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历史上,曹操真的残害了吕伯奢一家吗?

真实历史上,曹操真的残害了吕伯奢一家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89 更新时间:2023/12/6 20:55:39

真实历史上,曹操真的残害了吕伯奢一家吗?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品评曹操的人品。同样在《三国》中,吕伯奢一家被杀,引发了千年争论。主流的说法是吕伯奢一家冤死于曹操之手。

一、《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之死

曹操残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之中。彼时曹操正与放过自己的县令陈宫一起逃亡,身后是董卓派遣的追兵。

在一同逃亡多日后,曹操与陈宫到达了成皋地界。那天,天色渐晚,二人急需寻到落脚之地。情急之下,曹操想起此地住着父亲曹嵩的一位结拜兄弟。他提议前去借宿一晚。

陈宫与曹操满怀希望前去。

曹嵩旧友吕伯奢见到曹操之后,似乎很有长辈的那种关心:“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在曹操说明陈宫对自己的帮助后,吕伯奢对陈宫露出了友好。随即安排陈宫与曹操一同在自家休息。

随后,吕伯奢进入屋内,过了很久才出来。

“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吕伯奢告知陈宫之后,骑上自家的小毛驴匆匆离开。

或许出于对父亲老朋友的信任,再加上逃亡时的狼狈,吕伯奢出门后,曹操与陈宫歇在屋中自顾休息,心里并没有多想。

其实,危险正在靠近疲惫不堪的曹操。屋后传来了磨刀声!曹操的神经立马绷紧起来。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曹操下意识怀疑起了吕伯奢一家。

“缚而杀之,何如?”吕伯奢家人的这句话,突然让曹操心弦紧绷。与其束手就擒,不如先下手为强。曹操同陈宫一道直接把吕伯奢家中的八口人斩尽杀绝。

吕伯奢家中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就在曹操长吁短叹之际,却发现厨房中绑着一只猪。

“缚而杀之”!莫非是吕伯奢和家人商议杀了这头猪来款待落荒而逃、满身疲惫的曹操和自己?陈宫当即就觉得这是曹操误杀了好心的吕伯奢一家。都怪曹操太多疑!

吕伯奢的家人已死,陈宫和曹操匆匆离开。然而,出行两里地后,吕伯奢手里提着瓜果蔬菜,驴鞍上挂着两瓶酒迎面而来。

为何不等我回来就离开?吕伯奢问曹操。“被罪之人,不敢久住。”曹操回答。

“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吕伯奢挽留曹操,很有长辈风范。而曹操只顾策马离开。

随后剧情又发生转折。曹操在走了一段距离后突然冲向吕伯奢,并质问:“此来者何人?”吕伯奢还未作任何回答,曹操的利剑就已经把他砍倒……

陈宫很是不满,质问曹操为什么这么无情。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口出此言。

二、曹操杀吕伯奢的历史疑案

曹操杀吕伯奢一案被定义为是一场冤案,是曹操的误杀,最主要的还是“官方”对此作了认定。在曹操斩杀了吕伯奢家中八口人后,陈宫就抱怨:“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而在曹操掉头斩杀吕伯奢后,陈宫更是斥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随即,陈宫就把曹操与董卓并称,意图除掉曹操。

但历史的真相真如《三国演义》所写的这般?首先《三国志》对陈宫并无太多描写。其次裴松之引《鱼氏典略》补注了陈宫的生平,但丝毫未提陈宫曾做过县令,或好心放走了曹操。因而把《三国演义》中的“陈宫”对“曹操”的控诉当做是历史,几乎没有说服力。

那曹操击杀吕伯奢一家人,这件事又是否真实呢?

裴松之引用了另外三本著作以说明。《三国志·魏书》记载:“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则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又说:“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从这三则材料,尤其是作为正史的《魏书》来看,曹操斩杀吕伯奢一家确实极有可能是真实事件。但斩杀的原因,正史上说是吕伯奢的家人先动手,其他则说是曹操太多疑。因而曹操杀吕伯奢一案,最大的疑点还是曹操的动机。只可惜留存不多的相关史料都莫衷一是,常常让人们陷入云里雾里。

至于罗贯中在第四回就给曹操安排这个彰显他多疑狠毒的剧情,无外乎还是“尊刘反曹”的思想做了主导。不管真正的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是不是因为多疑,罗贯中大抵都会写这么一出。

曹操除掉父亲老朋友吕伯奢一家,是吕伯奢咎由自取,还是曹操之误?在《三国演义》中很难找到证据。

历史从来不缺乏奸诈之人,但历史绝对不全是奸诈之人。评价曹操,我们更需要多视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对蜀汉灭亡应该负责人的到底有哪些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蜀汉灭亡应该负责人的到底有哪些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诸葛瞻诸葛瞻是丞相诸葛亮之子,由于父亲诸葛亮的名声,再加上他才思敏捷,聪明伶俐,诸葛瞻在蜀汉也被寄予厚望,并承袭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但其实,诸葛瞻的真实能力却名过其实。他先是上表蜀主刘禅,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应当削夺他

  • 孙权疑心非常重,为何却信任诸葛瑾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大哥,但是在才华上他却远远不如诸葛亮。投到了孙权阵营以后的诸葛瑾被孙权任命为大将军,得到了孙权前所未有的宠信和爱护,却没能像自己的弟弟诸葛亮一样成为吴国的中心人物,反而达成了“屡败屡战”的成就。诸葛三杰中的“猛虎”像“病猫”诸葛家的三兄弟分到了魏蜀吴三国,分别效忠了不同的主君,但其中

  • 宋朝时期的结婚是什么样的 整个过程和古装剧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宋朝人的结婚仪式竟然不拜天地,当天不拜父母,新媳妇也不顶盖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生活在北宋的京城开封是件很幸福的事,左邻右舍之间每天互相送茶,互相询问,遇到喜事或丧事,邻里都会涌到他家相帮。不认识的人被官府拘捕了,有些市民就主动去官府说话请求宽恕,有时还自己

  • 鲁肃葬在了哪里?他的陵墓为何有五处之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鲁肃葬在了哪里?他的陵墓为何有五处之多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周瑜死后,鲁肃接替了他的位置,代领其军,为东吴鞠躬尽瘁,出力不少。尤其是在吴蜀联盟这件事情上,他的功劳当居首位。公元217年,鲁肃因病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也前来为其举哀。以上这些都是正史中明

  • 吕公与县令交好,为何他反而将吕雉嫁给亭长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公,姓吕名文,字叔平,战国末年单父人,是汉高后吕雉的父亲,汉高祖刘邦的岳父,善于相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原是单父人,因躲避仇家,举家搬往沛县。吕家之所以会从单父搬到沛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沛县县令与吕后的父亲交好。而沛县县令之所以愿为吕后一家提

  • 历史上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谁才是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尉迟敬德和秦琼都是李世民手下大将,那么历史上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谁才是最大的功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琼,年轻时就以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他开始在隋朝做官,后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

  • 刘邦当时只是个亭长,为什么能把吕雉娶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一年,吕雉一家人为了躲避仇家,应沛县县令的邀请,由老家单父迁居到沛县。据吕雉的母亲吕媪说,沛县县令有意娶吕雉,但吕雉的

  • 百越是个不毛之地,为何秦始皇执着攻打这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秦朝,秦国能够灭六国,自然是各方面实力都很强,特别是军事实力方面。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秦始皇也有吃瘪的时候,那就是秦朝对百越发动的战争,这场大战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前后三次发动的针对百越的长达十年的战争,结果最后却没把百越打下来,反而让

  •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很小就有诗才,但是黄巢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不中。后来爆发了黄巢起义,很快就被唐朝镇压,黄巢兵败身亡。那么他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黄巢少有才名,五岁就可以写诗,不仅如此,史书记载黄巢善于骑马射箭,善于击剑,由此可见,黄巢能文能武,非寻常之人。《新唐书黄巢传》记载:

  • 曹操的头疼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和吕布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头疼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和吕布有关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后来吕布更是趁曹操攻打陶谦之时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差点端了曹操的老巢,两人在濮阳连番大战费了好大的劲曹操才把吕布赶到了徐州去,最后和刘备联手终于攻破了下邳城剪除了吕布这个心腹大患。《三国演义》中对吕布和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