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为何会维持八年才被平叛?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为何会维持八年才被平叛?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39 更新时间:2023/12/23 0:13:41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战场上出现的诡异的事件很多,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发生的一次诡异事件,却让人疑惑不解。

唐肃宗元年(758年)八月,唐朝九个节度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围歼安庆绪。先是在获嘉打败安庆绪,斩首4千人。接着在卫州,郭子仪等人用计大败安庆绪,斩首4万人。同时还获得叛军十万甲胄,杀掉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再接着,安庆绪收拾残军与唐军作战,唐军又斩首安庆绪3万人。

唐肃宗二年(759年)二月,安庆绪不得不逃入相州(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城里。安庆绪弹尽粮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接着,郭子仪引水灌溉相州,相州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破城了。

这时候,史思明率军前来救援。当时史思明的人数还是不少的,有30万大军。不过,唐军是九路节度使,人数更多。唐军和史思明军队在交战过程中,一开始打得比较胶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思明的军队渐渐落于下风。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史思明一定会被打败。就算不会被完全消灭,但是救相州的计划也就落空了。安庆绪肯定也就死了。安庆绪一死,九路节度使围攻史思明,他也不会坚持多久了。

然而,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这样一来,唐军只得撤退,史思明也逃走了。但是史思明逃走,实际上称得上是反败为胜。最重要的,还是相州之围被解,安庆绪活了过来。这样,“安史之乱”又继续往前推进,再延续5年,一共打了八年才结束。

对这件事,《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记载的:“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另外,《新唐书》和《旧唐书》也做了类似的记载。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事情呢?

当然了,我们不否认当时可能确实出现了一场大风,但是,一场大风就吹散了一场战争,这确实是咄咄怪事。

所以,很可能这并非是自然现象造成的,而是人事造成的。为什么是人事造成的呢?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于是他成为天下共主,肩负起了带领天下兵马,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

不过,唐肃宗毕竟能力有限,他也不是军事指挥官,不可能调集天下兵马指挥作战。而当时唐朝的平乱,实际上是各节度使自发起来,带着各自的人马进行的。这样做,虽然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样子,但是,却也因为缺乏统一指挥,显得有些一盘散沙。

唐肃宗当时最好的做法,是确立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由这个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调度。全国各节度使形成一盘棋,这样才能做好协调配合,协同作战。但是,当时唐肃宗却以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劳都比较大,不好选择为由,没有确立兵马大元帅。

其实,这并不是唐肃宗真实的想法。唐肃宗之所以不愿意确立一个兵马大元帅,是因为他担心确立了这么一个大元帅后,这个人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这样的话,就算平定了“安史之乱”,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安史之乱”。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各军无法协同配合的现象。唐肃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让他身边的亲信宦官鱼朝恩来协调。鱼朝恩懂得什么,他怎么可能指挥打仗?同时,那些将军们也不服他,不愿意听他的指挥。

因此,可能当时确实有一场大风,不过,这场大风并没有记载的那般厉害,但是,那些节度使们可不愿意在风中瞎打。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都赶紧命令自己的部队撤退。也因此,一场好好的围歼战,就这样被一场风给“吹散”了。

节度使们都纷纷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自己的藩镇,史思明松了一口气,安庆绪活了一条命。

这场围歼战被风吹散以后,鱼朝恩把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认为是郭子仪的兵力没有及时到位的缘故。实际上,郭子仪是这场战斗中,是出力最多的一个。但是鱼朝恩为了打击他,因此这样污蔑他。而唐肃宗趁机夺了郭子仪的兵权。直到后来,“安史之乱”无法平定,唐肃宗不得不又让郭子仪出山。

同时,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最终“安史之乱”平定了,但是唐朝出现的矛盾反而更多,更不好解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为何陈胜要杀害吴广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暴政就会有起义,这也是朝代更迭中必不可少的一段历程。“伐无道,诛暴秦”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口号。秦二世的残暴和挥霍无度葬送了秦王朝的大好前程,这也属于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当时诸侯国都不堪朝廷的负重统治,但谁都不想出这个头,是陈胜和吴广揭开了大动乱的序幕。陈胜

  • 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都是被视为正统 东吴为何是一个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明明是三国并立,相对于曹魏、蜀汉,为何没人尊东吴为正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历史上,从最早的尧舜禹禅让开始,就有一种叫作“正统”的标签,每一代王朝都要拥有这个标签,才会得到人民和文武百官的支持。从秦灭周取九鼎之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正统的问题,新兴朝代往

  • 军机大臣到底是什么职位?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宫戏中有一个职位叫做军机大臣。虽然军机大臣他也是皇帝的狗腿子,但是这个狗腿子可不是一般的狗腿子,军机大臣这个职位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和珅就曾经当过军机大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职位所掌握的权力和内阁甚至六部九卿也一点不差。甚至可能都已经像是宰相一样,而军机大臣的设立也是在雍正年间才开始的。在

  • 朱棣第一次北伐遇到了粮食危机,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朱棣第一次北伐,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却遇到了粮食危机,军中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没有足够的粮食可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在永乐七年二月份的时候,朱棣派遣使节前往北方大漠,想要和蒙古鞑靼部约好一起相安无事。没想到人家根本一点都不领情,还反手就将使臣给残忍杀害。朱棣为之龙颜大怒,当即派遣淇国公

  • 古代妃子长相为何美貌者少 古代选妃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妃子貌美者少,因选拔标准并非外貌,而是祖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受很多艺术作品的影响,现在很多女孩都爱做梦,幻想着和古时候的王爷来一场梦幻的偶遇,然后被收入宫里,成为王妃。但你知道那时候的选拔要求是什么吗?是只要好看就能行吗?其实受到这

  • 汉朝时期为何会有官奴婢的存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奴婢并不像如今的佣人一样具有人权,而是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奴婢,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古制本无奴婢,即犯事者或原之。臧者被臧罪没入为官奴婢。护者逃亡护得为奴婢也。”两汉时期,随着商业资本的增长,土地兼并的严重,赋役负担

  • 清朝末年,总督为何成为地方最有军权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历史上,划分地方官军权,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军权不仅关系到军队调动、武将任命,更影响军饷财政等一系列问题。站在清朝的立场而言,他们需要赋予地方一定的军权,方便地方完成公务。同时防止地方军权过大,对朝廷产生反噬。清朝在授予地方军权时,表现得极为克制,尽量让两个诉求可以达到平衡。清朝有八旗、绿营两支

  •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夏原吉给朱瞻基出了个什么的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夏原吉给朱瞻基出了个什么的主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洪熙元年五月份,仁宗皇帝朱高炽病重,不久后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当时皇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接到讯息后立马火速赶往北京。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向来自视甚高,当朱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出了杀兄弟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那么当时为什么没有大臣支持李渊,谴责李世民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又给李世民兵权,让他四处征伐,平定天下。随着李世民功劳与声誉日隆,太子、秦王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激烈,不可调和。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

  • 古代皇帝赐死大臣的时候 大臣不想死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皇帝要赐死大臣,如果大臣不想死怎么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古装电视剧,里面的皇帝说一不二同时恩威难测,往往很多当官的被赐死后都不敢有任何的怨言,默默的选择接受这一切。但是任何动物天生的本能就是畏惧死亡,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不想死吗?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