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

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3 7:47:09

对明朝鬼才王阳明,屡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兵法是和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心学之大成者王阳明,他一生历经大大小小无数阵仗,从无败绩,而且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甚至仅用几封劝降信,就能使得敌人土崩瓦解,自相残杀,敌人率部来归。

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先是赴江西调用三千士卒,就平定了朝廷十余年不能平定的南赣匪患;刚卸任南赣巡抚,宁王朱宸濠就趁机起兵造反,挥兵十余万,直指南京。

而这时手中无兵权的王阳明,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用衙役、囚徒组建的三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宸濠之乱,令满朝文武震惊。

晚年时,嘉靖帝又授王阳明两广总督职,并赋予调集周边各省的兵权,希望他能平定思田、诸瑶之乱。当时的嘉靖帝心中无把握,以为王阳明要打个几年,消耗无数钱粮,却不想,王阳明几乎未动刀枪,动了动心计,就平定了叛乱。

嘉靖帝看到王阳明的大才,屡屡下急召让王阳明入京,有意让王阳明任首辅之职。但王阳明洞察了当时嘉靖皇帝和辅臣的的激烈斗争,也感觉到了嘉靖帝的秉性,不想卷入斗争的漩涡,所以他明哲保身,故意拖延,故意失去坐上首辅之职的机会。

别人都以为王阳明傻,白白失去了大好机会,但从后来嘉靖皇帝一朝的几任首辅的悲惨结局来看,才明白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

王阳明深谙兵法,不仅取得不世之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还因深谙人性,明哲保身,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子孙,可谓有大智慧也。

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就是高徒一般都有名师指点,比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曾跟随岳父黄承彦学习奇门遁术,兵家绝学,那王阳明的兵学师父是谁呢,为何我们很少有人知道?

王阳明自幼就立下成圣的大志向,从他还是个娃娃时起,就对兵学十分痴迷,尤其是《孙子兵法》,日夜研读。为了验证自己的兵法学问,家中但凡来个客人,他都要拿出一堆小石子,和客人摆阵。

如果客人赢了,摆出他不认识的阵法,他定当死缠不休,询问个明白,为此没少挨他爹王华训。因为在父亲王华心中,儿子王阳明专心读四书五经,像他一样考个状元郎,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才是正道。

但王阳明却不这么认为,他小小年纪,就说出“有文事必有武备”的大哲理,不能死读书做腐儒,他要做个文武兼备的通儒。

王华听了王阳明的解释,也被折服。后来,王华在王阳明十岁那年入朝为官,次年在京师安稳以后,就马上让父亲王伦带着王阳明一同到京师居住。

王伦和王阳明来到京师后,王华不仅可以尽一份孝心,还在京师给王阳明找了一个好老师,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兵学的蒙老师许璋,字半圭。

“许璋,上(今属浙江)人,终生不仕,白袍草履,潜心性命之学。为王守仁塾师,教以奇遁诸书、武侯阵法。”

许璋是个隐士,有大才,他精通易学、《孙子兵法》等兵学,还熟知天文地理,懂得奇门遁术,诸葛亮的阵法,但一辈子都不入朝为官。

许璋有一身的本领,总不能浪费呀,他见王阳明是个苗子,于是就将自己平生所学,悉数传授。许璋不仅传授王阳明兵法,教给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的孙子兵家思想,还引导他关心国家大事,军事地理,并培养他对道家文化的兴趣,感知天人合一的哲理。

许璋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寿命也长,他不仅给王阳明做了启蒙老师,传授他兵学等知识,还一直紧随王阳明。

《上虞县志》记载:王守仁平宁王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余部,皆出其策。其学芜杂,《明儒学案》谓其“于天文、地理、壬遁、孙吴之术,靡不究心”。卒年七十余。

就是说,王阳明平定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的计策,大都出自许璋。而且许璋活了70多岁,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王阳明,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不离不弃,终身相随,幕后指点,真可谓是好福气啊。正是因为王阳明一生中寻访了不止一位像许璋这样的高人、隐士,所以王阳明不仅精通易学,熟知《孙子兵法》《六韬》《五略》等兵学,还深谙儒释道三教精髓,这些都为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创建阳明心学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王阳明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创建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不仅和他自幼读古籍,还和他一直访高人,寻名师有关。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探索,请教高人的指点,这正是吾辈所应该谨记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何对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有哪些帮助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谋臣之一。他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刘邦:策划了刘邦夺取天下的战略。萧何曾经为刘邦提出了“以长沙为根据地,北上夺取关中”的战略,成为了汉朝夺取天下的重要决策之一。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的政治制度。萧何参与了制定《

  •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为何都选择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后,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顺利登基为新皇帝。然而,赵匡胤的死引起了一些疑点,其中最大的争论就是“烛影斧声”之说。虽然赵光义在皇族中爵位最高,并担任开封府尹,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志,但他无遗诏登基,赵匡胤的两个成年儿子和另外一个弟弟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一点

  • 曹操为什么要赎回蔡文姬?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为什么要赎回蔡文姬?他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此时,天下大乱,蔡文姬跟随着饥贫流亡,遭遇了匈奴人,被劫掠到了匈奴。匈奴左贤王在难民堆中挑出了蔡文姬。蔡文姬于是变成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开始了草原生活。蔡文姬在匈奴呆了12年,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期间,曹操称霸

  • 作为边塞诗的鼻祖,王昌龄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昌龄,一个农家子弟,被时代的潮流所推动,27岁时到西北边疆地区进行了游历锻炼。作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他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被后人称为边塞诗的鼻祖。游历归来后,王昌龄积极应试科考,30岁时中进士,走上了仕途。虽然没有背景和圆滑,职位没有得到大的升迁,反而被贬过两次,干过秘书省校书郎、龙标尉、

  • 井田制还分私田和公田吗?分别归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它的核心是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小块,由每个农户负责耕种和管理。在井田制中,私田和公田的归属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井田制中的私田和公田归谁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井田制中的私田和公田的归属情况。一、井田制的概述井田制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其真正意

  • 雅克萨现在属于哪个国家?雅克萨是俄罗斯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战场。那么,现在的雅克萨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呢?这是一个历史和政治问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在19世纪末期,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俄罗斯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条约,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

  • 虞允文与辛弃疾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虞允文和辛弃疾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文学、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和猜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虞允文与辛弃疾的关系到底是友情还是竞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虞允文和辛弃疾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竞争关系。两人都是南宋时期的文化名人,也都有着

  • 驸马为何会成为成为皇帝女婿代称?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驸马为何会成为成为皇帝女婿代称?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提到驸马,我们往往把他与公主联系在一起,认为他就是公主丈夫的专用称呼。那驸马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公主到底是什么关系,又何时成为皇帝女婿的专用称呼呢一,官职由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

  • 北魏为什么信奉佛教?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段落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然而,在北魏时期,佛教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信奉,成为当时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北魏信奉佛教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史料。段落二:据历史资料显示,北魏信奉佛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佛教强调的是慈悲与智

  • 朱元璋明明那么多儿子,为何非要传位给孙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历史上,因皇位而引发的惨案不在少数。有因皇位兄弟反目的,父子成仇的,甚至还有“宣武门惨案”,那今天小编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同样是由于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政变,它虽然没有宣武门那么惨烈,但也让后人引以为戒。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了民族平等,建立了明朝,开创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