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镇起义到底算不算农民起义呢?

六镇起义到底算不算农民起义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62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4:11

历史上,李唐先祖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而西魏的立国就跟北魏六镇,以六镇起义关系密切。在传统教科书中,六镇起义被定义为六镇百姓发动的农民起义,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那么,真的如此吗?

首先,六镇起义军可不是普通的农民军。北魏最早被称为代国,主要涵盖在山西北部以及河套的广大地区。而平城则是北魏早期统治中心,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拓跋鲜卑早期作为游牧民族,占据平城一带,等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农业基地。这里也为拓跋部入主中原提供了一个前进基地。但是随着拓跋鲜卑逐步向南推进,原来的漠北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柔然。

柔然早期是拓跋鲜卑的臣属,后来独立称霸草原。在北魏将重点放在南方后,柔然逐步取代了北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当北魏大军与南朝作战时,柔然的骑兵经常侵入北魏境内打草谷。而平城的位置过于偏北,被打草谷倒是其次,万一平城丢了咋办?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腹背受敌,北魏在平城的北部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既然是为了保护都城,控制漠南,六镇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所以在兵将选择上尤为重视。根据文献记载,六镇建镇之初那都是“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

魏兰根曾对尚书令李崇说:“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臵,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看几个关键词“高门子弟”“强宗子弟”“国之肺腑”,足可以说明六镇和驻守六镇的人的地位有多高。这和一些人所想象的所谓贼配军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人多为世袭军人,行伍世家,不但有更多升迁机会,还享受免除租赋的特别优待。六镇的火热程度可以说是,“当时人物,欣慕为之”。

根据史书记载,六镇军队不光有原来的鲜卑贵族和中原的“强宗子弟”,还有大量归附的高车人。因为高车受柔然压迫,所以先后有数十万高车人带牛羊百万内附北魏。作为一级警备区,六镇规模十分庞大,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

在士兵待遇上,相比南朝那些种地交一半,还要承担各种徭役的南朝军户们。那些担任正兵的鲜卑军户们,则享受优厚待遇。像《木兰辞》里代父从军的木兰,她们家原型就是镇军军户。所以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她父亲的名出现在类似军帖上那种正规文书上,可不是类似石壕吏那种抓壮丁,也不是明代那种至于与几乎沦为农奴的军户。

而且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能买的起骏马和马具,买完直接骑马报道,说明木兰家服的是骑兵甚至具装骑兵役。所以大家就不要脑补什么,“木兰晚上宿营,怎么睡大通铺啊?”因为木兰很可能,类似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很可能还带有自己的“家生子”那样的仆从和辅兵,平时享有独立的营帐。

而且北魏对军户的刀和弓箭并不禁止,所以那些军户们的个人武艺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这种维度较高的地区,因为农业条件不如河洛,军户们的农忙时间也少,训练时间更多。除此以外,早期去六镇守边,也相当于镀金,所以不少懂兵法、有武艺的勋贵子弟也会去六镇深造立功。另外,作为畜牧业与农业的过渡区,六镇地区既能培养大量战马,又可以依托城镇打造强大的重甲骑兵和步兵。众所周知,具装骑兵就是鲜卑人的杀手锏,而马镫的实物也最早发现在北方。

显然,六镇的军事地位重要、军事实力强大。因此作为重要的北方警备区和兵源储备区,北魏早期诸帝将六镇所在的阴山地区作为重点巡视区域。即使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还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但是,什么都怕但是,在北魏迁都洛阳后,原本经济条件就比较好的中原地区成为北魏的重点发展区域。而大同地区处于山西北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如中原地区。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的农业条件会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而就在孝文帝巡视四镇的同年,北魏迁都洛阳。

结果原本作为首都屏障的六镇地区重要性极度下降。此外,因为六镇地区农业不发达,所以需要内地支持。北魏前期可以利用政治手段为六镇地区提供足够的军粮,而随着迁都,六镇地位下降,外加内地自然灾害也不少,六镇就只剩自力更生了。除此以外,在孝文帝改革后,北魏仿照南朝建立门阀制度,一部分鲜卑贵族变成门阀。但是其大多是南下的鲜卑贵族,传统军事贵族受到排挤。比如,北魏在汉化过程中,把南朝优缺点都一股脑的吸收了。比如与北魏文官甚至提出“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建议。

去洛阳的鲜卑贵族转型了,但是传统的就被边缘化了。因此,六镇官员的选拔也不像以前那样优中选优了。广阳王深就此上书肃宗分析说:“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纵,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魏书·京兆王传》也载:“政事怠倦,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最终,六镇将领已经从大家抢着上的岗位,变成“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的境地。结果六镇成了边关之地,那些失意的边军官兵也因为被边缘化而日生不满。

在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北魏朝廷又下诏“诸州镇军贯,元非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依旧立称。”结果六镇镇民军籍、军户的自由民身份被免除,转化为依附性很强的“府户”(类似农奴)。这就是说,他们的最后一点政治优势都没了。经济待遇没了、政治地位又没了,六镇之乱或六镇起义就此爆发。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发动起义。然后三个月内,六镇皆反。因为六镇起义军本来就是世代从军习武的,而北魏内地的军队在和南朝的战争中不断消耗和腐化,很难打过起义军。北魏最后不得不联合柔然两路夹击,才镇压了起义。虽然六镇起义失败,但是余部仍然起义不断。

最终,同样是发源于代北的尔朱荣镇压了六镇起义的余部,但是六镇起义军部分将领像高欢宇文泰等被尔朱荣收入麾下。后来,随着尔朱荣的被杀,北魏分裂。高欢和宇文泰的起家军队就是靠着接收的六镇军民。尤其是高欢消灭尔朱氏,就是依靠其收编的20万六镇军民。

另外,当依靠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的尔朱荣在掌握中央政权后,在手下军官的建议下,对北魏皇族与官员进行了大屠杀,这就是河阴之变。在那场屠杀中,被杀的官员和宗室据《北史》、《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多人。所以,那场起义以及之后的那场屠杀,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宣告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六镇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实在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一角……当然随着现在历史课的所谓“减负”,那一角估计都待不住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广和卫青都为西汉立下战功,为何两人的命运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卫青,字仲卿,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广和卫青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他们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都是屡建奇功,也都曾经令匈奴人闻风丧胆,不敢踏足中原半步。但是,两个人

  • 刘唐武艺什么水平?武艺水平很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段落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其中,刘唐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武林高手,他以勇猛善战而著称。那么,刘唐的武艺水平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段落二: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刘唐生活在宋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武术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刘唐则是一位出

  • 举人相当于什么官?有哪些晋升途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举人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一种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学历。那么,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举人的概念举人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通常是指通过了乡试和会试的人。在古代社会中,举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可以担任一些中级官员的职务。二、举人的社会地位在古代社会中,举

  • 历史上的戏志才和郭嘉有没有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戏志才和郭嘉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提到曹操的谋士,人们往往想到荀彧、郭嘉、司马懿等等,其实在曹操早期创业时,还有一名谋士,他的名字是戏志才。戏志才,颍川郡人,出身于寒门,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然而却英年早卒。由于他还未来得及建功立业就死了,因

  • 京师保卫战谁赢了?京师保卫战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历史上,京师保卫战可谓是一场激战。这场战争发生在1398年,当时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已经去世多年,由其孙子建文帝继位。然而,不久后,他的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试图篡位夺权。为了保卫京师,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方的主要力量。建文帝的军队由精锐的御林军和神武营组成

  • 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之间有什么区别?区别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是两个重要的家族群体。虽然这两个词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起源、性质、功能以及历史地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二、门阀的定义与起源门阀,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握家族权力的一群人。他们通常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的代表,通过婚姻联姻、财产继承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 夺门之变有必要吗?必要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夺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变,发生在唐朝晚期。当时,宰相李茂贞发动了一场政变,夺取了皇帝唐昭宗的皇位,并建立了新的政权。这场政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夺门之变是必要的,因为唐朝晚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国家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李茂贞作为当时的宰相,应该承担起挽救国家

  • 说岳全传符合历史吗?《说岳全传》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他的一生事迹。然而,这部小说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真实历史的再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只是虚构的故事。那么,究竟是不是符合历史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符合历史。符合历史是指小说中的事件、人物和情节与史实相符合。在中

  • 铁铉只是摆放了朱元璋的神位,为何朱棣就放弃攻城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历史中,燕王朱棣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建文二年,朱棣已然起兵造反,但在济南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情况下,却因为铁铉摆放朱元璋神位而最终放弃攻城。这是为什么?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中极重视孝道。自西汉以来,孝道便被视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教化百姓的手段。即使对于普通人来说,

  • 赵王为什么要杀蔺相如?蔺相如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赵国为官期间,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他最终却被赵王所杀,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蔺相如的背景和历史地位。蔺相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士,后来投奔了赵国,成为了赵国的官员。在担任赵国宰相期间,他曾经多次出使各国,成功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