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朝时期,男子是如何打扮自己的?

在宋朝时期,男子是如何打扮自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51 更新时间:2023/12/21 6:32:16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我们现在的衣服多姿多彩,颜色艳丽。殊不知古代的服饰比现在还漂亮。以宋朝男人为例,古代男人的穿着打扮忒漂亮。

01服装

《清平乐》中,我们看到宋朝的官服,真是好看。有紫色、红色、绿色和青色四种颜色。大臣们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一个个衣冠楚楚。

范仲淹的官服,从绿色到红色,后来是紫色,朝服颜色的变化,表示范仲淹品级的升高。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代表品级的高低。又称常服、公服。

《宋史·舆服志》记载:

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领大袍,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意思是公服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红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衣式盘领大袖,颈两侧并有护领,腰束金带,饰佩鱼袋,有时袍下加襕,头戴方顶展角幞头。

官服图案以等级分,一,二品的画龙,三,四,五品是山水,以下是花鸟。

朝服颜色的不同可以体现官阶高低。另外,搭配的服饰和图案不同,官职的高低也不同。有无禅衣(中单),锦绶上的图案都表面官员的官阶。

《红楼梦》里有“金紫万千谁治国”的诗句。金、紫,指金带,紫袍,是高官的服饰。《清平乐》中,吕夷简王曾就是紫袍的宰相,后来晏殊也穿上了紫袍。

青衣小吏,是小官。

这些大臣们身穿各色朝服,带着乌纱帽,在大殿之上,为了安邦定国,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宋朝,你是官吏还是平民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

普通百姓的布衣

宋代对庶民百姓的服装也有规定。百姓不能穿红戴绿,不能穿绫罗绸缎等高级丝织品,只能穿布衫、短裤、麻鞋或草鞋。劳动人民大多衣襟敞开、下摆开衩、挽起袖子、系着腰带、打着绑腿。

读书人穿什么呢?

古代有“品官绿袍,举子白襕”之说。读书人穿着“白襕”。读书人还有白衣书生之说。

官宦人家穿什么呢?

“纨绔子弟”就是形容官宦子弟。他们穿着细绢做成的裤子,极言其贵。官宦人家可以穿绫罗绸缎做的衣裳。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大臣称言:“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珠琲金翠照耀衢路,约一袭衣千万钱不能充给。”一身衣裳,千万钱都搞不定,够奢侈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用“布衣”或“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用“纨绔子弟”来形容贵族子弟的原因。服装文化折射出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服饰文化。

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满满的自负,享受着这种服饰文化带来的优越感。

02簪花

宋朝不论男女,不分君臣,人人爱花,男人头上簪花更是常事。《水浒传》里,一枝花蔡庆,就整天簪花。

司马光云:“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苏轼是一个唱着大江东去的豪迈之人,可是他却喜欢簪花。

他的《答王巩》:“子有千瓶酒,我有万株菊。任子满头插,团团见花不见目。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即使年龄大了,苏轼依然不改爱簪花的习惯:“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簪花是礼仪

宋朝男子簪花成为礼仪制度的一部分。

据《宋史》的记载,“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花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锡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宋朝皇帝尤其喜欢簪花。从宋太宗起,皇帝给进士赐喜宴簪花。诗人杨万里在诗里描述了宫中筵席上,簪花盛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录了韩琦簪花的故事——四相簪花。

有一种芍药花,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被称为“金缠腰”。

《清平乐》里的韩琦到扬州任知州。一天韩琦请宾客观赏他的“金缠腰”芍药花。观赏完,意犹未尽,韩琦剪下四朵“金缠腰”,插在自己和王珪、王安石、陈升头上。

后来,这四人先后做了宰相。这就是“四相簪花”的典故。

都说宋朝的服饰简朴,不事奢华。可是润杨觉得,宋朝的官员服饰很漂亮。如有宫廷盛宴,人们穿着各色服饰,头上簪花,好不热闹、美丽。姜燮诗云:“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

宋朝男子无论是皇亲国戚,官吏、士族,还是贩夫走卒,都簪花,都穿着打扮得忒漂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埋儿奉母?故事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埋儿奉母: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埋儿奉母是一个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说,讲述了一位孝顺的儿子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不仅感人至深,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一、故事背景据传,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明的孝子。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年迈体弱,需要儿子的照

  • 田单火牛阵破燕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职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著名的战斗和战役,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发明的火牛阵。这个故事讲述了田单如何利用火牛阵成功破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燕国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武器技术。田单深

  • 进士一般几品官做起?晋升的路径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科举制度中,进士是最高学位和最高的官员选拔标准。那么,进士一般从几品官开始做起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进士的选拔标准进士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才干。首先,考生需要通过三级考试,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乡试是在县城进行的初试,会试是在省城进行的复试,殿试则是在京

  • 什么是大汶口文化?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大汶口文化的特点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那么,大汶口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真实的资料: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汶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大汶口文化的特点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多个方

  • 历史上的曹操有多厉害?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真实的曹操有多牛,说出来吓你一跳。中国历史上无可否认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 刘备指定了几位托孤大臣?为何其余没什么名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指定了几位托孤大臣?为何其余没什么名气?彼时,刘备让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后,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但是,公元231年,李严却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死后,同

  • 王旦是个怎样的人?品德和人格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而著称。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就是王旦。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被誉为“忠臣”。本文将通过分析王旦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探讨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王旦的政治生涯王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他在推行变法改革的

  • 英国为什么不归还马岛?这个地方属于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南部。这个群岛曾经是英国实际控制的领土,但在1982年,阿根廷试图夺回这个岛屿,导致了马岛战争的爆发。然而,自那以后,英国一直没有将这个岛屿归还给阿根廷。那么,英国为什么不归还马岛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首先,从英国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马岛是英国的

  • 宋朝拥有庞大的的军队 最后为何还冠以弱宋的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文化成就广受肯定,但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却常常被批判为“弱宋”。尽管宋朝军队规模庞大,也有像岳飞、狄青、孟珙、李继隆等能干的将领,而且在对外战争中胜利率也相当高,但宋朝仍然被人看作是一个弱势的国家。宋朝军事孱弱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宋朝时期,封建社会已经相对稳

  • 李世民是如何打消对房玄龄的怀疑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房玄龄是贞观时期有名的宰相,成语“房谋杜断”的“房”就是指的房玄龄,他和唐太宗之间留下很多明君贤相的佳话。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唐玄宗也曾经两度怀疑房玄龄,甚至差点杀死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房玄龄是太原起兵后才加入秦王府的,尽管他和李世民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