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建立吴国称帝,为何没有为孙策追加帝号?

孙权建立吴国称帝,为何没有为孙策追加帝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15 更新时间:2024/1/15 23:21:52

孙权建立吴国称帝,为何没有为孙策追加帝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只不过天嫉英才,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更多的功业,就惨遭暗杀,江东地盘和诸多人才都交付给了弟弟孙权。后来孙权凭借这些基础,建立吴国并称帝,却没有为他追加帝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有人说,他们是兄弟而非父子,不加帝号是非常正常的。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参考同时代的其他政权,我们就会发现,兄弟二人都加帝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魏国的司马家族,经过两代三人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的子孙捧上了帝位。西晋开国皇帝司炎登基之后,将自己的祖父司马懿尊为宣皇帝,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其伯父司马师则为景皇帝。也就是说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二人兼有帝号。那么孙权为何只追谥孙策长沙桓王,不给孙策加封帝号呢?

其实这与孙权本身的性格有关,虽然曹操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语,刘备对孙权的评价也非常高,但是孙权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人。他没有魄力,也没有雄才大略,只想着偏安一隅。同时他的小家子气,也使得他不敢给孙策加帝号,他害怕后人只记得孙策打下了江东地盘,而不记得自己这位吴国的开国皇帝。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小编信口雌黄,毕竟孙权是东吴之主,一直与刘备和曹操齐名,怎会小家子气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能够体现他这一特点的几个事例。

一、面对曹操的劝降犹豫不决

当初曹操平定江北,又得荆州,于是劝孙权投降,这个时候江东很多大臣主张向曹操称臣,孙权自己也犹豫不决。后来鲁肃力劝,诸葛亮出使东吴,周瑜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才说出了“孤不能以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之语。若非这三人苦劝,他可能早就归属曹操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不会出现。如果换成孙策,面对同样的情况,绝对不会犹豫,直接宣战,毕竟孙策志在全国,在被刺杀之前,准备攻打的地方是皇帝所在的许都,无论如何,孙策都不会甘居曹操之下。

二、不敢两分天下,成就刘备

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实力大损,退回江北,刘备属下兵马又少,于是周瑜提出了两分天下的建议,但是孙权没有同意,放任刘备打下了荆州四郡,站稳了脚跟,从只能寄人篱下的小透明,成长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三、将南郡借出,并让鲁肃背锅

其实刘备打下荆州四郡之后,孙权还有一次两分天下的机会。当时刘备屯兵公安,很难发展壮大,于是提出想向东吴借取南郡。这个时候,周瑜再次提出刘备非池中之辈,不能任其发展,想要扣留刘备。但是孙权害怕曹操再次来攻,听取了鲁肃的建议,将南郡借出,希望刘备发展壮大,并成为自己的盟友。但当时的曹操一面要休养生息,一面又要平定后方的叛乱,根本无力再次南下。他小家子气的想法不但白白损失了南郡之地,还使得刘备借机拿下益州,定下了天下三分的大势。

后来他也认识到了借地之事不妥,说此事是鲁肃的一生中少有的过错。然而当时鲁肃只是提出了这种建议,还有周瑜等人坚持另一种建议,做决策的人却是他。把这个锅推给鲁肃,同样是他小家子气的体现。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之后,终生没有夺天下之志,不但没有进军出原,连出兵收回南郡都是在刘备拿下益州,称汉中王,压在他头上之后的愤恨之举。而且擒杀关羽之后,他先向刘备求和,又准备嫁祸曹操。后来陆逊大败先主于夷陵,他才稍稍心安。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将孙权与雄才大略的曹操、刘备等人并称,实在是高抬他。无论是胸襟、气度还是魄力,他都远不如后两者。

一个如此小家子气的人,自然害怕后人只知孙策之功,不知孙权之能,所以他不给孙策加帝号,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只可惜小霸王孙策,凭一己之力,打下如此基业,招揽了众多人才,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却只能被追封为王,没有获取那个应得的帝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墉判案的境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不战而屈人之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刘墉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刘墉判案的境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请听我详细道来。刘墉在任历城县知县时一个泰安人前来状告自己的岳父,本不属于自己辖区内的案子,却让刘墉轻而易举地为状告人讨回了公道,真的应了《孙子兵法》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

  • 曹操求贤若渴,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又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如果诸葛亮到了曹操的帐下,他绝不会比在蜀国混得差。曹操为什么不等刘备叫诸葛亮下山之前,就把他纳入自己的麾下呢?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明白为什么。首先是诸葛亮的名气,诸葛亮的名气只是他身边的几个朋友才知道,旁人基本是没有办法知道,既然别人不知道,自然也没有人来向曹操推

  • 鳌拜死后他的子孙一直都享有爵位,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死后他的子孙一直都享有爵位,是为什么?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清康熙八年,不到16岁的康熙皇帝用一帮少年在皇宫中逮捕了辅政大臣鳌拜,随后宣布鳌拜犯有30条大罪。最终,康熙以“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为由,赦免了鳌拜和其子的死罪,仅仅将鳌拜父子俩囚禁起来,没过多久,鳌拜死了,康熙马上就

  • 韩信生性高傲又有反骨,为什么甘心辅佐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虽然出身低微,但却始终昂着高傲的头颅。当年,韩信穷得吃不上饭了,每天到南昌亭长家蹭饭吃,后见亭长夫人把

  • 为什么历史学家对康熙的评价会那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历史学家对康熙的评价会那么高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如果要论哪位皇帝的成就最高,康熙皇帝绝对会进入决赛圈,众多的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主要原因就是康熙实在是太牛了。清朝统治了276年,共有14位皇帝,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入关后清朝的第二位

  •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灭国之战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灭国之战是什么样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和南宋联手,联合对已经摇摇欲坠的金国,发起进攻。在宋蒙两国的双面夹击下,本就已经走到王朝末路的金国,自然再难支撑,很快就彻底被灭了。而金国被灭之后,原本作为盟友的南宋和金国,关系就开始微妙了起

  •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为何只有刘邦与他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元年,项羽率诸侯联军进入故秦都城咸阳,在那里开始了烧

  • 袁绍本占据优势,为什么还会被曹操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人才最为密集的一个时代了,但是最终成就大业的却只有三家。虽然我们习惯以成败来评价人物,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时期,哪怕是失败者其实也都是一时的

  • 曹雪芹为什么对晴雯之死表现的非常强烈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为什么对晴雯之死表现的非常强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这首先得从晴雯的身世说起。晴雯无父无母,原是赖嬷嬷孝敬给贾母的小丫头,甚得贾母的喜欢,从正式进入贾府的那一天起,她的金字招牌就是“老太太房里的丫头”,在奴才之中,地位是极高的,年轻的主子们,都没有她们体面。荣国府管

  • 李辅国辅佐了两位皇帝,他是怎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辅国辅佐了两位皇帝,他是怎样的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阶层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过不少有名的人物,像赵高、张让、宗爱、高力士、李辅国、童贯、魏忠贤等,个个手握大权、呼风唤雨。但其中只有两位当过宰相,一位是秦朝赵高,另一位就是本篇的主人公——唐朝李辅国。李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