燃、次子马熠,三子马烔,四子马爌,五子马飚,都自小从军,长子马燃、次子马熠在萨尔浒大战中刚刚战死,令马林内心十分悲伤,也一直为萨尔浒自己指挥失策而自责,他败退到开原后,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认为努尔哈赤不会短时间内来攻打开原,没有有效地布置城防,大部分军队驻扎在城外,军马散放在野外。

努尔哈赤不愧是情报大师,到处都安排了眼线,探子送来开原的消息,令努尔哈赤大喜过望,明军防备松懈,便快马加鞭,急驰而来。

六月十五日夜晚,努尔哈赤率军到达开原城外,令疏于防范的马林大吃一惊,无论如都没有料到,八旗子弟仿若天降。

对于明军而言,最好的办法便是依托坚城利炮固守待援,开原城高池深,又有火器,粮草充足。

然而马林却出了一个昏招,令人匪夷所思,是来不及进城?还是就想与后金人马拼命?马林并没有进城,而是背靠着开原城,在城外列阵迎敌,城上仅有为数不多的人马守城,无疑是天赐良机,给了努尔哈赤击破消灭的机会。

努尔哈赤望着城外的明军,不由地笑了:天助我也!一面安排人马手持盾牌,架云梯攻城,一面亲率铁骑城外的明军发起攻击。

事实证明,明军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就是来不及组织全面防御,也应该派一支人马在城外掩护军队入城防守才是上策。

野战是后金人马的强项,而不善于攻城,这明军分明是自取灭亡呀。

战斗打响,明军首先崩溃的不是城外的马林部队,一直顽强地与后金兵马缠斗,崩溃的是城里,被后金人马首先攻破东门,杀入城内,随后对马林部形成前后夹击。

马林见城破,两面受敌,见大势不妙,想撤都来不及了,被后金人马包了饺子。马林与副总兵于化龙、参将高贞等将士战死,开原重镇失陷。

女真叶赫部得到努尔哈赤统兵攻打开原的消息,派出两千人赴援,快到开原城,得知开原已经失守,只好退兵。铁岭方向蒙古贝勒宰赛率三千人马来援,沈阳方面如桢也率军来援,都没有到达便得到开原失守退兵。事实证明,假如明军据城坚守三五日,各路援军到达,胜负难料,对于明军很有利的。

据说努尔哈赤攻下开原进行屠城,十余万人仅有千余逃生,随后把开原城中物资拉了好几天,临退兵,一把大火烧了开原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没有昏君的朝代 接连八个明君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汉朝无昏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一个鼎盛的朝代,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在世界占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国还有一个朝代,和唐朝是不分上下的。这个朝代就是汉朝。汉朝时在乱世当中建立的,当时诸侯纷争,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刘邦出现了。他带兵起义

  • 什么是六大名著?指的是哪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大名著”。那么,这六大名著究竟是哪六部作品呢?本文将就此事展开探讨,介绍六大名著的背景和内容。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六大名著的背景。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和《儒林外史》。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

  • 埋儿奉母讲的是什么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埋儿奉母:一个真实的故事吗?埋儿奉母是一个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美德,它代表了孝顺、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价值观。然而,有人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认为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埋儿奉母是否为真实故事。一、历史背景的考证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的考证。埋儿奉母的故

  • 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为什么拒绝救援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唇亡齿寒,齐国拒绝借粮给赵国,影响了长平之战的走向,那么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为什么拒绝救援赵国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一首先,在很多人看来,齐国没有救援赵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体现。诚然,在战国中后期,赵国一旦被秦国击败,也即输掉长平之战的话,意

  • 1848年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三大重要事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1848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三大重要事件。这三大事件分别是:德国革命、意大利独立运动和法国二月革命。本文将从这三个事件的角度出发,探讨它们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德国革命德国革命发生在1848年初,由德国工人和学生发起。他们要求废除普鲁士王国的苛捐杂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

  • 汉朝公主嫁到匈奴后都是什么生活?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公主嫁到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悲惨的故事。这段历史发生在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决定将公主嫁给匈奴的可汗。然而,公主在匈奴的生活却充满了痛苦与折磨。本文将从公主的命运、生活条件以及心理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二、命运汉朝公主在嫁到匈奴后,命运多舛。她被迫离开父母和亲人,独自生

  • 夏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上出现过夏氏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夏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血脉传承,但是否出过皇帝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议的话题。本文将通过真实资料,为您介绍夏姓是否有出过皇帝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大禹。而夏姓作为夏朝的姓氏,自然也与夏朝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夏朝的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以夏姓为氏的皇帝。其

  • 明朝张士诚是否留下宝藏?宝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明朝末年的张士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在明朝末年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并多次对明朝进行进攻。那么,张士诚是否留下了宝藏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张士诚是否留下宝藏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和争议。有些历史记载称他是一

  • 草根出身的徐达、常遇春,他们的能力为何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天赋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人拥有非凡的天赋。例如,大汉将领霍去病在17岁时就带兵攻打匈奴,斩获数万敌人的首级。在漠北决战后,他被封为狼居胥,成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也就是三军总司令。那时他只有22岁,而在这个年纪,我们可能还在上学,大学都还没毕业,而他已经成为

  • 清朝皇宫殿外的甩鞭人究竟是干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影《雍正王朝》中,总有一个人在宫殿外甩着鞭子,这一幕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类似的仪式在现代也有类似的体现,如大型演讲和部门会议。在这些场合中,会议开始前会有一个人宣布会议开始,这个人就像是古代宫廷中的甩鞭人一样,用话筒或咳嗽声告诉与会者要保持安静,注意听讲。古代宫廷的甩鞭仪式又称为“鸣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