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为何没回成都?

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为何没回成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3/12/22 7:48:54

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为何没回成都?

并且,对于刘备来说,之后近一年的时间,他都留下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从时间上来看,刘备完全可以回到成都,尽管身体抱病,不过,回到成都托孤,依然是比白帝城托孤更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这么做的原因并不简单。

首先,刘备之所以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为了聚拢溃散的蜀军。在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因此,虽然陆逊取得了胜利,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歼灭蜀军,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物资丧失殆尽。

在此基础上,因为部分蜀军四处溃散,所以刘备选择留在永安白帝城,以此聚拢这些士兵。反之,如果刘备匆忙逃回蜀汉都城成都的话,那么这部分溃散的蜀军,很可能就没有聚拢的方向,从而真的损失殆尽了。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正是因为聚拢了夷陵之战中溃散的士兵,加上赵云带来的兵马,促使刘备手中握有接近2万人兵力的。在此基础上,刘备得以守住永安白帝城。众所周知,一旦白帝城被攻破的话,那么东吴将士就可以深入益州腹地,甚至灭亡蜀汉了。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最不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聚拢士兵,镇守永安,成为刘备临终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抵挡陆逊接下来的冲锋,蜀汉还有翻盘的可能。反之,如果刘备自己逃回成都,夷陵之战带给蜀汉的损失,很可能就不是数万大军的伤亡了。另一方面,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是为了反攻东吴。对此,可能有人要问了,夷陵之战中,蜀汉伤亡惨重,怎么还有实力反击东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矛盾激化,双方逐渐兵戎相见。而这,无疑给了刘备卷土重来的机会。

公元222年十月,也即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选择背叛曹魏。在此之前,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曾向曹操俯首称臣。现在,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蜀国这边的威胁得以解除,孙权也认为不必再向曹丕称臣了。对于孙权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吴和曹魏之间的关系变化,尤其是曹丕征讨东吴的消息,刘备肯定会及时获悉的。于是,刘备留在永安白帝城,很可能就是等待曹丕征讨东吴的走向。公元222年,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不过,东吴还是艰难化解了曹丕三路征讨东吴的战役。

最后,在笔者看来,如果曹丕三路征讨东吴取得了胜利,甚至直接攻入到东吴境内。那么,此时坐镇白帝城的刘备,完全可以率领手中的2万兵马,以此反攻东吴。虽然规模上不如夷陵之战,但是,只要曹丕可以吸引东吴主力,刘备这一边完全可以浑水摸鱼,甚至收回关羽大意失去的荆州。当然,非常可惜的是,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不过,不管怎样,刘备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还是给了孙权非常大的压力。就孙权来说,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夷陵之战中,虽然是东吴一方获得了胜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胜利一方的孙权主动派遣使者到刘备这边请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一直停留在白帝城,给孙权带来了不小的威慑。特别是在曹丕征讨东吴的背景下,刘备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威慑,显然是放大化了。而这,意味着之后蜀汉和东吴的结盟上,前者可以保持主动,至少不会因为兵败夷陵而处在下风了。进一步来说,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可谓是充满智慧的一招妙棋,不仅避免东吴趁势扩大战果,乃至于消灭蜀汉的奢望,还威慑孙权,促使其主动使者请和,为之后蜀吴联盟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锐气受挫,不过,一向坚毅的刘备,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最后的努力,以此为元气大伤蜀国谋取更多的好处。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言:“(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有人伪造兵符,为何康熙却放弃调查真相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在热河行宫时,他遭遇了太子胤礽和嫔妃郑春华的私通事件,导致皇帝晕倒。大臣张廷玉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却哭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雍正王朝》里的一个场景。在那个场景中,康熙拿着八爷连夜呈上来的奏折,到上书房和张廷玉聊天,询问他的儿子的身体状况。两人像聊家常般地交谈,但康熙却对太子

  • 宦官是什么地位?权力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权力大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时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那么,究竟宦官的权力有多大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宦官是指被选入宫中的男子,他们通常是因为家庭贫困或者没有其他出路而被迫进入宫廷。在宫廷中,宦官会被分配到不同的职位,例如侍卫、侍从、文书等。由于他们没有家庭和亲人,所以他们通常会更加忠诚于皇

  • 什么是大理寺亭长?是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大理寺亭长是什么职位?——古代中国官员等级的现代解读在中国历史上,大理寺是负责审理刑事案件和监察官员的机构。而在大理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位,那就是亭长。那么,大理寺亭长是什么职位呢?让我们一起进行现代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在古代社会中,中国被划分为许多个行政区域,每个行

  • 井田制是什么制度?是属于经济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它的核心是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小块,由每个农户负责耕种和管理。那么,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井田制在经济上的作用。一、井田制的概述井田制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是在周朝。周朝的天子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规定每个农户必须耕

  • 心学泰州学派指的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心学泰州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王阳明。本文将从王阳明的思想和影响方面进行探讨。一、王阳明的思想心即理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的内心可以直接反映出真理和道理。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内省,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世界。知行合一王阳明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认为只有把知识应用到实践

  • 古代的越南到底说的是什么语言?是汉语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和中国最像的国家,那么非越南莫属,越南无论是从文化背景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和中国极为相像。毕竟相对于朝鲜半岛、琉球和日本等其它汉文化圈国家,越南和中国在古代关系更近:它长期以来是中华帝国的直属领土。以现在河内为中心的红河平原地区,可以说是越南这个国家的发源地(现在中南部都是越南

  • 刘备对襄樊之战是什么样的看法?为何不管不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襄樊之战是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三国的刘备阵营中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刚刚击败曹操,夺得汉中的刘备自称汉中王。第二件,镇守的荆州的关羽悍然出师北伐,初期势如破竹,一度威震华夏。五个月后,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联手

  • 张良用大铁锤砸中车辇,为何被刺杀的秦始皇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先后给韩国五任君王做过相国,故而张良家族“是五世相韩”,为了报答韩

  • 刘邦为什么同意与匈奴和亲?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匈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定下的策略。刘邦为什么要跟匈奴和亲呢?是刘邦害怕匈奴,打不过匈奴吗?还是刘邦另有什么想法啊?

  • 古代王爷业余生活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王爷如何度过业余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过去的中国,王爷是一群地位很高的人。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被封为王爷。不过,也有一些功劳很大的人,会特殊授予这一爵位。一般能得到“王爷”这一爵位的人,也都会享受到一些特别的待遇。当然,不同的朝代,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