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打仗人数真的有几十万吗 将军和士兵分别是什么样的

古代打仗人数真的有几十万吗 将军和士兵分别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15 更新时间:2023/12/6 7:15:15

对古代打仗真有几十万人吗?真的是武将单挑,士兵群殴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经常从电视剧里看古代战争场面,感觉打仗就像在群殴。咚咚咚!三通鼓罢,双方武将一番叫骂,互相单挑,然后士兵掩杀过去,互相对砍,砍完一个再砍一个,至死方休。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古代的武器不如现代,但排兵布阵、计谋策略、通信指挥,后勤补给等都和现代一样的。手里的家伙变了,可内涵从未改变!

古代军队行伍分明,分工明确。比如春秋战国的秦代的步兵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什为屯,二屯为百,然后是五百人,一千人等。每队都有指挥官,如伍长、什长、屯长、百将等。到唐代军制改为:每火10人,5火为队,2队为旅,每团2旅,设火长,队正、旅帅、校尉等。

士兵小队组成大队,大队再组成军团。士兵分属不同的兵种,作用各不相同,长枪兵对骑兵,骑兵对步兵,盾牌兵防守,弓箭手远程杀伤等。打仗也不是一拥而上,而是依靠队形,一旦乱了就会溃败而逃。

以罗马重步兵方阵为例:方阵分三个横队,第一横队先进攻,士兵投完标枪后冲锋,与敌人短兵相接。打一段时间后。第二横队进攻,第一队后撤休息,互相轮换数次。第三横队是预备队,是全军的精锐,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

就像鱼在鱼群中获得安全一样,队列也为士兵提供了良好掩护。进攻的士兵只负责输出,周围队友为你防守。如果有人受伤,指挥官要及时将他替换下去。不下都不行,会影响整个队列的安全和效率的。

再说人数,史书总是喜欢夸大数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但其实真没那么多。历史上,真正几十万大军交战的大规模战争屈指可数。

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写信,说83万大军征讨东吴,其实也就30多万。明朝讨伐努尔哈赤,8万明军号称47万。清朝云贵总督讨伐缅甸,手下3000清军,就告诉缅甸王说50万大军来了。攻心而已,看看能不能将对手吓投降,不投降也吓个半死!

古代军队里有三种人,第一是作战士兵,上阵杀敌;第二是辅兵,押运辎重粮草,当预备队;最后是民壮,服徭役的壮丁,拉车运粮草,修路铺桥,养马救人什么的。1万军队出动,就有5~10万民壮跟随。古人把辅兵、民壮也算入总数,当然显得人多了。所以常说几十万大军,实际战斗人员也就几万人。

《三国志·魏书》中有一段记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说以前上报杀敌请功的公文时,寻常惯例是将1人说成10人,虚报战功,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有一次,曹操的下属国渊平定叛贼,如实上报斩首数,曹操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实上报?国渊说:此次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为此耻辱,怎么好意思邀功呢?曹操听了很高兴。

不过这种夸大,也不仅仅是胜利者的需要,战败方也需要夸大,这样能突显敌人的凶恶,表明自己已尽全力,并非无能,免得挫伤士气。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军太狡猾啊!

古代战争所谓的几十万人其实水分很大,而真实的排兵布阵又颇多讲究,完全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群殴,真是神剧误人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当初陈宫为何决定跟随曹操?为何又要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陈宫为何决定跟随曹操?为何又要离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因为当初在曹操因刺杀董卓这件事被抓住。当时他是就通过和曹操的交谈之中了解到曹操也是一个有着极大的野心的人。而这样的人肯定会有一番作为,那么他的身边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对于陈宫来说,对于自己的学识他是不需要怀疑的,他

  • 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评价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评价呢?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也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不一样的印象,当我提起这两个字的时候,人们的脑海当中总会觉得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好像他在整个三国演义当中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了。因为他能够称帝,所以大家都觉得他这是一个狠角色。在我的眼中我也是认为他真的是一个特别霸道的人不

  • 曹仁一直打败仗?为何却能一直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仁一直打败仗?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已经结队跟随曹操,常遇状解围,善守能攻;樊城之战中虽被关羽以水围城,但亦能激厉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击退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曹魏建立后,曹仁官至大司马,封陈侯,谥曰忠侯。诸葛亮火烧新野

  • 清朝做宫女生活谨小慎微 古人为何还把女儿送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时期,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将女儿送进宫中当宫女,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时期,皇宫中的宫女,一直都是身份卑微,从事的工作,自然也非常琐碎,什么端茶倒水洗衣服做饭之类的,而且日子过得谨小慎微,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凡事都得忍着,直到能熬到25岁出宫,才算相对自由一点。封建社

  • 真实历史的曹操性格如何?和演义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历史的曹操性格如何?和演义完全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诚然,这是小说艺术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体现。能够让一个人物深入人心,也是作者的一种成就。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因为文学作品而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误解,这实在是很不公平也很不应该的。曹操阵营中被丑化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他本人

  • 荀庚是什么人?他是如何保住荀氏在晋国地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荀氏是晋国诸侯国中的一大氏族,实力雄厚,势力庞大,不过荀氏的势力也让国君开始忌惮,那么荀氏是如何在晋国的众多势力中能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呢?其实这与荀氏的荀庚父子关系颇深,那么这个荀庚到底是什么人?他做过哪些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荀庚,姬姓,中行氏,名庚,荀庚的父

  • 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结局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雍正王朝》里说年羹尧是雍正潜邸时的包衣,他的一切都是源于雍正,毕竟人家是雍正的家里人,自然要比外人更加受到信任。但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年羹尧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后来一步步的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个时候他还不

  • 康熙抓了鳌拜后,为什么没有处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抓了鳌拜后,为什么没有处死他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清康熙六年(1667),14岁的康熙帝举行了亲政大典。虽然在名义上亲政了,但他对朝政几乎没有话语权和处置权。鳌拜在朝堂上依然说一不二,甚至曾僭越本分,强行在奏章上写下批示。康熙帝知道要想掌控实权,必须除掉鳌拜。他先假意申

  • 嘉庆十三年发生的淮安奇案被害人是谁?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嘉庆十三年发生的淮安奇案被害人是谁?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其实被害人就是年仅27岁的山东即墨人李毓昌,他考中了朝廷戊辰科进士,不过遗憾的是李毓昌没有被选进翰林院,因此被吏部外放为江苏省候补知县,于是李毓昌就赴江苏省的省城南京报到,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他生命的终结。知县贪得无厌胆大妄为,钦差

  • 许褚有哪些能力?曹操为什么特别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褚有哪些能力?曹操为什么特别信任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因为有他在,马超不敢偷袭曹操;因为有他在,曹操才得以渡河免难;他虽然如虎而痴,却为人谨慎,他是许褚,他对曹操有多忠心,我们一直都在低估。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长得估计很彪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