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榆林是什么地方?李自成最后为何没能招降他们 ?

榆林是什么地方?李自成最后为何没能招降他们 ?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19 更新时间:2024/1/23 7:28:03

榆林是什么地方?自成最后为没能招降他们?“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已经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在攻占了西安后,为完整的占领整个陕西,隔绝草原方的敌人对陕西的危害,派遣谋士舒君睿携带白银五万两去招降还没有归降大顺政权的榆林。

榆林在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属于明朝长城防线上设立的九边军镇之一,主要的防御对象是蒙古,既然是军镇,生活在这里的人自然以军人世家为多,男男女女全是听到号角,就能提刀上阵杀敌的角色。

李自成也是陕西人,所以知道榆林这种全民皆兵,且常年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地方,用武力强攻的话很难搞,如果能用钱搞定是最好不过,当然,李自成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派遣了李过、刘芳亮率领七万大军跟在舒君睿后面。

果不其然,在榆林总兵定弃城而逃的情况下,榆林的老百姓依旧不投降,当时榆林城中最高官员是一位官,时任关南兵备佥事、督饷员外郎王家禄,武将还剩下榆林副将惠显和榆林参将刘延杰。

他们几人名不见经传,显然在作战之事上无法跟李过、刘芳亮匹敌,何况,大顺军还有七万精锐。好在,榆林的特殊性使得当地从不缺少战将和敢战之士,其时,在榆林养老的明朝高级将领就有十多位。

这些人包括原宣府总兵侯世禄和其子原山海关总兵侯拱极,原昌镇总兵尤世威和其弟原宁夏总兵尤世禄,原山海左部总兵官王世钦,原孤山副总兵王永祚,原定边副总兵张发,山海关副总兵杨明等老将及家族。

他们或因年纪大了主动辞职,如王世钦,或因此前在各种战事中为失败背锅而被明朝弃用,如侯世禄父子,尤世威兄弟等。他们全是榆林人,古人退休后都是回老家居住,他们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他们全是久经沙场的悍将。

这些退休老将的家族中的子弟、家丁也都是随着他们征战多年的老兵,随便一个挑出来就能当上中低级军官,加上榆林百姓的善战和觉悟,榆林不缺将领,也不缺兵员,而唯一能主事的文官王家禄也很自然地找到他们,希望他们帮助守城。

李自成势大,但榆林城中所有的老百姓,包括他们的家族都为明朝效力超过两百年,忠心程度相当有保证,且因为榆林经常有战事,这里的百姓大多互相之间都是熟悉的袍泽,克扣军饷、欺压军士的事件也远远少于其地方,对明朝的不满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宁愿死战也不愿意投降。

有了退役老将们的组织,城中为国而战的士气也不缺少,李自成试图用金钱招降榆林的计划落空了,而李过在榆林城下最后的劝降努力,也在榆林城中毫不犹豫地回复“我榆之人男不耕,女不织,赖转饷以食,受朝廷之恩者三百年矣,忠义侠节著于九边,肯为贼降耶”中破灭。

战争开始后,榆林举城皆兵,全力抗战,七万精锐顺军强攻十二日都无法破城,后采用了以洞屋车为掩护挖掘城墙,并用火药炸开城墙的方法,才攻入榆林,此后,榆林全体男女老幼又坚持和顺军打了一天巷战,直到全部战死或伤重被俘,榆林才正式陷落。

而组织榆林保卫战的明朝退役老将们,除直接战死的以外,被俘的侯世禄、侯拱极父子,尤世威、尤世禄兄弟,王世钦、惠显等,均在顺军再次劝降未果后被杀或寻机自杀,榆林城中主事的文官王家禄早在城破后蘸颈血大书“忠义”二字数百后自缢殉国。

崇祯十六年末发生在榆林的这场战斗,在整个明末的城池攻防战中,虽然很悲壮,但不算是太显眼,坚守十多天也不是很值得骄傲的战绩,和未来在南方进行的江阴保卫战比起来,榆林保卫战还是要差上一筹。

但要是考虑到,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誓师,只用了两个月就穿过山西,势如破竹的杀到北京城下,沿途攻克或投降了无数城市的这个大环境下,崇祯十六年末抵抗了顺军十三天的榆林保卫战就显得很难得了。

榆林城中的那帮老将们,大多都是因朝中无人被弃用,少数是退休,他们即使逃跑也不会有什么责任,但他们在李自成大军到来时,没有埋怨,没有屈服,也不害怕,依旧保持着军人应该保家卫国的本色,在崇祯十六年后北方大多望风而降的背景下,他们的悲壮和执着值得敬佩,晚明之时,这样的军人太少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显两次登基在位五年半 李显都做出了什么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中宗李显两次登基,总共在位五年半。客观说李显并不是一个英明之主,反而有点昏庸无能,他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的,基本上大权掌握在自己的老婆韦后的手里。不过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唐还是有所改变的。

  • 从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瘟疫起到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瘟疫起到了多大的影响?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一个在历史上看起来非常平常的年份。作为东汉王朝的倒数第四年,这一年没有发生什么值得记录的大事:政治上,汉献帝赐给了曹操天子旌旗和十二旒冕

  • 为什么说汉献帝是经历最悲惨的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说汉献帝是经历最悲惨的皇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很多人印象中,汉献帝刘协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汉朝就是终结在他的手中。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于汉献帝的印象也不怎么好。但事实上,汉献帝这个人好像天生就是一个悲剧。与其说他毁了汉朝,还不说说是汉朝连累了他。汉室的传承对于汉献帝来

  •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精心设计,还是歪打正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战,崇拜项羽的人会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的神操

  • 刘邦知道项羽对他的敌意,为什么还敢赴鸿门宴的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元年,刘邦先于其他诸侯军进入关中,逼迫秦王子婴向自己投降。按照楚怀王与各路诸侯尤其是与楚地各路诸侯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

  • 仁宗、宣宗、孝宗有何作为?为何会被明史夸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仁宗、宣宗、孝宗有何作为?为何会被明史夸赞?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史·孝宗本纪》在结语中曾有这样一则定论:“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修《明史》的史官认为,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两位马上皇帝外,也就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

  •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彭谊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广东广州府东莞县市桥,宣德十年时成功考中举人,正统十年成功由乡举被授予工部司务的官职。司务在工部里位卑职轻,但彭谊依旧刚正不阿,在很多事务

  • 董卓为什么要放走袁绍?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为什么要放走袁绍?放走袁绍,非董愚蠢,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年少时有人曾言:卓“少好侠,常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少时家境殷实,且颇擅武力,养成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为取得羌人首领的支持以及控制整个羌族部落,

  •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如何?周瑜为何要为难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如何?周瑜为何要为难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

  • 诸葛亮临死前黄月英在做什么 妻子为何不去照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对诸葛亮病危将死,妻子黄月英为何不去照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当中很多的人说道三国的事情很多的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物,而且在很多的时候人们都看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且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让人看到了很多的大人物,三国当中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在很多的时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