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光宗与父亲宋孝宗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发生绍熙内禅?

宋光宗与父亲宋孝宗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发生绍熙内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4/1/11 8:17:16

宋光宗与父亲宋孝宗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末,南宋最具进取心的皇帝,当时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宋孝宗赵昚驾崩,在他死后没几天,就发生了南宋历史上著名的“绍熙内禅”事件。

以宗室大臣赵汝愚(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后裔)和外戚大臣韩侂胄为首的群臣,请出了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在躲于后宫中拒不参加宋孝宗葬礼的宋光宗赵惇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拥立宋光宗的儿子嘉王赵扩登基为帝。

赵扩继位成为宋宁宗,而他的父亲宋光宗却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变成了太上皇,简单来说,他被臣子们给废了,这也让他成为两宋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强迫退位的皇帝(如果靖康之变时被抓走的宋钦宗不算的话)。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宋光宗很惨,皇帝和太上皇的区别谁都知道,一个有权,一个没权。而宋光宗之所以被群臣联手太皇太后废掉,史书公认的,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他有病。其次,他不孝,拒绝侍奉太上皇。最后,他的老婆李皇后滥权,让群臣担心了。

除开这三个原因,宋光宗被逼去做了太上皇,本质上,还跟当时的皇储争端有很深的关系。宋孝宗有三个儿子,但长子赵愭(曾被立为太子)和次子赵恺都早亡,所以,在他不想当皇帝后,只能把皇位让给唯一健在的第三子,也就是宋光宗。

可退位去做了太上皇的宋孝宗却想插手宋光宗之后的皇位继承事务,宋光宗跟李皇后生有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宁宗赵扩,这是宋光宗唯一的儿子,还是嫡子,无论怎么说,未来的皇位都是他的。

但宋孝宗却喜爱死去的二子赵恺的儿子魏王赵抦(在他禅位时,曾有意直接把皇位传给这个孙子),希望宋光宗能立这个孙子为皇储,这就是宋光宗继位后,跟太上皇、宋孝宗感情不和,且不愿意尽孝的根源了。

宋光宗有亲儿子,但太上皇却想让他把皇位传给侄子,这谁能忍?坦白说,小编也认为,宋孝宗在这件事上错了,这种事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接受的,除非是像宋太宗赵光义当年做的那样,玩狠的。

因此,宋光宗继位后,跟太上皇宋孝宗的关系相当差,他的不孝行为是宋孝宗逼出来的,也导致了他在朝堂上和民间的名声不太好,但他也没办法啊,经常去探望宋孝宗,要是不停的给他灌输传位给侄子的想法怎么办?不能杀也不能骂,干脆就不要相见了。

抛开两父子之间的矛盾不说,宋孝宗的想法不可避免的让朝堂上的部分大臣起了心思,功大莫过于从龙,于是,在当时的南宋朝堂上也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宋孝宗为首,支持魏王赵抦,另一派以太皇太后吴氏、李皇后为首,支持后来的宋宁宗,当时的嘉王赵扩。

太皇太后吴氏当时已经年近八旬,辈分又高,为啥不老老实实的享福,也要参合这种事?因为她跟嘉王赵扩的正妻韩氏是亲戚,韩氏是外戚大臣韩侂胄的侄孙女,太皇太后吴氏是韩侂胄的亲姨妈,韩、吴两家联姻几代了,早已经密不可分,所以,太皇太后吴氏也成为了嘉王赵扩的靠山之一。

而太皇太后吴氏也是唯一能抗衡太上皇宋孝宗的存在,如果不是她活着,且力挺嘉王赵扩,宋孝宗没准早就强行逼宋光宗立魏王赵抦为皇储了,宋光宗一共当皇帝的时间才五年,他在位时,满朝大臣中,有许多都还是宋孝宗在位时提拔起来的,宋孝宗有能力让宋光宗就范。

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于宋光宗执政时期,但有宋孝宗和太皇太后吴氏分别压阵,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局势始终处于胶着状态。这个平衡的打破始于宋孝宗驾崩,一派压阵的头牌挂掉了,另一派的还在,想不赢都不行。

于是就有了“绍熙内禅”,照理说,宋孝宗已经死了,支持魏王赵抦的一派几乎失去了抗衡的能力,皇帝、皇后、太皇太后都是嘉王赵扩的支持者,没必要一定要禅位,这对太皇太后吴氏来说是无所谓的,但对发起人赵汝愚和韩侂胄来说,却是必须的。

他们都是有抱负的人,想要上位掌权,就需要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并排除一切干扰,急着逼迫宋光宗禅位能一举多得,换掉性情不稳定的皇帝,顺带着把滥权的李皇后送出权力中心,就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不仅如此,还能为宋光宗的不孝行为,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最主要的是,趁着太皇太后吴氏还活着,抓权的阻力要小得多。所以,赵汝愚和韩侂胄领衔,借着宋光宗有病的由头,就把他的皇位给换掉了。对于宋光宗来说,郁闷是肯定的,不过,他反正也没什么精力和能力治国,位置好歹是亲儿子继承,总比以往担心被侄子抢了去要安心得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农民揭竿而起的揭是什么意思?都有什么著名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农民揭竿而起是指农民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这种行动通常是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等情况下发生的,旨在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揭竿而起的事件并不少见。例如,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大西国农民起义就是一次农民揭竿而起的行动。这次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国家政治腐

  • 曹操下令修建的运兵道,究竟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下令修建的运兵道,究竟有何作用?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曹操运兵道包括谯望楼和古地道两个部分。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

  • 八仙的来历与传说是什么样的?起源于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组神仙,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神通和传说。关于八仙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和解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普遍的说法。一、起源于道教神话在道教中,八仙被认为是由太上老君所赐予的仙人。据传说,太上老君曾经在东海修炼成仙,后来又收了八个弟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神通和法术。这八位仙

  • 一度被称为"神童"的王勃,为何会英年早逝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是其中的领袖。据史书记载,王勃自幼聪明过人,六岁便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誉为“神童”。公元666年,不到16岁的他通过了幽素科考试,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朝散郎。科举及第后,王勃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写了一篇《乾元殿颂》,赞美皇帝,文辞华美

  • 李陵事件指的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李陵事件真相首段:在中国历史上,李陵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汉朝的重要将领之一,但后来却被指控为叛徒,并被处死。然而,关于李陵是否真的背叛了汉朝,历史资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揭示其中的真相。正文:一、李陵的地位与成就李陵(公元前243年-公元前71年),字

  • 曹操杀伐果断,为何放了两个不应该放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杀伐果断,为何放了两个不应该放的人?放错的第一个人是他的老对手刘备。本来曹操杀了吕布之后,刘关张三人也和他一起回到了许都。在自己的地盘上曹操有很多机会可以对付刘备,手下的谋士虽然意见不一比如程昱和荀彧就是主张杀了以绝后患,郭嘉虽然不赞成杀刘备,但也是说不能放刘备走。曹操都没听进去,他和刘备两人酒

  • 北魏哪个皇帝灭佛?他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段落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然而,在北魏时期,佛教开始受到严重的打压和迫害,成为当时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北魏哪个皇帝灭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史料。段落二:据历史资料显示,北魏灭佛的主要原因是孝文帝拓跋宏。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

  • 唐代诗人贯休简介,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贯休的简介。一、贯休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贯休出生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自幼酷爱文学,曾师从当时的文学家李商隐学习诗词。在家庭的熏陶下,贯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朱高炽为何只在位十个月?是什么导致他在位时间如此短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朱高炽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但他的实际统治时间却非常短暂,只有十个月。本文将为您分析朱高炽为何只在位十个月的原因。一、身体原因朱高炽在位期间,身体状况不佳,经常生病。这导致他无法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也无法保持对国家的稳定统治。此外,他的病

  • 刘备三顾茅庐是什么故事?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草庐,最终请出了诸葛亮为自己的军师。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首先,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公元207年发生的。当时,刘备正在寻找有才华、有智慧的人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听说了有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人,非常聪明有才干,于是决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