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传国玉玺的由来是怎样的?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传国玉玺的由来是怎样的?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2 更新时间:2024/1/14 16:41:11

传国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玺”尊卑通用,到了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独尊,禁止皇帝以外的人以金玉作为私人印信,只有皇帝所用的印信才被称之为“玺”。

一、传国玺的由来

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秦始皇将其琢为传国玺,替代遗失的“九鼎”(之前的权利象征)作为天子的象征,又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又称之为“天子玺”。以其作为“君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二、秦汉三国激烈争夺

秦二世死后,子婴将传国玺献刘邦王莽篡汉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玉玺于地,摔崩一角,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尽管手艺精巧,但玉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王莽败亡后,玉玺落入汉光武帝刘秀处。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军率先攻入洛阳城,《后汉书》、《吴书》、《资治通鉴》皆记载孙坚军进入洛阳后拾获传国玺,但后来被袁术夺取,作为称帝的凭据,袁术死后被曹操所得,至此玉玺得重归汉室。

后三国统一于西晋,玉玺归晋。

三、隋唐归于正统

隋朝统一后,传国玺为隋朝所承袭。后来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萧皇后带玉玺逃入漠北突厥处。唐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传国玺归到唐朝,至五代十国之后失去踪影。

四、北宋再现,藏而不用。

北宋绍圣三年时,农夫段义宣称无意间发现了传国玺的玉印,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朝野不少有识之士怀疑它的真伪。靖康之乱时,金兵进入汴京,这块“传国玺”也消失无踪。

明弘治十三年,山西巡抚熊翀进献白玉玺一方,礼部尚书傅瀚奏曰其不合《辍耕录》所载传国玺受命宝,请不用此印。明孝宗从其言,将玉玺打入冷宫。

明末,相传由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为其后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败之后,玺落入后皇太极手中,皇太极因此称皇帝,清代时期乾隆钦定御玺时,却将这块玉玺剔除在外。由此可见,这是一块“传国玺”的赝品。

五、近代寻找,终无踪影。

直到1912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据说,玉玺现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这只是一种猜测,台湾方面没有承认此事。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传国玉玺”数隐数现。自从唐代时期传国玉玺失踪,这块国宝真假难辨。那么,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没有人能回答。终成中华一大谜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尝试收服关羽,为何没有收服张飞的打算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很清楚,在曹操和刘备激战的过程中,曹操其实是有好几次机会收降张飞的,比如在十八路诸侯灭董卓之时,在攻打徐州之时,在当阳桥上时,这些都是收降张飞的好机会,可曹操却从没想过收降张飞。相反对于关羽,曹操却是很乐于收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收降关羽,却收降不了张飞?小编为您分析如下:1、张飞性

  • 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鲁肃和孔明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并且《吴中对》的成篇时间比《隆中对》要早。那么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鲁肃首先向孙权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说,鲁肃认为汉朝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别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去争霸了。没啥好处。尽管现在有的人还对汉朝有所期待,可鲁肃明

  • 胡雪岩的家境并不好,他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胡雪岩是安徽徽州人,他家移居杭州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也就是“官商”。说他是官,他是个二品官,被皇帝赏赐了黄马甲,手里掌握着不少实权。说他是商,是因为他算是当时安徽商界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在世界各地多次买进军火,在全国开设了各种钱庄和药店,说他是官人可以,商人也可以。

  • 古代妃子打落冷宫后有什么好处 太监为何要抢着去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嫔妃被打入冷宫,太监为何争着去伺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时期,如果王公贵族们犯了大错,那么就会被移交到大理寺接受惩罚。但是如果后宫犯了错怎么办?事实上,在许多电视连续剧中,我们都会听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那就是冷宫。冷宫往往是那些后宫的妃子犯错误的最

  • 崇祯皇帝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死的时候那叫一个憋屈,明朝已经无可救药了,他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李国桢是明朝第十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襄城伯,出生在丰城,于崇祯三年正式袭爵,他的祖先是替朱棣浴血奋战的靖难功臣李濬。而李国祯作为他的后代,出生在一个动乱时刻,手上掌握着京营,时代是有提供一个舞台去让他去展示自己的

  • 夷陵之战双方实力差不多 刘备为什么还是败给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兵力差不多,为什么刘备败给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最后一次战役,是三国时期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第三次战役。不但巩固了魏蜀吴三国的三分天下,确立了吴、蜀两国的疆土

  • 古代后宫妃子佩戴的钿子是如何制作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后宫女子的美,很多都是在装饰品的衬托下展现出来的。可以说,装饰品的功劳很大,比如很多后妃佩戴的钿子。钿子是古代为了盘发而衍生出来的。清初,旗人女子除了戴冠帽之外,平日主要的发型就是盘发包头了。从顺治到康熙,盘头发的装饰也从简单的到后来的簪钗愈发繁复。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盘发包头这样一种简单的发

  • 建文忠臣黄钺不肯效忠朱棣,为什么朱棣没有杀他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棣是靠谋逆得到的皇位,杀了不少建文帝忠臣和忠臣的家人,那么建文忠臣黄钺不肯效忠朱棣,为什么朱棣没有杀他家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黄钺是明朝建文年间的一个忠臣,出生在常熟,从小就比较喜欢读书。然而,黄钺的家里并不算特别富裕,需要他出来帮忙赚钱的。当时他家在葛泽陂一带有

  • 从秦国的200万人口到上百万军队 秦国是怎么养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秦国最初只有200万人,后来的百万军队,到底是怎么养起来的?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统一天下,靠的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关于秦国军队数量的问题,一直有较大的争议,也一直有很多种答案。我们先来看看秦国人口,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曾说过秦国目

  • 于禁身为五子良将,为何因一场战败而声名狼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武将想要一生在战场上总是打胜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生中有几次打仗失败是很正常的,不过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后世的名将地位。但是三国历史上,有一位名将比较特别,他一辈子差点就能做到“不打败仗”,只是非常可惜地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身败名裂,甚至成为三国历史上的一个笑柄,这大大影响他的声誉甚至名将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