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为何能一统天下?跟他们的军功爵制有很大关系

秦国为何能一统天下?跟他们的军功爵制有很大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4:48

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天下?这个问题后世进行了无数次研究和争论,但是并没有讨论出结果。有人说秦国运气好,几代君王都是明君;有人说是因为山东六国内斗,导致秦国一统天下;也有人说是因为秦始皇是不世出的人物,他的出现导致秦国统一;也有人说是因为商鞅变法,秦国越来越强进而统一天下的。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甚至对于历史的走势来说是非常渺小的,君王也不例外。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这是因为其政治、军事、经济等制度带来的影响,绝非一人之举。荀子认为秦国“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很明显荀子也认为秦国不是幸运而是因为数,也就是商鞅推行的赏罚制度。今天我们就从军功爵制上看,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天下?

军功爵制形成的背景

当基础发生变化和被消灭时,那么它的上层建筑也就会随着变化,随着被消灭,当产生新的基础时,那么也就会产生适合于新基础的新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周朝采用的爵制为“五等爵位”,其主要内容就是授民授疆土,根据不同的爵位诸侯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疆土和人民。诸侯的爵位可以世袭,进而形成了“世卿世禄制”。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百姓几乎永无出头之日,世代受诸侯奴役。但是这一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变化,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些人通过开垦私田、剥削奴隶的手段成为新兴地主阶级,而且随着地主阶级的发展工商业也开始活跃起来,大量的小农阶级迅速发展成为工商业者。奴隶在经过长期的压迫后不满奴隶主的压迫,而新兴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也想摆脱五等爵制的压迫,进而导致社会大变动。

随着周天子的衰落,地方诸侯势力的抬头,一些目光远大的诸侯为了壮大自己开始选拔人才。世袭的贵族本身就已经腐朽了,诸侯们再想选拔人才也需要从新兴地主阶级和工商阶级中选取,齐桓公任用鲍叔牙(士)、管仲(商人);晋文公任用赵衰(士)都是最好的证明。君王为了能让这些出身下层的人卖命的为自己服务,必定需要一些报酬,比如赏赐爵位、田财等手段。这种赏赐制度就是军功爵制的雏形,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已经建立起军功爵制,只不过因为“五等爵制”根深蒂固,贵族不断的阻止军功爵制的推行。战国时期新兴贵族阶级不断庞大起来,军功爵制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秦国直接废除了井田制,而建立在井田制上的“五等爵制”也随之崩塌或者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上层建筑,也就是“军功爵制”。由于秦国统一之后焚毁了大量的六国史料,所以六国的军功爵制也很难考证。不过六国都被秦国灭了,那就证明秦国的军功爵制一定要完备、标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秦国的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的具体内容

“上层建筑一出现后,就要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帮助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来根除和消灭旧制度。”-斯大林

军功爵制出现之后,秦国君王就试图用新制度消灭旧制度,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秦孝公任用商鞅废除井田制、推广军功爵制,其目的是彻底避免秦国倒退并且把“五等爵制”。“井田制”彻底消灭。众所周知军功爵制是统治者调动士兵积极性的工具,如何调动积极性?无非还是赏赐那一套。我们想要了解军功爵制,那就需要研究一下赏赐规定以及赏赐流程,具体的赏赐流程如下。

赏赐标准

《商君书·境内》只记载了十七级爵位,而汉朝的《汉书·百官表》记载了二十级爵位,由此可见军功爵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制度,对于赏赐标准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就不存在有些人功劳过高而无赏的情况,只要你有足够的功劳就有对应的赏赐。狭义上军功爵制是奖赏作战将士的,但是在秦国军功爵制可以用到很多方面,我们先列举一下赏赐。

《汉书》:“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能得甲首(军官)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百将(管一百人的军官)、屯长(管五人的军官)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杀敌不能小于损失),赐爵一级。”

高级将军必须要达到“攻城战役斩首八千,野战斩首两千”的标准,达不到被罚,达到有赏。

《商君书·境内》:“其狱法,爵自二级以上有罪自贬。”

“陷队之士(冲锋队),如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死人的功劳后人可以继承)。”

《睡虎地秦墓竹简》“捕人(罪人)相移一受爵”

综上残缺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赏赐标准,首先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就能赐爵一级,杀的人越多爵位越高。能杀一个军官,那么赐爵一级,土地和宅院都有赏赐,军官的地位不同赏赐也不同。军官不以杀人而计功,要看所率领的部队整体杀敌数,且杀敌人数必须要大于自己损失的人数。高级军官作战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比如攻城战必须要斩首八千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战功来赏赐,但是如果达不到标准那就要被罚。冲锋队夺城成功有赏,而且死的人的战功可以被后人继承。最后一条《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意思就是平常人要是抓到一个犯人可以送去官府,同样赏赐爵位,根据犯人的罪行来定爵位的高低。这一条的记载让我们得知不只杀敌可以封爵,种地、抓犯人这些也可以按照军功来赏赐爵位的。可见秦国的军功爵制推行的十分彻底,在整个社会上都有着激励民众的作用。而商鞅重农抑商,此举就是堵死了民众的上升通道。其他国家的民众可以通过经商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水平,但是秦国的百姓只能通过军功爵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水平。

赏赐流程

1:建功立业:首先你需要建功立业,要么在战场上杀人,要么对秦国有大功,这是赏赐最基本的。

2:核定功劳:战争过后,会有相关人员根据你的战功来核定赏赐。如果有争议,比如有人说你抢了他的战功,那么就需要找目击者来证明。

3:发放赏赐: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有一封士兵的家书,家书中有一句“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功劳是军队来核定的,爵位也是军队来赐予的,但赏赐是郡县发放的。郡县会根据军队赐予的爵位来分发田宅,如果当事人死了那么必须要亲手送到当事人的后代手里。

军功爵制的后续影响

在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上,军功爵制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军功爵制的影响下,秦国的百姓只有两个目标,一好好种地,二是战场杀敌,除此之前秦国的民众终生没有出头之地。试想一下当一个国家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时候,他们只想着杀人换钱,这不可怕吗?杀一个人可以赐爵,可以得到土地,可以得到金钱,可以得到仆人,在这种诱惑下有几个人不心动?抓一个犯人都能以军功论赏,那么在其他的领域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激励制度?很有可能。而且当时的时代毕竟是新的上层建筑取代旧的上层建筑时期,谁要是率先完成那么谁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历史大势发展的面前,其他六国拖拖拉拉虽然推行军功爵制但是却没有坚定的废除“五等爵制”,这一点上其他六国就不及秦国。秦国统一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军功爵制一定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主因。

标签: 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唐加一起不到七百年,周朝却能存在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所有朝代当中,周朝的存在时间是最长的,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享国791年。这个国祚是极其惊人的,要知道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汉唐两代,一个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另一个享国四百零五年,两个朝代加一起还没有周朝的国祚长。至于其他朝代,国祚更是短暂,达到两三百年的都已经可以称作寿命长了。出现这种情

  • 揭秘朱允炆下落之谜 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允炆,历史解密

    朱允炆,明洪武十年出生于应天府,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因朱标英年早逝,所以在朱元璋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像)朱允炆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大大缓和了朱元璋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史称“建文新政”。在这些新政取得一定效果后,朱允炆

  • 陈平的功劳确实不小 为什么他不能和那三人平起平坐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陈平,历史解密

    说到陈平,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陈平在刘邦的功臣中,功劳实在不小。且不说他后期和周勃一起,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并由此开创“文景之治”的大功劳。就是在辅佐刘邦的时候,他所立下的那些功勋,也是相当了得的。他一生有“六大奇计”,建了六大功劳。我们来分析一下。

  • 光绪帝变法没有成功,甘愿被囚10年?清朝历史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1898年是个有名有姓的年份,因为“戊戌变法”。自古以来,革新和变法都是惊天动地的,因为那意味着突破、意味着新生,但同时也意味着困难重重,毕竟很大程度上,人类并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习惯安于现状,所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可谓是虎头蛇尾,只不过三个月余就在各路势力的压迫下宣布失败,而主张变法

  • 关于赵望云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望云,画家,历史解密

    赵望云(1906-1977),现代画家,河北束鹿人。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为长安画派的开创画家之一。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 周代的诸侯国体制到底是什么样 为何有人成王其他只能称公称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朝,诸侯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周代的诸侯国,为什么有些国家元首称王,有些国家元首称伯称公称侯?这个问题,需要分三方面来回答:一、只有中原国家的领导,才会称伯称公称侯。因为中原诸侯国,都是周王的分封国。周王封他们做公,就是公国;封他们是侯,就是侯国;封他们是伯,就是伯国。周王是他们的最高领导,公侯伯都是臣属,臣属的官

  • 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 这三司指的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三司会审,历史解密

    明代的三司会审指的是哪三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司”是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个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它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

  • 杨朱真的事极端利己主义者吗?为什么这样说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朱,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杨朱,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有人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属于道家一派的隐士。他主张“为我”的人生哲学,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作评判是

  • 从宫女变凤凰的吉妃,慈禧为何让她活到了光绪年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吉妃,清朝,历史解密

    在咸丰后宫之中,有“四春娘娘”,指的是在他四个妃子名字当中都有一个春字:海棠春、牡丹春、武陵春、杏花春一一对应为禧妃察哈喇氏、庆妃张氏、璷妃那拉氏、吉妃王氏。而我们要说的是最后一个杏花春,吉妃王氏。吉妃王氏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其父为正黄旗佐领下园户清远。清远的职位为园户,园户在当时就是专

  •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要醉打蒋门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醉打蒋门神,历史解密

    说起武松,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三拳打死了景阳冈的吊晴大老虎而名震天下。武松这个人,吃硬不吃软,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在孟州牢营中,武松被施恩所救。刚好施恩的酒店被大恶霸蒋门神给霸占了。武松听后大怒,一双铁拳阵阵发响。蒋门神再强,能强过大老虎。这时的蒋门神,其实命运已经注定了。那么,武松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