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献公和鲁真公时期,为什么百姓对两代国君都非常认同?

鲁献公和鲁真公时期,为什么百姓对两代国君都非常认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40 更新时间:2024/1/20 13:14:19

鲁国到第六任君主鲁厉公的时候,关于鲁国国君的记载就越来越少。这当然可能是因为后来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致,也不仅是鲁国的国君载稀缺,其他诸侯列国的记载也是残缺不全。就比如鲁献公、鲁真公,由于史料太少,往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甚至有人就直接以他们没有故事概括之,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在整个诸侯列国建国的近百年间,有很多国家在改革旧有制度体系上都存在着长时间的过渡,就比如周人所推崇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是在周人直系的封国鲁国,也没有严格的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在宋国、齐国、晋国等国都存在着兄终弟及的模式,只是宋鲁等国的兄终弟及很多时候是和平过渡,而齐晋等国的兄终弟及则存在着很多内部动乱。鲁国的兄终弟及是否真的就是和平过渡,或许本身还是存在疑问的。

鲁炀公承继了兄长鲁考公的位置,鲁魏公承继了兄长鲁幽公的位置,而鲁献公则承继了兄长鲁厉公的位置,鲁武公承继了兄长鲁真公的位置,这即是在鲁国的前面十代君主中,至少就已经出现了四次兄终弟及。

这种情况绝不寻常,本来可能就反映出在整个周人建制的过程中,周人嫡系子孙的权力分割也许并不够均衡,便是导致出现很多次兄终弟及的情况。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鲁献公、鲁真公,两位鲁国国君的执政时间都相对很长,《史记》里记载:“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

我们对一代国君的评价,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往往只能通过其后世所命名的谥号加以分析。在没有任考古发掘的证据出土之时,这种办法似乎也便是唯一最为可信的。而鲁献公的“献”和鲁真公的“真”,在谥法中都属上谥之法。

这就是说鲁国的后世子孙对两代国君是基本认可的。两代国君的执政期间,据说恰好处于周夷、周厉王、周宣王的时代,其中周厉王大约占了过半时间,史书中有“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周夷王时代周天子烹杀齐国国君,以此震慑不朝的诸侯。周厉王发动变革,则更是引发贵族和国人的动乱。至于周宣王更是大力对外发动战争,这即可见鲁献公、鲁真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即为恶劣。

回头我们再来看谥法,谥法中对“献”的解释是“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对“真”的解释是“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春秋战国时代取谥号为“献”的国君,至少就有秦献公晋献公齐献公,都还算有所作为的国君。但“真”就比较奇怪了,史书中要找到跟鲁真公同样谥法的国君似乎屈指可数。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说法,鲁献公大约处于周夷王和周厉王的交叉时期,这个时期“荒服不朝”,周天子与诸侯们矛盾日趋凸显,而鲁献公和鲁真公作为天子至亲家族,是“知质有圣”,是“有所通而无蔽”,是“不隐无藏”。谥法脱胎于儒学,如果能称呼为“圣”,则可能说明鲁献公和周真公对周天子还是极度尊崇的,而“通而无蔽”和“肇敏行成”,则又可能说明鲁献公和真公不是死板的去执行周天子的号令,而多半还能结合鲁国国情在贯彻落实天子的政策。

应该说,鲁国这两代国君期间,尽管外围的诸侯列国正在发生剧变,而鲁国依然坚持着周天子的礼乐制度和体系,在用周人的思维管理国家,鲁国处于不温不火和与世无争的状态。

标签: 鲁献公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令人厌恶的王朝,虽夺得了天下,却让中华当了300年的亡国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朝代,其中有许多开创了盛世的朝代,还有很多朝代对民众的统治较暴虐,要说盛世繁荣的朝代,那有太多例子了,例如大唐、大明。但是要说最暴虐统治的朝代,大家一定想不到是哪一个朝代,这个几乎使汉族人灭种的朝代,让汉族人当了300年的亡国之奴几乎灭种,它就是结束了三足鼎立的晋

  • 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后来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了一个巅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丰厚的“家底”,才让汉武帝刘彻“采取扩张政策,除与匈奴常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

  • 鄂尔泰和张廷玉奉旨平叛,为何最后都被革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鄂尔泰,清朝,历史解密

    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最信任的两个大臣,两人明争暗斗多年,慢慢形成了党争的局面。鄂尔泰因为在云贵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而得到雍正肯定,从而在政治上起家。但雍正后期,改土归流后的贵州苗民再次反叛,雍正震惊,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前去平叛。张照属于张廷玉一党,一直希望把鄂尔泰拉下马,只是对方

  • 雍正给乾隆留千万,乾隆给嘉庆留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帝在位的时候,国内的情况非常糟糕,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当时的局势可以说是非常的严峻了,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必须要有大智慧,还要有一定的胆量,才可以平定天下,当时的康熙深知自己的处境,所以他在军事方面很坚定,用兵一向都是主张大规模的发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国

  • 闽越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闽越国,战国,历史解密

    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 ,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包括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台州)。该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闽越国国力达到鼎盛。闽越王城始建于西元前

  • 如果唐朝公主难嫁或婚配不幸福,皇帝一般会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公主,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皇家具有较强的统治能力,国家事皇家事均好办理。但笔者管见,不能一概而论。以唐代为例,国家虽然比较富强,但长期存在着的公主难嫁或婚配不幸福的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一)公主难嫁或婚配不幸福的原因南北朝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风气较之以前有不小的变化。隋唐实际上继承了南北

  • 唐武宗灭佛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武宗灭佛,唐朝,历史解密

    唐代佛教的繁荣在唐代佛教建立了各支宗派 ,完成了各自的体系 ,并向国外发展,中国成为佛教的世界中心;佛教成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思想领域三足鼎立的一支 ;寺庙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佛教在唐代走向了繁荣。佛教在唐代之所以能够兴盛发展 ,首要因素要归功于唐朝统治阶级的扶植与支持 。唐代统治者的佛教政策,在

  • 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是哪个?不割地不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对于前朝的那些事情,现任王朝能够不完全否定,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毕竟对于现任王朝来说,他们与前朝可以说是不共戴天。这无论是从汉还是唐,都可以看得很直白。正是由于对嬴政的不满,刘邦对前朝也是来了个全盘否定,分封了很多的异姓王。唐朝就更不像话了,对于前朝来了个完全抹黑,事实上现在人们也知道,唐朝之所

  • 关羽的老婆是谁?关羽惨死后他老婆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关羽是三国中最风光的英雄,也是最具有悲情色彩的英雄,随着关羽这颗将星的陨落,其家族也正遭受悲惨的命运。关羽的悲剧无需多表,来看看其家人的最后归宿。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的婚事,介绍得非常简单。只是在第十三回,关羽攻占襄阳城后,诸葛谨对孙权说:“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

  • 解密春秋历史:秦、晋的令狐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令狐之战,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公元前620年三月,反复无常的赵盾拥立晋襄公之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而此时,之前被赵盾请回来当国君的公子雍还被蒙在鼓里,本来这不算什么大事,大不了送他跟死去的公子乐去团聚就好,反正这也不是赵盾第一次对晋国的公室成员下手了(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可是由于好心人秦康公派了好多秦国仪仗队跟随公子雍一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