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和卫青都为西汉立下战功,为何两人的命运天差地别?

李广和卫青都为西汉立下战功,为何两人的命运天差地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09 更新时间:2024/2/16 1:32:00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卫青,字仲卿,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广和卫青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他们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都是屡建奇功,也都曾经令匈奴人闻风丧胆,不敢踏足中原半步。

但是,两个人的命运却又天壤之别。

李广一生不得志,尽管战功赫赫,但却终生未被封侯,期间两次被判死罪,最终自刎身亡。

而卫青却一生从未打过败仗,一路平步青云,拜大将军、封万户侯,成为一人之下万众之上的权臣。

在某种程度上,李广的能力和人品一点也不比卫青差,但他为什么就总是那么倒楣呢?

李广被俘虏的经历给汉武帝留下了“倒楣鬼”的印象

卫青是一个常用将军,他一生同匈奴交手无数次,但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即使在同一次战斗中,同样是带兵打仗,别的将领或者被俘、或者战败、或者一无所获,但他总能收获很大,而且每一次都能加官进爵,威望大增,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同卫青一生的经历不同,李广则经历过惨败,且被俘虏,差点丢了性命。那一次,李广被俘虏后,匈奴士兵把他用网兜兜着,挂在两匹战马中间的空里飞奔。他假装昏死骗取匈奴兵的警惕,趁机一跃而起,跨上一匹战马,飞奔逃回大本营。

李广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有了这次被俘的经历,按照军令应该处死。后来,汉武帝虽然免除了李广的死刑,但却被废为庶人。也是因为这次被俘,给汉武帝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他认为李广这个人“数奇”,不能担当重任。

汉武帝说的“数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走字、背运,说直白点,就是个倒楣蛋。这就从最高领导人心目中判了政治死刑,注定李广一生不会得到重用。事实也确实如此,到李广自杀身死,他到六十多岁也没被封侯,这在那个注重军功的年代里,也是比较少见的。

一言不和就摔脸子走人,这样的下属估计没人喜欢

导致李广最后自刎的那次战役是很关键的一次战役。因为,汉军得到确切的情报,匈奴单于就在不远处的军中,他们这一战就能擒获他,是一个能立重大战功的战斗。

对于这样一次关键的战斗,李广同卫青都很重视。尤其是李广,他觉得这是一次能给他正名的战役,说不定还能因此而获得封侯。

所以,他主动请缨,向当时的主帅卫青要求打前锋。但是,卫青却把这个活指派给了他的亲信公孙敖,因为公孙敖在上一次战斗中同李广一样吃了败仗,卫青想让他通过这次战役获得军功。

李广因迷路而误了军时

卫青不仅不让李广当先锋,反而派他带队走道路泥泞、路途遥远的东路。

李广为此很生气,他同卫青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也不行礼就气哼哼地拂袖而去。

后来,战争结束,李广因为迷路加道路难行而耽误了集合时间,按照军令又是一个死刑,心高气傲的李广不愿意面对即将到来的调查和审问,在郁闷中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上面的战例来看,压倒李广的稻草不止一棵,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汉武帝给卫青下了密诏,不允许李广担当大任。大战之前,汉武帝给卫青的私信中说:“李广老,数奇,勿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这就给李广判了死刑,人家汉武帝同卫青姐夫朗舅私下里想除掉他也未可知。

其二,卫青大概是以权谋私。公孙敖同李广一样都在上次战斗中吃了败仗,都受到了汉武帝的处分,属于戴罪立功的将军。卫青把这样的机会给自己的亲信,显然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信立威,这也是卫青在军中人缘好、威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卫青公报私仇。从上面李广对待卫青的不礼貌来看,平日里李广基本也是刺头一个,估计也不讨卫青喜欢,甚至在很多事情上让卫青没有面子,卫青当然要除掉他而后快。

说到这里,相信有很多朋友也同我一样为李广的遭遇鸣不平了。但反过来想一想,李广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还是先看看卫青是怎样处理同他的上级之间的关系的吧。

卫青功高不盖主,是取得汉武帝信任的关键

李广自杀之后,卫青带领公孙敖等亲信部将屡战屡胜,不断建立奇功,汉武帝封他为大将军、万户侯,成为名符其实的“二把手”。

大树在握的卫青显然头脑很清醒,他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处处为皇帝着想,涉及生杀大事绝不越权。

在另一次同匈奴的战斗中,他率领的部队又取得了新的胜利。但是,有一个叫做苏建的部将却临阵脱逃,把他自己带领的队伍都抛弃了。按照军纪,这个苏建应该处斩。当然,作为带兵在外的大将军,卫青完全有这个权力砍了苏建的脑袋。

卫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从不专权

但是,当他的副将向他建议处死苏建时,他却这样说:“我虽然有处置有罪将领的权力,但作为深受皇帝信任的重臣,却也不敢在国境之外擅自处决大将。应该将这个权力交还皇帝,以显示我作为人臣的不敢专权,这样不是更好吗?”

于是,他叫人将苏建关押起来,送回京城,由汉武帝亲自发落。

从这里来看,卫青同李广在处理上下级关系问题上,是不是高下立判。卫青这样的做法怎么能不让汉武帝喜欢?又怎么能不让汉武帝放心呢?

说到这里,我的这篇小文章也应该结尾了。我想要说的是,李广在能力上一点也不输卫青,但他为什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惨死疆场的结局呢?我觉得他至少应该学习卫青的谦虚谨慎、忠心事上、专心为下。

自古以来,任何上级都不喜欢自己的下属越权、越位,更不喜欢他对自己不礼貌。卫青与李广在这个方面恰恰是一对反例,当然最终的命运和结局也是截然相反的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唐武艺什么水平?武艺水平很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段落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其中,刘唐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武林高手,他以勇猛善战而著称。那么,刘唐的武艺水平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段落二: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刘唐生活在宋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武术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刘唐则是一位出

  • 举人相当于什么官?有哪些晋升途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举人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一种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学历。那么,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举人的概念举人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通常是指通过了乡试和会试的人。在古代社会中,举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可以担任一些中级官员的职务。二、举人的社会地位在古代社会中,举

  • 历史上的戏志才和郭嘉有没有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戏志才和郭嘉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提到曹操的谋士,人们往往想到荀彧、郭嘉、司马懿等等,其实在曹操早期创业时,还有一名谋士,他的名字是戏志才。戏志才,颍川郡人,出身于寒门,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然而却英年早卒。由于他还未来得及建功立业就死了,因

  • 京师保卫战谁赢了?京师保卫战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历史上,京师保卫战可谓是一场激战。这场战争发生在1398年,当时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已经去世多年,由其孙子建文帝继位。然而,不久后,他的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试图篡位夺权。为了保卫京师,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方的主要力量。建文帝的军队由精锐的御林军和神武营组成

  • 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之间有什么区别?区别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是两个重要的家族群体。虽然这两个词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起源、性质、功能以及历史地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二、门阀的定义与起源门阀,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握家族权力的一群人。他们通常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的代表,通过婚姻联姻、财产继承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 夺门之变有必要吗?必要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夺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变,发生在唐朝晚期。当时,宰相李茂贞发动了一场政变,夺取了皇帝唐昭宗的皇位,并建立了新的政权。这场政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夺门之变是必要的,因为唐朝晚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国家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李茂贞作为当时的宰相,应该承担起挽救国家

  • 说岳全传符合历史吗?《说岳全传》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他的一生事迹。然而,这部小说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真实历史的再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只是虚构的故事。那么,究竟是不是符合历史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符合历史。符合历史是指小说中的事件、人物和情节与史实相符合。在中

  • 铁铉只是摆放了朱元璋的神位,为何朱棣就放弃攻城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历史中,燕王朱棣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建文二年,朱棣已然起兵造反,但在济南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情况下,却因为铁铉摆放朱元璋神位而最终放弃攻城。这是为什么?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中极重视孝道。自西汉以来,孝道便被视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教化百姓的手段。即使对于普通人来说,

  • 赵王为什么要杀蔺相如?蔺相如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赵国为官期间,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他最终却被赵王所杀,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蔺相如的背景和历史地位。蔺相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士,后来投奔了赵国,成为了赵国的官员。在担任赵国宰相期间,他曾经多次出使各国,成功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因此,

  • 中国古代与越南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在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以来,直至清朝,越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郡县或者番属国。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上演着一幕幕征服与反征服、叛乱与反叛乱的精彩大戏。总体来说,自秦朝至隋唐,越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领土,没能掀起太大的水花。但是从宋朝开始,经元、明、清四代王朝,在征服与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