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失去荆州后,为何没有选择休养生息呢?

蜀汉失去荆州后,为何没有选择休养生息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22 更新时间:2024/1/28 22:17:17

假如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蜀汉政权将会怎么样呢?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对诸葛亮北伐有个印象,就是诸葛亮不顾国力差距,穷兵黩武。然而这个印象其实是错的。事实上,诸葛亮是非常有分寸的战略家。

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后不久,南中蛮夷大叛。蜀汉在失去了荆州之后,本来就只剩一个益州,而现在益州也丢了一部分,对于这种危急情况,大多数人想的肯定是马上出兵平叛。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干,他的策略是休养生息。一直到公元225年3月,叛乱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之久,诸葛亮足足憋了两年,休养生息了两年,才决定平叛。这种隐忍,怎么能说他是穷兵黩武呢?怎么能说他不注重休养生息呢?

平定南中,前后只用了几个月,蜀汉损失并不大。并且在征讨南中的过程中,诸葛亮还得到了大量资源。此时此刻,诸葛亮是可以携南征大胜,士气正旺之际挥师北伐的。然而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干,他的选择仍然是休养生息,整顿军队。直到又过去了两年,也就是227年,诸葛亮才上了《出师表》,率部进驻汉中。蜀汉军主力云集汉中后,诸葛亮也没有马上北伐,他的策略仍然是等,在汉中又足足憋了十个月。一直到公元228年春天,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北伐。此时,距离南中平叛已经过去了三年。所以很显然,诸葛亮主持蜀汉大局期间,并非没有休养生息。他正是很有耐心的花五年时间把蜀汉面临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恢复了国力,安顿了内外后,才开始北伐。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诸葛亮既然这么能隐忍,他为什么不继续忍,继续休养生息下去呢?这个疑惑,其实不难解释。

刘备之所以能割据益州,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当时中原因为战乱,人口锐减,曹魏无力消灭蜀汉。但是曹魏的无力只是暂时的,一旦中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就算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三国是这样,后来的南北朝和隋唐也是这样。一直到元末明初朱元璋北伐,才算是彻底逆转了南弱北强的问题,给南朝出了口恶气。诸葛亮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这个小地方,再怎么发展也有个头。他在益州憋了五年,曹魏也憋了五年。中原地区地大物博,同等时间竞争,小小的益州怎么可能竞争的过人家呢?说到这里,跑个题,说一下土地资源问题。很多人对魏蜀吴三国的印象是这样的:

由于地图的原因,除去西域,很多人觉得蜀汉和东吴的地盘面积与曹魏差不多,实力应该也差不多。有资本跟曹魏对耗。然而,中国的地形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

益州真正称得上富饶的区域,其实也就四川盆地那么一点点地方而已。跟曹魏坐拥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小的可怜。

古代以农业立国,土地是根本,蜀汉大面积都是山丘地貌,不适宜粮食耕种。在这种大前提下,蜀汉哪有资本跟曹魏拼建设?只要中原经济恢复,蜀汉立马玩完,绝无继续割据的可能性。所以诸葛亮憋了五年,选择在228年对曹魏下手,这是非常合理的。一方面,蜀汉经济恢复,诸葛亮有资本打这一仗;另一方面,曹魏当时政局不稳,诸葛亮有机会试一试。说到这里,再说一下曹魏政权当时的困境。

曹魏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实力强大,全国十个矿,它占七个,吊打吴蜀。然而这个印象在三国后期是对的,但在三国前期是不对的。三国前期曹魏家大业大,但仇人也很多。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曹魏在五个方向都有强敌存在。当时曹魏的南方受东吴的牵制,有十几万兵力常年驻守在襄阳和淮南地区,无法灵活调度到西线。除了东吴这个最大劲敌之外,曹魏的北方还有鲜卑轲比能和辽东公孙渊(公孙渊后被公孙恭取代),这两股势力的实力也不弱。就拿辽东公孙氏来说,其兵力约八万,人口六十万,是一个整体实力约为蜀汉三分之二的存在。魏国要防公孙氏,在幽州和冀州也部署了大量守备兵力,这部分人也无法调动。至于鲜卑部落,虽然人口不多,但草原民族善战,魏国不可能不防备轲比能入侵,而要防备他,魏国在北方并州和幽州的留守兵力自然也不能少。另外,青藏高原的羌人时附时叛,魏国也要派兵力监视。

所以,虽然魏国人口四倍于蜀汉,但魏国的敌人也多,其在扬州、荆州、幽州、并州常年保持了大量不可调动的兵力,它的机动兵力和部署在雍凉地区的兵力充其量也就十多万人,并不比蜀汉多多少。最能说明曹魏当时压力很大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汉军连关中平原的大门都没摸到,曹叡就吓得御驾亲征了。这表明诸葛亮北伐,其实赢得机会很大。曹叡不敢托大,也输不起,他必须要亲征,否则这事的后果就严重了。

当然我们知道,由于街亭失守,诸葛亮最有可能拿下凉州的机遇,在他手上飞了。这次失利当然是诸葛亮人生当中的一次污点。为此他还自贬三级,辞去了丞相。不过一伐失败后,诸葛亮并没有急着报复。他回汉中后的策略是继续休养生息,没急着报仇。公元228年冬,诸葛亮派魏延二伐陈仓,这其实根本算不上是二伐,这次出兵的起因是收到东吴在石亭大胜的消息,诸葛亮本着与东吴是盟友关系,趁机骚扰一下魏国。之所以说是骚扰,是因为蜀汉军出征,连粮食都没带够。仅仅打了半个月就撤了。至于公元229年春天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目的也仅仅是夺取两郡,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至始至终都把规模限制的很小。

诸葛亮真正意义第二次大规模北伐,是在第一次北伐三年后,即公元231年春。而这次北伐后,诸葛亮又休息了三年,憋到了公元234年才举行第五次北伐,也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诸葛亮五伐,实际上规模较大的只有三次,而这三次北伐都以三年为期限。诸葛亮每次北伐前,必然要先休养生息,进行充分准备,不搞赌国运式的军事冒险行动。如此从容,按部就班的北伐,怎么能说诸葛亮穷兵黩武,没有休养生息呢?所以事实上,诸葛亮有休养生息,他的北伐都是建立休养生息基础之上的。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北伐是以休养生息为基础,有步骤的出击。一味的休养生息,这对于蜀汉这种以正统自居,却由外地人控制朝廷的偏安政权,是不合适的。因为偏安政权如果不主动出去,且长期霸占着中央政府,本地人肯定会造反。即便不反,只要曹魏攻过来,本地人也会直接缴械投降,不会为朝廷卖命。诸葛亮是明白人,深知不主动打出去,统治根基必然要完。所以他才会既休养生息,也竭力北伐。既要发展也要适时的攻出去,这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实际上,诸葛亮也确实给曹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的每次进攻都使魏国不得不调中军支援,极大的消耗了魏国的精力。

另外,不能把后来的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混为一谈。因为诸葛亮北伐是建立在休养生息,国内稳定基础之上。而姜维不通政治,蜀汉后期奸臣当道,姜维事实上不具备北伐的条件。姜维的北伐才属于穷兵黩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琼功劳赫赫,为何在凌烟阁中倒数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朝名将秦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在正史、演义或者影视作品中,秦叔宝绝对是帅级人物,且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功苦劳高,可是为什么在凌烟阁24功臣中,他却排在倒数第一呢?济南:五龙潭秦琼祠有网友认为,主要是秦琼投靠李世民太晚了,他原本是隋将来护儿的部下,后来又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任职

  • 什么是经筵?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筵就是给皇帝讲授经史的讲座,或者说是皇帝学习经史的课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经筵类似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读书班。读书班的讲师是各路专家学者(包括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而古代皇帝经筵的讲官则是博士、侍读、侍讲学士等。汉武帝时,用

  • 刘璋为什么会引狼入室招来刘备前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很多人看汉末群雄的历史,总有个绕不开的疑惑——为什么刘璋会引狼入室招来刘备?对于军阀而言,军队与地盘岂不是与生命等价?将大量军资、军队交付刘备,还引之来自家地盘,这岂是一个心智正常的军阀?这是乱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特有的规则。乱势的规则就是上下级的明文约束不再起作用

  • 雍正死后,为何没有和康熙葬在一个地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一个朝代,所以他们的民俗风情和汉族还是很不一样的,从陵墓的修建来说,最开始他们还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是以简单为主的,并没有像大多数中原王朝一样奢侈。只不过从大清入关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满族人执掌了整个国家的政权,自然跟以前的游牧民族不同了,做事也要讲究排场和面子了。所以

  • 诸葛亮和庞统对于荆州的看法完全不同,究竟谁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诸葛亮和庞统对于荆州的看法完全不同,诸葛亮主张必须占领荆州地区,然而庞统却认为荆州应该放弃。那么究竟谁才是对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备一直比较畏惧曹操,当年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刘备就差点被吓个半死。之后官渡一役,刘备和盟友元气大伤,刘备只能跑到自己亲戚刘表那里,得了个新野

  • 朱元璋麾下名将缪大亨是怎么降服青军元帅张明鉴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元璋麾下名将缪大亨降服青军元帅张明鉴的故事。缪大亨是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出生在定远,在当时这个混乱的社会大背景下,起初他和其他英雄豪杰一样,选择纠集许多青壮年一起保卫乡亲的安全。然而

  • 曹丕登基之后迅速赐死甄氏,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随后,曹丕终于如愿如偿登上了权力之巅。那么曹丕登基之后迅速赐死甄氏,背后是否另有隐情?手握大权的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大刀阔斧地清除异已,并培植忠于自己的政治势力。随后,他逼迫已沦为傀儡的汉献帝主动禅让帝位,并在三次上书拒绝禅让后,于公元220

  • 明初将领花茂是怎么收编贼寇,让广东沿海地区安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花茂是元末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将领,跟着朱元璋做到了广东都指挥使,那么他是怎么收编贼寇,让广东沿海地区的百姓享受到了安定生活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356年的时候,朱元璋带着巢湖水师发动了渡江战役,不仅在采石一带大败了蛮子海牙的舟师,后来又水陆并进,攻破集庆,多

  • 三国时期的辽东是个什么样的政权?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人说,三国时期不只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三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这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国家”是什么呢?当然了,这也不叫一个国家,但它确实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而且政权

  • 重甲骑兵那么厉害,为何会被轻骑兵淘汰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重甲骑兵一出现,战争就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人力是无法披着重甲的骑兵抗衡的。连人带马裹在铁甲里的骑兵,给步兵带来的极其强烈的震撼力。在欧洲,重甲骑士一直是战场上的主宰,直到火器的出现。但在中国,重甲骑兵只是昊花一现,隋唐开始就被轻骑兵所淘汰。原因之一,机动性太差。人和马的铁甲加起来至少一百斤,再加上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