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天荡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黄天荡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3/12/8 12:29:49

黄天荡之战是南宋时期宋军截击进军的著名水战,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国元帅金兀术(即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率领10万大军渡过长江南下,一路追击宋高宗赵构,试图一举消灭南宋的统治机构,而赵构则带着南宋的决策机构一路往南撤退,最后从浙江明州逃入海上,金兀术追击至海上被宋军阻击,眼看着无法完成活捉赵构的任务,大军后勤又无法供应,因此准备撤退。

建炎四年三月,欲渡江北归的金兀术及其10万大军被早先避其锋芒的南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率领的8000宋军堵在了镇江一带,历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正式展开,双方交战对峙长达48天,最终的结果是金兀术顺利回到北方,韩世忠无力追赶,此战在宋、金两国的史书上记载的也各有不同,《金史》的记载是韩世忠全军覆没

宗弼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剌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纟两,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纟两,五纟两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而《宋史》的记载是韩世忠已经把金兀术逼得穷途末路了:“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以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曳一舟沉之。兀术穷蹙,求会语,祈请甚哀”。在韩世忠拒绝放行的情况下,金兀术得到宋人奸细的献策,强行凿开老鹳河故道,大军从黄天荡退到长江上,韩世忠追击时小败:

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能运,金人以小舟纵火,矢下如雨。孙世询、严允皆战死,敌得绝江遁去。世忠收余军还镇江。

双方的记录完全不同,那么“黄天荡之战”到底谁胜谁败?这一战之后双方都在大肆庆祝,金国说我把韩世忠所部全歼,南宋说我把金军赶跑了,似乎都赢了,可两国敌对交战哪来的双赢?要确定是谁赢了,就要从双方在此战前后的战略目标都是否达到来判断。金兀术南下的目标是摧毁南宋的统治机构,能活捉赵构最好,这样就可以从容地将南方收入囊中。

但这个目标显然没达到,赵构逃到很快,金兀术“搜山检海”的追杀都没能抓到这位赵跑跑,后来他甚至把南宋的首都定在了离长江边够远,离海边够近的杭州,就可见金兀术的这次追杀对他的刺激有多么大。抓不到赵构,金兀术沿途占领的建康等城市就毫无作用,金军无法在南方站住脚,只能撤回去,虽然遇到了阻力,但最终还是全身而退,只能说是不胜不败。

而南宋一边,韩世忠起初的目标是趁着金军孤军深入,无法得到北方支援的情况下,全歼来犯之敌,也成功地把金兀术的10万大军给堵在了黄天荡,但因为兵力不足,他只有8000人,无法完全围困金军,至少老鹳河故道方向就没有宋军,可能是没想到,也有可能是兵力不足,在最后的追击战中,从双方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韩世忠显然是吃了亏的,无非是大是小而已。

不过,韩世忠敢借地利以8000军队围困10万金军,并试图消灭之,也足够称得上是名将了,最后围歼战演变成追击战,他个人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达到。但对南宋来说,这已经算是天大的胜利了,这一战的意义在于金军再不敢轻易的偏师南下:“然金人自是亦不敢复渡江矣”,直到30多年后的完颜亮举国南侵,而南宋却有部分军队(岳飞部)从湖北方向开始主动进攻。

所以,“黄天荡之战”的结果应该来说对于南宋一方是胜利的,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敌人,不提此战对南宋军民抵抗金军带来的信心,至少也给南宋稳定内部争取到了战略机遇期。金国同样认识到在北方没有完全稳定前,南方不可图,并在之后几年岳家军的强大压力下,开始考虑和谈的问题,南宋能稳住防线,开始给金国压力,都是基于“黄天荡之战”。

此战过后,韩世忠不管损失了多少军队,都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嘉奖,升官发财自不必说,但也出现了一出小插曲,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对此战结果不满,故而“上书弹劾忠武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赵构当然没有怪罪韩世忠,但却因梁红玉的不徇私情给了她一个“杨国夫人”的称号,金军在“黄天荡之战”后失去了谋夺长江以南疆域的机会,南宋和韩世忠夫妇算是都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棺材有几种颜色 分别代表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棺材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有厚葬风俗,只是近些年来移风易俗,要求从简丧葬,所以才有所改变。从古至今,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风俗对于丧葬都非常看重,因为都认为人死后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而丧葬布置的一切都将一同带着

  • 审食其先被刘盈扔进监狱,后被刘长当街锤死,谁在为刘邦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审食其(shěnyìjī)(?-前177年),西汉时期官员,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辟阳侯审食其曾在吕后称制的时候官至左丞相,一般认为,审食其之所以能取得相位,绝不是因为审食其多么有能力,而是因为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直

  • 古代将军身材不应该是高大壮硕吗 古人形象为何是啤酒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将军形象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按理说都是行军打仗,力能扛鼎的将军,不应该是全身肌肉,高大壮硕吗,为何会有啤酒肚呢?这如果放在现代,显然是很降分的身材,同时,也让我们不禁疑问,古代将军们的身材真都是这样的吗?画像中的古代武将形象古代画像,尤其是将军

  • 鳌拜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为何下场却很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为何下场却很惨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鳌拜是顺治皇帝死前遗嘱确定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后来他以功骄横专权,霸道朝野,把少年皇帝康熙当傀儡,干了诸多引起公愤的坏事,最终被康熙智擒惩办,成为历史罪人。这段历史往事,一直是少年康熙皇帝的传奇功绩,并已被史书和诸

  • 汉景帝推行的《削藩策》是导致七国之乱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推行的《削藩策》是导致七国之乱的原因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于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从而引发七国之乱。参与这次叛乱的七个诸侯王中,吴王刘

  • 东吴的"安东将军"分别是谁?详解贺齐和徐盛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四安将军,指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将军。东吴的“安东将军”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局如何?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各位详细介绍下贺齐和徐盛的生平。一、贺齐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贺齐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任命贺齐为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

  • 董卓这么残暴的性格,为什么会放走袁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这么残暴的性格,为什么会放走袁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就在董卓迎皇帝回宫不久,原本的皇帝被废掉,汉献帝被扶持上位,这件事彻底触怒了袁绍,他公然在堂上与董卓对喷,董卓甚至都威胁要杀他,可袁绍丝毫不怵他,在堂上与董卓闹翻之后立即离开了洛阳。袁绍出走是董卓的一大败笔,给自己

  • 同为皇后,王政君和窦漪房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皇后,王政君和窦漪房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历史上的王政君王政君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她一生经历了七个朝代,历经风雨,但是由于她识人不明,昏庸无能导致了大汉大权旁落,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最后在自己的自责,悲愤之下忧郁而终。王政君传奇的一生始于一个意外,当时

  • 刘备为什么一生不重用赵云呢?刘备临终前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为什么一生不重用赵云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小编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那就是汉室江山是比较在乎一个事情,那就是有军功才能上位。飞将军李广的能力是很强大,但他一生没有被封为侯爷,那就是他没有军功而已。有人说,赵云可是拥有很多军功的,但这只是你从《三国演义》里面看到的事实,那

  • 蜀汉可守街亭的人选都有谁?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王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备临终之时在白帝城托孤,自此之后,整个蜀国的军事大权,全部都落到了诸葛亮的手中。那么蜀汉可守街亭的人选都有谁?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王平?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刘备证明,他的一生无愧于蜀国。诸葛亮不仅细心地培育刘备的接班者,刘禅,同时诸葛亮将自己更多的心血都放在平定蜀国内部的战乱之中。在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