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登之围中冒顿已经将刘邦围困,为何最终将他放了?

白登之围中冒顿已经将刘邦围困,为何最终将他放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4/1/23 3:22:23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且被匈奴冒顿单于冒顿率四十万大军围困住,史称“白登之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次围困中,冒顿并没有击杀刘邦,反而乖乖地给刘邦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冒顿把到口里的肉给吐了?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即战争到底打的是什么。

战争实际上打的是钱粮。

为什么秦末诸侯混战,只有刘邦和项羽两人能长期地打消耗战?

那是因为,项羽占了原楚国的九郡,地广人多,地广就是耕地多,耕地多就是粮草多,人多就是兵多就是税多,有了粮草,有了钱,有了兵,自然能场地地打消耗战。刘邦虽然最初占据的是偏僻的巴蜀,但刘邦拥有关中的民心,很快就拿下了关中,守着关中和巴蜀这两个大粮仓,刘邦的兵力即便比项羽弱,也能靠消耗,把项羽给消耗掉。

事实上也是如此,刘邦不仅消耗掉了项羽,更消耗掉了其他诸侯王,最后连曾有实力跟项羽硬碰硬的齐地,都被刘邦收入囊中,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除了自刎,也只剩下被俘或被杀这两条路了。

也就是说,在农耕时代,“以小博大”是不现实的,汉和匈奴,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生产力水平上来看,汉都是大,匈奴都是小,冒顿如果贸然地搞“以小博大”那一套,即便是成功地击杀了刘邦,最后也会落一个被灭国的悲惨结局。

史载,汉高祖刘邦被冒顿四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上长达七天七夜,当时,刘邦的骑兵料想只有几万,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御寒和取暖物品,士兵的手指都冻伤了,这种情况下,匈奴的骑兵还没法成功剿灭刘邦的骑兵,可见匈奴兵和汉军士兵战斗力上的巨大差异。

另外,刘邦虽被冒顿围困在白登山,但被刘邦远远甩在后方的近三十万步兵正在日夜不停地向白登山赶来,汉军步兵一到,就能将匈奴的四十万骑兵围住,到那时,刘邦的骑兵和汉军的步兵里外夹击,匈奴兵就被汉军包了饺子,匈奴就有了灭国的危险。

要知道,秦始皇蒙恬北击匈奴,把匈奴打给打的一路北逃,匈奴人趁着秦末中原大乱,方才得到喘息,如果再跟中原人硬碰硬,恐怕就要亡族灭种了,作为匈奴百年不遇的雄主,冒顿是万万不可能跟中原人硬碰硬的,见好就收才是冒顿的上上之策。

也正因为这样,冒顿不能对刘邦进行击杀,而是要通过小胜来换取长久的和平,而不是好大喜功地与中原人彻底撕破脸,闹到一个被灭国的结局。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匈奴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连续击败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一度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那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因为魏国人才太过丰富,乃至于出现了外溢的情况。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自此

  • 韩信为什么敢在没兵权的时候谋反?他有何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被斩于长安长乐宫钟室。韩信谋反时,已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列侯了,与周勃、灌婴

  • 楚汉之争最后为何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而告终。原因当然很多很复

  • 乾隆在位时期清朝还很强大 后面为何就开始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乾隆和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乾隆皇帝刚当皇帝的时候运气很好,父辈们也就是康熙和雍正在位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苦,打了很多仗,做了很多事,清朝才会处于特别好的状态,国库充足,国家的人民们也吃好喝好,穿好住好,刚走出乱世,还是大清最好的时候,乾隆当上了皇帝,由于

  • 历史上刘备拿下巴蜀之后,当地的百姓过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随着刘璋的果断投降刘备也是将成都的一切收为己有。那么历史上刘备拿下巴蜀之后,当地的百姓过的怎么样?刘备有没有为了打仗需要军需而对当地的百姓强取豪夺呢?成都在三国时期属于一个特殊地带,而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此开展自己的霸业,可以说也和成都的地缘有关系。诸葛亮曾经就说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 卫玠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何充满谜团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卫玠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何充满谜团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关于卫玠到底是怎么死的说法有许多,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多的是“看杀卫玠”,那么卫玠真的是被看死的吗?关于卫玠的死还有什么别的说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卫玠的死亡之谜?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

  • 曹操权利不比帝王低,为何却提倡"薄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权利不比帝王低,为何却提倡“薄葬”呢?我国古代帝王大都非常讲究排场,对自己的陵墓一定要修建富丽堂皇,但是从曹操开始,这个观念逐渐被一些皇帝所摒弃,薄葬的现象开始出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

  • 苏洵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六国论》?对后世有何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洵的远见卓识,越过千年时光,依旧闪闪发光,引人深思,那么,苏洵是在什么样的

  •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相识的?两人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相识的?两人关系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初夏相识于洛阳。在这一年多之前,李白自信满满地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此去可以大展宏图,但最终却被“赐金放还”。出京后,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杜甫。杜甫十年前考进士不第后

  • 曹爽在面对司马懿夺权时有优势存在 曹爽为什么还是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明帝曹叡于239年去世,委任司马懿、曹爽为其遗孀。曹芳登基后,曹爽作为大元帅,把司马懿给架空了。为此,司马懿在西元249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忍耐着,直到公元249年,才掀起了一场大叛乱。曹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