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皇后之位差点被废,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武则天皇后之位差点被废,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3/12/20 10:44:43

武则天皇后之位差点被废,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

这是《新唐书·上官仪列传》中的一则记载,说是的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差点在宰相上官仪的配合下,废掉了武则天皇后之位的故事。

当时的情形对武则天来说相当危急了,如果不是她在李治身边有忠心的耳目,或者李治少犹豫那么几分钟,把诏书盖上皇帝宝印并传送出去,未来的武皇帝的下场就有可能像箫淑妃靠拢了。

这大概是武则天走上政治前台后,遇到的最大一次政治危机了,好在她及时赶到现场,化解了这次危机,感觉理亏的李治也及时推出了上官仪这个炮灰,安抚了武则天的怨气。

经过此事后,武则天更是加大了在前台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影响力,让李治同意和她并称“二圣”,成为大唐王朝事实上的另一半。

但即使从皇后变成了“天后”,武则天政治生命的钥匙始终还是掌握在李治手上,如果李治真下定决心,依旧能很轻松地把武则天打下政治舞台。

以武则天的心性,这恐怕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就有历史爱好者问了,为什么武则天不干脆杀掉李治,不但能掀翻压在身上的石头,然后还可以早些掌权,后来的武则天杀儿子时,眉头都不皱一下的,难道心软了?

实际上,武则天在李治执政时期,权力还没有大到能杀帝自立的地步,李治也没有电视剧中描述的那般软弱,没有李治的扶持和后来遗诏上的授权,武则天在未来也达不到那个地步。

先来说说李治,他是在前太子、长兄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又否决了两个兄长,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后,不得已挑选出来的接班人,看似柔弱不争,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强势皇帝,所以,接班人在他面前不能表现得太强势,李承乾为何会谋反,不就是也想展现自己的才能,然后让李世民觉得有威胁了,所以扶持魏王李泰跟他打擂台,逼得李承乾铤而走险?

所以,李治在当上太子后,完美地把自己转换成和李承乾不同的接班人,什么都不争,贞观十八年,即李治当上太子后的第二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让他在定州(河北保定附近)守住大军后路。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治当时的表现是,每天哭泣,一副舍不得离开李世民身边的样子,并很聪明的每天给李世民汇报自己的情况,让李世民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动向。当李世民从战场回来,路上患痈病时,他又亲自用口为李世民吸取背上的毒脓。

为李世民吸毒脓是孝,坚持每天汇报工作是顺,合起来就是孝顺,孝是应该的,可顺就需要有相当的政治头脑,本来李世民还不是特别满意这个继承人,但在李治的孝顺下,任何不满都消失无踪。

从上述事例看,李治绝不是柔弱的笨蛋,李世民精心培养了十多年的李承乾是肯定不如他的。

在当上皇帝后,李治也能审时度势,当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反对他的政治意图(废王立武)时,他能迅速找准方向,拉拢李勣代表的军方、以及朝堂上以许敬宗为代表的中下级臣子,让自己变成大多数的代表,没点政治敏感度是办不到的。

长孙无忌一派倒台后,李治也能忍着他们曾经对自己的辅助之功,坐看褚遂良凄惨的病死在外,狠心逼迫把自己亲手捧上皇太子之位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自杀,政治上的狠辣和果决也绝对不缺少。

如上,李治这么个心机、手段、狠辣都不缺少的皇帝,对于权力的掌握不会太松,武则天想干掉他,恐怕很难。重要的是,武则天离不开李治,李治也离不开武则天。

武则天毕竟是女人,在男人当道的政治氛围中,本来上位就有诸多阻力,要想完成登顶(唐高宗时期的武则天恐怕也没有那个想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只会比男人更多,这从她67岁(历史上登基时年纪最大的皇帝)时才迈出那一步就能看出来。

她需要借助李治这个名正言顺且全国都认可的皇帝的诏命,才能慢慢走到权力巅峰,如果杀掉李治,实力还没有积攒完成的武则天可对付不了遍布全国的李唐宗室,在李治废武未遂事件中,上官仪这样的宰相都反对武则天,官员集团同样还没有整合成武则天的助力。

反而是李治活着,对武则天好处多多,李治虽然一时兴起要废掉武则天,但实际上他的政治理念和武则天是相当接近的,在反门阀势力上,这对夫妻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有着一样的信念,这才是李治独宠武则天,并能跟她相濡以沫的基础。

在废武未遂事件中,上官仪就是门阀势力的代表,他要做的就是借着李治短暂的对武则天的不满,拆散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强势组合,李治其实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他的不满其实只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对武则天办理了太多政务的失落,并不是对武则天如何处理政务的不满。

如果上官仪成功,李治马上就会失去政治上最大的帮手,在和门阀势力的政治角逐中处于下风,李治可不是笨蛋,及时收手,同样也意识到,门阀要除掉武则天,对自己是不利的。

因此,李治在废武未遂事件之后才会更多地把权力交给武则天,其一是因为自己有病,无法长时间处理政务。其二就是不放心别人,害怕跟自己政治理念相左的人抹杀了自己的努力。其三就是,他跟武则天有四个亲生儿子,继承人始终是夫妻两人的血脉(他肯定想不到未来)。

综上所述,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并不是凭借男女之情结合在一起的,也许刚开始是这样,但最后肯定是政治利益的结合占主导,政治人物也只有政治理念相当,才能处得长久。

武则天需要借助李治的许可积攒实力和势力,李治同样需要武则天的政治能力帮助他对付门阀势力,在政治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双方的结合是很稳固的,李治不会真对武则天不满,武则天也不会想着去杀李治,两人之间肯定有一定的互相猜忌,但达不到撕破脸的地步。

没有李治,就没有当上皇后和天后的武则天,没有李治在遗诏中授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武则天也不会是后来的武则天。杀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李治,除非武则天是政治白痴,显然她不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结束后 唐朝为什么反而更加太平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对安史之乱后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朝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发动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并且各地藩王开始拥兵自重,唐朝中央

  • 七月革命推翻了哪个帝国?什么因素导致的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七月革命推翻了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末的欧洲和中东地区,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这个庞大的帝国曾经统治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扩张,并与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这些因素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崩溃。XXXX年X月X日,土耳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

  • 西安杨贵妃华清池在哪里?有哪些文化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背景介绍华清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在唐朝时期,华清池曾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修建的皇家园林。而在唐朝中期,华清池成为了唐玄宗的避暑胜地,也是杨贵妃的居所之一。因此,华清池也被誉为“杨贵妃的华清池”。二、杨贵妃与华

  • 刘禅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蜀汉气数已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邓艾仅凭2000兵马,就迫使蜀汉后属刘禅投降了。那么让刘禅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蜀汉气数已尽,实力弱小而已。一首先,在笔者看来,邓艾只靠几千残兵剩勇就迫使刘禅君臣开门投降,不是这2000人战斗力有多可怕,而是因为蜀汉气数已尽。在三国后期,蜀汉在综合实力已经全面落后于曹魏和东吴,特别是在

  • 公孙度建立燕国过程如何?怎么建立燕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其中公孙度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历史人物。他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经帮助董卓夺取了汉朝的政治控制权,并成为了董卓的心腹。然而,在公孙度的一生中,他也曾经建立了一个国家,那就是燕国。那么,公孙度是如何建立燕国的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

  • 每个月的情人节都叫什么?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节,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爱意。但是除了这一天,每个月都有自己的情人节,那么每个月的情人节都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1月14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被称为“日记情人节”。这个节日起源于韩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在这一天,情侣们会互换彼此的日

  • 王保保的妹妹是谁?有哪些与她相关的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保保,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除了他本人之外,他的家族中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佩的女性——王保保的妹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王保保的妹妹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她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女

  • 王保保是汉人还是蒙古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保保,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族群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汉族,也有人认为他是蒙古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王保保究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王保保的族群身份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王保保的家

  • 苏轼与章惇是如何从好友变成政敌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与章惇都是宋朝时期的才子,作为同期考上进士的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由于性格不同,两人在北宋党争中选择了不同立场,最终从朋友变成了政敌。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嘉祐二年,章惇与苏轼、苏辙共同考上进士,之后苏轼、章惇两人同在陕西作官,颇有才华的两人很快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汉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汉初时期,行政区划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那么,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首先,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