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何要鼓励分家呢?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何要鼓励分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95 更新时间:2023/12/20 9:13:35

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确实功不可没,是秦国无论如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大事记。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富国强兵,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左庶子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开始第一次变法,变法涉及的内容有“连坐法”、设立军功制、奖励农耕等,其中还有一项是“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现在男婚女嫁后一般都会跟父母分家居住,这已成为常态,称之为成家立业。先秦时代却不是这样的,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才是常态。古人聚族而居,今人分家而立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目的有三:其一、分家而立增加户口,户口多了税就多了;其二、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治理的威胁;其三、移风易俗,增加秦国的明程度。

两次变法中关于家庭的改革就是为了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为“别籍异财”的核心家庭,说简单点就是现在的儿子成家后和父母分家而过,那么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商鞅在做了十年秦相后和赵良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这个可以算作商鞅主张别籍异财的一个好处,即推进了秦国的文明化,秦人自非子被周孝封在秦地成为周王朝的附庸开始就一直和西戎打交道,虽然不能和平共处,严格说来一直是在争地盘,因此,秦人也沾染了很多西戎人的习俗。父子无别,一个家庭的成员是很多的,他们同室而居,文明开化程度低。因此,商鞅的改革确实改变了这种状态,让秦人的文明程度逼近中原文明。但这只能算是变法后的一个好处,商鞅实行这种变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这个。

战国时代国家收税不是按人来收的,而是按户来收的,也就是按户征税。如果一个家族数代不分家,几世皆同堂,那么国家的人口虽然增加了,但是户口数却没有增加。

户口数不增加,那么国家的税收就少,国家税收少那么国就不会富,兵就不会强。商鞅变法后规定的法定税收是十五分之一,也就是6.67%,每户人家的收成6.67%要上交给国家,另外还有兵役、劳役等等徭役需要百姓承担。数代同堂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交税时却按一户人家的正常收成交税,这样就会导致全民偷税漏税。商鞅变法后,男女必须在归定的年龄内结婚,然后分家立户,严禁数代同堂不分家,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先秦时代宗族的力量很强大,同一姓氏往往结寨而居,自成一体系,一村或者数村皆为一姓。这些村里的事务皆由族老管理,族老的权力很大,他们对族人有生死赏罚大权,类似于一个土皇帝。

宗族的存在往往会引发大规模内斗,也就是说这些宗族为了争地、争水往往会组织全族与别族私斗,这种私斗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秦人内部仇杀惨烈,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私斗。东方六国讥笑秦国愚昧莽荒,说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国战,也就是秦人私斗时不惧生死,在战场上打仗却时却喜欢做逃兵。商鞅变法后,拆大家为小家,拆宗族为国治,基层治理权收归国家,私斗者死,仇杀者斩,民事诉讼皆归国家法律决断。

秦国由于穷弱,几代不分家,数世皆同堂,为的是抱团取暖,因此秦国乡村萧瑟,城市肮脏无序。商鞅变法后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人口数量分给百姓人家,从而改善了秦国的经济状况。在经济条件具备后,商鞅强制各家分户,父子不得同居一室,兄弟要各立家业,聚小户为村落,聚村落为市邑,改变了秦国的乡村城市面貌。

《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当时的鲁国、卫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虽引领天下文明,商鞅治秦二十年,使得秦国文明程度到达鲁国的水平,确实不容易。

其实,商鞅实行这种别籍异财的制度,最根本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当初商鞅从魏国慕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他准备了三套方案要说服秦孝公重用他,在他三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分别说以“帝道”、“王道”和“霸道”,秦孝公很明显的只对“霸道”感兴趣,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实现秦国的强盛,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两个人的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富国强兵,变法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个目的展开的。

商鞅变法之前,准确来说应该是战国之前,一般都是“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中的核心小家庭是不独立的,即大家长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父亲,儿子即便娶妻生子了也不算独立,没有独立的土地和财产,这样建立起来的制度使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观念深重,而且有一点是,当时的服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即一个家庭只需出一人来服役,除非发生重大的事件的时候,家庭中另外的余子才会服役,赋税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大家庭制度逐渐落后,最明显的是,大家长逐渐养不起一大家子人口了。家庭中的其余男劳动力往往变得懒惰,只想靠着大家长养家,这就如同如今的啃老一族,自己不愿意上班干活,就靠着父母养老。因此分家成别籍异财能改变这种局面,让所有的劳动力都加入到农耕劳作中去,有利于国家发展农耕经济。

而商鞅的最主要目的还在于增加国家的赋税和服役人口。将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户数增加,服役人口也增加,这对于富国强兵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最主要的就是为秦国增加赋税和服兵役的人口,而这项制度的好处还不仅仅如此,核心家庭便于管理,农耕经济也得到发展,同时,秦人戎化的习俗也得到改变,中原文明化靠近。等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王朝太后执政,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历史上,汉朝的太后干政情况很严重,这种权力现象几乎一直伴随着汉朝,随着汉朝生,也随着汉朝亡。从西汉初的开国皇后吕太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最后到东汉末的何太后,这些女人们在汉朝的权力生态中,都占据着重

  • 汉朝时候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和现代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文化,汉代永远是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很多中华文化的符号都与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年也是一样。在早期的夏朝制定的夏历中,一年是以正月为开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月,变成十一起为一年之始。汉初沿用秦制,秦朝认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开始定在十月。一直到汉武帝

  • 袁绍四世三公而曹操是白手起家 曹操军事实力是如何远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

  • 朱元璋的得力幕下范常平时是如何体恤百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朱元璋的得力幕下范常的故事。范常是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得力部下,出生在滁州,当老朱带着一支军队南下进攻滁州,并在当地驻军的时候,范常带着自己所写的一些策论来投靠,希望能够辅佐他一起打拼天下

  • 唐朝时期为何经常出现诡异事件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唐朝经常发生诡异事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作为古代王朝中最为开放的朝代,也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朝代,女子地位空前提高,她们可以离婚再嫁,也可以外出赚钱。同时因为杨贵妃的丰腴之美,造就了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变化,很多人学习历史,特

  • 项羽死后被五个人分尸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项羽死后还被分尸,得到他残躯的五人下场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本以为乌江自刎,英勇赴死就是西楚霸王的悲壮结局,却不曾想,赴死之后的遭遇,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这五个人分别是谁:王翦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

  • 萧仲恭和耶律余睹是谁?靖康之变中他们扮演着什么角色 ?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可以说是北宋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靖康之变时,金国是连续两次攻宋,两次都有充分的借口和理由,可以说宋朝在武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把外事活动也搞得一团糟。金国第一次攻宋,是指责宋朝接纳受金国委派镇守平洲的叛将张觉,虽然张觉被宋朝大臣斩杀,并

  • 历史上刘禅投降曹魏之后,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刘禅并非明君,他能力有限,所以面对强敌,直接选择了投降,那么他投降曹魏之后,生活过得怎么样?其实他后来的生活过得还不错,至少比南唐后主李煜强多了。三国是一个群英争雄的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毋庸讳言,英雄的争斗,往往会给普通人带来更多伤害。尤其是这样的战争,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 朱棣麾下悍将郑亨五次北征,吊打阿鲁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朱棣麾下悍将郑亨五次北征的故事。郑亨是明朝初年,朱棣麾下的一个悍将,出生合肥,他的父亲叫作郑用,在洪武朝的时候,当了一个小小的大兴左卫副千户。后来感到年龄逐渐上去之后,便主动漫画向朝廷请求辞职回乡养

  • 传闻赵庸是因为扶了朱元璋一把而被老朱弄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赵庸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名将,传闻赵庸是因为扶了朱元璋一把而被老朱弄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们所处的年代正值元朝末期,天下大乱,起义军蜂起,为了保卫一方百姓的平安,兄弟两人在巢湖结寨自守,并训练水军。然而老是自守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