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给自己立无字碑,真的是让后人评说事非功过吗?

武则天给自己立无字碑,真的是让后人评说事非功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1/18 23:16:48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死后,在她的坟前留下一个硕大的无字碑。传说是她要求在她死后不立文字,让后人评说事非功过。

这个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巍峨壮观。

武则天的是非功过

武则天(624年-705年)的一生备受争议。

私生活方面:她本是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却在李世民死后嫁给了高宗李治,这是后世文人十分看不惯的,毕竟有违汉文化的人伦观念,这一点比养男宠还严重的多。但也有人觉得,她之所以那样做,也只是为了生存。是主观,还是被动,不是“宫斗”的亲历者,又有谁知道呢?

政治方面:公元690年(天授元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王。她重视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她善于用人,敢于用人,重用并培养了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一大批中兴名臣。但最后,却是张柬之逼她退位。她重用狄仁杰等名臣的同时,却也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打击异已,滥杀了许多无辜。同时,她还对李唐宗室贵戚大肆杀伐,对她的至亲也不手软。毒死大儿子李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鞭死孙子李重润、孙女李仙蕙、侄孙武延基,害死亲姐姐韩国夫人、外甥女魏国夫人、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治国方面: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平稳、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百姓富足,后世称她主政期间,有“贞观遗风”,为她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推行均田制,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国家粮食储备充足,人口增加;重视手工业,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大力发展;对吐蕃、契丹、突厥等外族的入侵和叛乱坚决打击,并取得成功;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都是她那时修建的;发展科举,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武则天修无字碑三种常见说法

自古以来,树碑是为了立传。可是武则天却给自己弄了个无字碑,后世争论不断。

1.有学者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功德多的碑上都写不下了。

2.有学者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3.有传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都有,让后人随意评说吧。也有传说是她的儿子、孙子不敢随意评价她,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评价她。

哪种说法更靠谱

上面三种说法存来已久,哪个更靠谱一点?笔者以为第二种更靠谱一点。人老了会回忆过去,得失、对错心里自有一杆秤。还有武则天信佛,年轻时造杀孽是为了统治,老了、退位了,回想过去心里必然是忏悔的。我说的有没有依据呢?有!

1982年5月,登封县农民屈西怀在嵩山采药时,在山顶的石缝中发现了一块纯金的简片。经专家鉴定,这个金简是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金简为长方形,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正面镌刻双钩文字63个,内容为:“大周国主武曌(zhao),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zhao)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700年)七月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的玉简和银简,但这个金简的发现却为首次,它的发现为了解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由于武则天的墓穴至今仍未打开,这是现存唯一的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透过金简,可以看出武则天晚年确实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公元700年4月即武则天77岁时,她到登封城三阳宫游幸得了重病,病好后恰逢七月七“乞巧”日,这天她再次游历了嵩山,派道士胡超带上表达自己心意的金简到嵩山投递。金简上的文字是武则天对中岳祭拜的祈祷词,有人解释为是武则天拜谒中岳嵩山入门的“名片”,即古代所谓的“入门投刺”。

题外:佛教故事传说

佛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传法的时候,有一天,他带着弟子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个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牟尼带领弟子们而来,就从地上捧了一捧沙,往释迦牟尼饭砵内一放。释迦牟尼没有生气,反而客气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过眼,就问道:“师尊,刚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饭砵里,怎么能让她这么胡闹?”释迦佛微笑:“你们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结下此善因缘,她将来做王时将会弘扬佛法。”这个女孩子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武则天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传说武则天是虔诚的佛教徒,对《华严经》非常的爱好,但是她总觉得晋译的《华严经》不完整。后来她听说于阗国的三藏法师有完整的本子,她就连法师一起请到中国来,这个法师是实叉难陀。在实叉难陀的主持下,重新译经,译成之后,武则天初阅《华严经》时,因体会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欢喜,故有感而发,给这个大经题了一首开经偈,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开经偈。

标签: 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国史书为什么没有卫满朝鲜的记载?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满朝鲜,朝鲜,历史解密

    首先,以往韩国史书中归纳的古朝鲜分为三个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韩国史书中对于檀君朝鲜的记载比较多,对于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的记载相对较少。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主要在于韩国的史书文献甚是匮乏,导致韩国的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要与考古学家一起来开展。因此韩国的历史学分为几个学派。有檀君学

  • 清宫剧里面的内务府总管都是太监 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内务府总管,历史解密

    在众多清宫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或者妃子召唤内务府总管,而跑来接旨的十有八九是个太监,这个可能吗?话说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所以

  • 东晋皇帝被架空,篡夺帝位建立桓楚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桓楚,东晋,历史解密

    公元311年,刘聪兵入洛阳,俘虏司马炽,不久将其杀死。远在长安的西晋遗臣们拥立司马邺为皇帝。然而西晋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主动作战的能力,朝廷剩下的大臣也多是有才无德、崇尚浮华之辈,这些人掌握权柄终将西晋推向覆亡。公元316年,匈奴军队攻入长安,俘虏司马邺与晋国众臣,命司马邺青衣行酒,执戟开道,甚至为汉王

  •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何要改姓?都有哪些姓氏是八旗后裔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改出来的汉姓往往闻所未闻,非常不规范。因此,乾隆皇帝还曾下旨,要求八旗子弟停止这种不规范的改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满族百姓分为八旗,但却并不代表每一旗就只有一个姓氏。根据

  • 芈月死前要求男宠陪葬,男宠因朋友的一段话得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丑夫,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秦国王太后,本名芈八子,也就是大家在电视剧中熟知的芈月。芈月曾有一名十分宠爱的男宠,名叫魏丑夫。因为过分迷恋魏丑夫,芈月要求自己死后,男宠魏丑夫必须陪葬。魏丑夫为了救自己的命,跑去向朋友求救,朋友当面找到芈月,只凭借一段话就让芈月打消了让魏丑夫陪葬的念头。那么,魏丑夫的朋友说了什么话呢?芈

  • 揭秘古代科举作弊手法 除了物理作弊外还动用了化学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科举考试就是广大平民,闲人,能够通过这个方式去当官或者娶上一个好媳妇唯一的方式了。为了和那些富家子弟一样享受,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晚上还借着人家隔壁的光学习,真是让我们这些学渣佩服。但是和今天一样,也是有很多人平时没好好学习,到考试了就想着作弊。这些作弊的手法实在是让人佩服啊从隋唐时期把这个科

  • 马赛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赛人,东非,历史解密

    金黄的东非稀树草原上,走来一队身披红色披风、手持木棍的马赛人。这是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无数游客不远千里来欣赏东非草原美景的同时,也被生活在这里的马赛人所吸引。作为肯尼亚最具代表性的部族之一,马赛人一直延续着游牧传统。数百年来,他们在非洲辽阔的大地上逐水草而牧,靠围猎而生,

  • 看了袁崇焕的结局,哪个大臣还敢帮崇祯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明朝末年,战乱频发,不仅有内乱还有外敌,最终李自成一举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虽然很多人对此比较敬佩,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后的决策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崇祯登基之后,就先除掉了魏忠贤,明朝的阉党是除掉了,那些大臣们也被他扁了不少,还有一些和魏忠贤关系比较近的人,内心也

  • 清朝史上的三大嫔妃,皇帝专宠连皇后都忌惮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清朝,令妃,历史解密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皇帝是天下之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执掌生杀大权,正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就能很好的说明皇帝的权力。传说皇帝的后宫又三千佳丽,个个都是娇艳如花的女子,后宫之中的女主人,被称为皇后,执掌凤印,管理六宫,是天下女子的典范。可皇帝的宠爱不会因为你是皇后就多分一份,爱情这件事情,古

  • 古代正坐是怎么坐的?为什么坐久一点久受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正坐,汉朝,历史解密

    正襟危坐这个词大家都听过,这是形容一个人极其认真又或者说那个人拘谨而又紧张,而正坐这个词大家也知道,而这两个词估计到了现在就成了坐在椅子上腿放平,挺胸收腹目不斜视的形象。事实上想要看到这种形象最早也要等到东汉末年,而且坐的也不是那种带靠背带扶手的椅子,而是一种类似于马扎的“胡床”,而我们所认识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