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髦的性情有多刚烈?不甘做傀儡皇帝宁可被杀

曹髦的性情有多刚烈?不甘做傀儡皇帝宁可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59 更新时间:2023/12/14 17:52:15

历史上有许多的傀儡皇帝,但是大多数为了保全性命,选择了苟且偷生,但有一位皇帝为了从司马家夺回权力,宁可死在叛军刀下,他就是曹魏的刚烈之君曹髦。

一、司马懿代魏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他改变了三国的进程,也决定了曹操的命运,那便是荀彧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事之后,汉家天下虽然得以保全但实际掌握在了曹操的手中,借着这份天子诏,曹操东征西讨成了替国杀贼。到了曹丕的时候,曹魏的功业已成,取代汉献帝就是时间问题。

1.曹魏代汉

史上的荀彧虽然说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归根结底不过是曲线救国,当曹魏想要取代汉的时候,他成了第一个倒下的忠臣。然而东汉灭亡大势所趋,曹丕成了魏朝的皇帝,而此时的汉献帝也终于解脱,不再是那个傀儡般任人摆弄的皇帝。

但是这中间却埋下一个隐患,那就是曹丕在上位的里程中,过多的借助了司马懿的力量。司马懿的父亲为了保护汉室,差一点儿死在曹操的屠刀之下,然而司马懿作为忠臣之后,却成为了谋国第一人。

2.高平陵之变

曹丕临终的时候,司马懿成为了辅政大臣,曹睿即位对于司马懿的态度是一边重用一边抵防,曹睿去世之后曹芳继位,此时的司马懿虽有辅政大臣之名,但已无实权。

作为政治敌人,司马懿明白自己被除掉就是时间问题,他争取时间的同时凝聚力量,更是故意装病麻痹敌人。249年,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首都权利真空,经过多年准备的司马懿发起进攻很快占领城池。

经此一役,曹魏的权力中枢彻底被司马家所占据,曹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竟然沦落到汉献帝一样的傀儡遭遇之中。司马懿为了清除曹氏宗族,此后更是一口气连杀了5000多人。

3.提线木偶

高平陵事件之后,司马氏代魏逐步加快,司马师废了曹芳选择了曹髦作为自己的工具人。之所以如此,还得从曹芳诛杀司马师兄弟最后失败的事情说起。

公元254年,蜀汉在姜维的带领下再次北上,司马师带兵请辞。此时无疑是曹芳夺回权力的最佳时机,众多大臣商议后决定,先将司马昭所指挥的军队夺过来,之后用它来进攻司马师。

事情到了曹芳这里却出了岔子,由于他心中十分恐惧,到了关键时刻不敢下诏书,结果事情败露,然后事情就传到了司马氏的耳朵里。

由于郭太后和司马家的关系密切,于是司马师想当然的拿到了废掉曹芳的诏书。随后曹芳被废掉,司马师经过挑选之后,选择了曹髦。

二、曹髦即位

说起曹髦的继位,还是因为郭太后的坚持而最终决定。在此之前,他跟随他的家族被迁居到了邺城,活在司马家的监视之下。

他虽然是曹魏的末代皇帝,但是颇有祖父曹丕的风范,而且性格十分刚烈,从小就对司马家的擅权专政表达出了十分的不满,这也为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1.初入洛阳

公园254年,这一年他被选做皇位的继承人,与寻常人的欣喜若狂不同,他反而表现的十分的淡定从容,从这就能看出他心中极有城府。

为了争取百官的心意,他在进入洛阳的时候面对群臣武将的下跪,还专门下了车还礼。当被问及原由的时候,他只是回答说,他眼下还是臣子,面对众人,当然要回拜。

“吾目前仍然是人臣,应该回拜。”

正是这份恭谦,让他即位时,众百官都表现得十分欣喜。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大局,此时朝堂之中司马家的势力已经遍布。天下只知司马不知君,曹髦就是个傀儡君主,但是面对这种局面,他还是想要恢复自己父辈的大业,于是他开始收拢人心。

2.收拢近臣

魏国朝堂虽然已经被司马家的人渗透成了筛子,但也并非是每一个人都心向司马家,为了争取这些人的好感,他开始扮演了一位好皇帝。

他即位不久,就命令四方观察各方的习俗、拨乱反正案件,同时带头做出典范减少后宫的吃穿用度;之后他还多次下旨,对于众多战死的士兵以及饱受战火创伤的地方,进行抚慰和哀悼。

“遣侍中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

一套旨意,涉及民众、臣子、军队、邀买人心的手段不言而喻。根据史料之中记载,他所颁发的此类安抚性质的诏书,要远远大于前任君主。

但是他的这一番所作所为瞒不过司马家的爪牙,由此一来,感觉到危机感的司马一族,反而决定开始加速对魏朝的取代。

3.淮南造反

司马家想要实现对魏国朝堂的全面占据,当时的淮南是绕不开的钉子,要知道在此之前,司马家从来未能染指淮南,这里也成了唯一能够朝司马家势力发起进攻的力量。

225年,淮南起兵讨伐,差不多同一时间司马师去世,司马家出现了罕见的权力真空。曹髦立刻决定下手。他先是命令司马昭在许昌不得返回,以此来剥夺司马昭继承位置的机会,随后又命令一部分大军返回洛阳,以此来分化司马氏集团。

不过这支军队的首长却早已经拜入了司马家的门下,不仅没有听从旨意,反而和其他人一起劝说司马昭带兵返回洛阳,由此洛阳的局势被司马昭迅速稳定。

曹髦得知自己计划落空,为了控制住局面,不得不继续对司马昭加以笼络。此事之后,司马家对于朝廷大权的掌握反而更加稳固了。两年之后,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又一次从淮南起兵造反,这也是该地的第三次叛乱。

司马昭亲自带兵镇压,由于上一次曹髦的所作所为,这次司马昭决定带着他一起前往。不久后诸葛诞失败被杀,这一次失败也彻底让曹髦失去了借助外力夺回权力的机会。

三、曹髦被杀

多年的努力全部毁于一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的曹髦决定背水一战,亲自率军队讨伐司马昭。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曹髦登上战车,朝着司马家族发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

1.弑君

他率领着手下奴仆还有侍卫几百人,锣鼓喧天的开始出击,众人朝着相府前进。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曹髦已经知道自己必定失败,但他依旧不会允许司马家这么轻易的夺走自己的权利。

他带人到了皇宫周围时,贾充很快带领着几千人拦住了曹髦,面对叛军曹髦甚至出言恫吓,一时间几千人叛军竟然有些溃散。自古以来臣子不可弑君,这也是曹髦这么无所畏惧的原因,但是偏偏贾充是这支军队的首领。

他见到自己的军队有亏败的趋势,急忙命令手下用长戈杀掉曹髦,在君臣观念深入人心的当时,这毫无疑问是十恶不赦之罪,人神共愤。此事很快引发了朝野震动。曹髦虽然身死,但是留给后来的晋朝的影响却是一直存在着。

2.弑君的原因

弑君之举虽然加快了取代魏国的步伐,曹髦的死在当时直接导致了司马家内部的分崩离析,而且在之后的150多年时间里,晋朝的皇帝在政治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司马昭之所以犯下如此的政治错误,归根结底是他对于曹髦缺乏了解,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大多如汉献帝一般,很少有曹髦这么有骨气的存在,所以面对曹髦的突然哗变,司马昭没有丝毫准备,弑君也不过是为了保全司马家而事急从权。

3.对曹髦的评价

毫无疑问,曹髦是一位十分刚烈的君王,为人也十分聪明。在进攻相府的时候,自己只有几百人,但是面对贼兵,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天子威严,吓退了包括司马昭弟弟在内的很多士兵。

此举却也将曹氏一族与司马一族之间最后缓和的余地给抹消,曹髦失败被禽是必然,那么在幽禁他就不再合适,那么此时留给曹髦的就只剩下被杀这么一条路了。

结语

曹髦在政治上或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他一人并不能够抵挡历史的进程,不甘心大业被夺走的他,这个结果也许正是他想要的,至少他能够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发生在什么时候?李世民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与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公元626年,随着李世民在长安正式登基,唐朝由此进入了李世民的时代。虽然李世民夺取皇位的手段,一直被后人所诟病。但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二十多年时间,却无疑是

  • 鸿门宴上,吃亏的是项羽还是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 一度称霸春秋的郑国,为何会迅速衰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家分晋后,历史正式从春秋时期过度到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也最后变成了战国七雄。很多人都以为齐国的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实际上,在齐桓公之前,郑国的郑庄公就已经称霸中原了。春秋第一个称霸的郑国,为何会衰落了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

  •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为整肃政风,会昌时期严禁官员无节制的游宴,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代官吏按规定都有宴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不正常的消费活动,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官员往往游宴无度,如此不仅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奢侈之风,堕败社会风气,在民众中

  • 历史上的潘安是哪里的人,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潘安是哪里的人,他又是怎么死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籍贯:今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也有史书中提到,潘安是河南荥阳人,当然,也是不错的。因为在西晋朝,重新设置荥阳郡,治所在荥阳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相当

  • 白登之围中冒顿已经将刘邦围困,为何最终将他放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且被匈奴冒顿单于冒顿率四十万大军围困住,史称“白登之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此次围困中,冒顿并没有击杀刘邦,反而乖乖地给刘邦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冒顿把到口里的肉给吐了?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

  •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连续击败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一度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那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因为魏国人才太过丰富,乃至于出现了外溢的情况。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自此

  • 韩信为什么敢在没兵权的时候谋反?他有何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被斩于长安长乐宫钟室。韩信谋反时,已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列侯了,与周勃、灌婴

  • 楚汉之争最后为何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而告终。原因当然很多很复

  • 乾隆在位时期清朝还很强大 后面为何就开始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乾隆和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乾隆皇帝刚当皇帝的时候运气很好,父辈们也就是康熙和雍正在位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苦,打了很多仗,做了很多事,清朝才会处于特别好的状态,国库充足,国家的人民们也吃好喝好,穿好住好,刚走出乱世,还是大清最好的时候,乾隆当上了皇帝,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