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汉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4/1/1 13:14:01

西汉王朝太后执政,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历史上,汉朝的太后干政情况很严重,这种权力现象几乎一直伴随着汉朝,随着汉朝生,也随着汉朝亡。

从西汉初的开国皇后吕太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最后到东汉末的何太后,这些女人们在汉朝的权力生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且,皇帝和大臣们,似乎也对这种现象予以默认,并没有过多的反感和抗争。

太后干政,在汉朝受到认可,这在汉朝之后的朝代中,是很难想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汉朝的后宫中的太后们又为何乐于干政?

原因很多,本文就对此略作阐述和总结,供读者参考品评。

一:开国吕太后的标杆作用

要说从古到今的太后干政,一定离不开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

这位吕太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干政的皇后、皇太后,刘邦死后,吕太后掌握着汉帝国的一切权力。

不管吕太后的名声在其死后是褒是贬,她都成为了一个标杆,后宫干政的标杆。

开国皇后、太后都能干政,在她之后的后宫之主们,哪有可能不将其作为榜样并效仿?

并且,汉朝的史官们,如司马迁班固等,在修史书时评价吕太后,即使说她的缺点,也只是强调其德行,却不否定她的干政行为。

所谓太后(后宫)干政是大忌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是没有什么市场的。

官方不否定,干政的吕太后自然就成为了有志于干政的女人们心目中的标杆。

吕太后开了干政的头,给了后人一个易于接受后宫干政的理由。

二:汉朝的国策,给了太后们力量

汉朝有很多国策,但最核心的一条是“以孝治天下”,汉朝选官都是选“孝廉”,由此可知孝道在汉朝的地位。

皇帝作为天下人的标杆,自然也要在孝道一途做出榜样,从生到死都得是榜样。

汉朝对逝去皇帝的官方称呼,也都一定要带“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

要能做上皇帝,首先是父亲要亡故,而母亲却可能活着。

所以,汉朝的皇帝们当上皇帝后,在孝道上要表现给臣民看的,就是要对母亲尽孝。

这种国策和道德约束,使得汉朝的皇帝们,绝大多数都对太后们的一些行为不予干涉,以免受到不孝的指责。

在这种氛围下,太后们要干政,皇帝们也不好公开反对,他们无法承受跟太后们翻脸后的道德指责。

汉惠帝执政时期,吕太后残酷对待戚夫人,汉惠帝宁可自我放弃,却不敢公开指责母亲。

汉景帝执政时期,窦太后因儒生辕固不喜欢黄老著作,罚他去跟野猪搏斗,汉景帝也只是给辕固提供对抗野猪的武器而已,却无法反对或制止窦太后的荒唐做法。

就连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执政初期,在窦太后还活着时,他都只能老老实实地装怂。

以上事例说明,汉朝的皇帝们,在“孝”的制约下,无法对太后们干政做出最强烈的反抗,即使权力被分走,皇帝们也大多默认。

三:子幼母壮,太后合理干政

当初,汉武帝深知太后干政对皇帝权力的影响,临终前主动给选定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解决麻烦,杀掉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子幼母壮,权力落到太后手中。

但汉武帝能帮助汉朝的后代皇帝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一世的问题,子幼母壮这种现象到了东汉的中后期,还是持续出现。

东汉中后期,因为权力斗争,皇位更迭频繁,很多时候都是幼帝继位。

如孝殇帝出生百天继位,孝冲帝不到2岁时继位,孝质帝7岁继位,孝安帝13岁继位,等等。

如此一来,太后们不管是不是继位皇帝的生母,都自然而然有了干政的借口。

四:皇帝看重外戚,太后们水涨船高

在汉朝的权力结构中,外戚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两汉的皇帝们都喜欢重用外戚。

原因是,皇帝需要外戚帮助维护皇权,需要外戚帮助皇权制衡世家大族和勋贵家族。

卫青霍去病是外戚,霍光是外戚,连王莽和曹操都是外戚,外戚在汉朝时的作用无比巨大。

能成为外戚,自然是借助家中有女人在后宫中受到重视,成为皇后或太后。

太后们是外戚跟皇权之间的中间人或桥梁,太后们即使自己表面上不干政,也能通过被重用的同族外戚轻易达到目的,发挥影响力。

因此,外戚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性不降低,汉朝的太后们就会一直水涨船高,轻松地玩后宫干政。

五:汉朝太后们自身的自我约束力小

除了上述所讲的汉朝太后们能干政的理由,汉朝太后们喜欢干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且汉朝的太后们,主要是西汉的太后们,自身的自我约束力不高。

西汉时期的太后们,大多出自小门小户。

如开国皇后吕后就出自小地主家庭,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皇后干脆就是歌妓出身。

这是因为,西汉的皇帝们,对世家大族比较警惕,无意更多地帮助他们提升影响力,宁愿找小家族或平民家族出身的女子为后。

然后,再借助这种出身的外戚们对权力、富贵的渴望,利用他们来制衡世家大族。

汉朝时读书受教育不像后世那么方便,至宋朝时,普通殷实家庭也能供养子女读书受教育,但在汉朝,读书是要花费大代价的,一般小户家族根本承受不起。

因此,汉朝男子受到完整教育的都不多,更不要说女子了。

相应的,小户家族出身的女子,在受教育程度上,天然就不如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

也就是说,她们的综合素质不如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在道德上和权力上的自我约束力也小得多,她们渴望获得权力。

东汉的情况复杂一些,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实际需要,开了主动跟世家大族联姻的头。

因此,东汉时期的皇后、太后们,有很多是出自世家大族,她们对权力的把持,很多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够,而是因为家族需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时候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和现代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文化,汉代永远是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很多中华文化的符号都与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年也是一样。在早期的夏朝制定的夏历中,一年是以正月为开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月,变成十一起为一年之始。汉初沿用秦制,秦朝认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开始定在十月。一直到汉武帝

  • 袁绍四世三公而曹操是白手起家 曹操军事实力是如何远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

  • 朱元璋的得力幕下范常平时是如何体恤百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朱元璋的得力幕下范常的故事。范常是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得力部下,出生在滁州,当老朱带着一支军队南下进攻滁州,并在当地驻军的时候,范常带着自己所写的一些策论来投靠,希望能够辅佐他一起打拼天下

  • 唐朝时期为何经常出现诡异事件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唐朝经常发生诡异事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作为古代王朝中最为开放的朝代,也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朝代,女子地位空前提高,她们可以离婚再嫁,也可以外出赚钱。同时因为杨贵妃的丰腴之美,造就了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变化,很多人学习历史,特

  • 项羽死后被五个人分尸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项羽死后还被分尸,得到他残躯的五人下场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本以为乌江自刎,英勇赴死就是西楚霸王的悲壮结局,却不曾想,赴死之后的遭遇,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这五个人分别是谁:王翦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

  • 萧仲恭和耶律余睹是谁?靖康之变中他们扮演着什么角色 ?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可以说是北宋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靖康之变时,金国是连续两次攻宋,两次都有充分的借口和理由,可以说宋朝在武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把外事活动也搞得一团糟。金国第一次攻宋,是指责宋朝接纳受金国委派镇守平洲的叛将张觉,虽然张觉被宋朝大臣斩杀,并

  • 历史上刘禅投降曹魏之后,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刘禅并非明君,他能力有限,所以面对强敌,直接选择了投降,那么他投降曹魏之后,生活过得怎么样?其实他后来的生活过得还不错,至少比南唐后主李煜强多了。三国是一个群英争雄的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毋庸讳言,英雄的争斗,往往会给普通人带来更多伤害。尤其是这样的战争,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 朱棣麾下悍将郑亨五次北征,吊打阿鲁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朱棣麾下悍将郑亨五次北征的故事。郑亨是明朝初年,朱棣麾下的一个悍将,出生合肥,他的父亲叫作郑用,在洪武朝的时候,当了一个小小的大兴左卫副千户。后来感到年龄逐渐上去之后,便主动漫画向朝廷请求辞职回乡养

  • 传闻赵庸是因为扶了朱元璋一把而被老朱弄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赵庸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名将,传闻赵庸是因为扶了朱元璋一把而被老朱弄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们所处的年代正值元朝末期,天下大乱,起义军蜂起,为了保卫一方百姓的平安,兄弟两人在巢湖结寨自守,并训练水军。然而老是自守终

  •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本打算击杀刘邦,但在鸿门宴上,却没有听取范增的建议,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鸿门宴会上,亚父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并不断地摸他佩戴的玉珏,暗示项羽该动手了,应该趁此良机,一举杀掉刘邦,但项羽却始终默然不应。就在前一天,项羽已经下令,全军好好吃一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