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赐死大臣的时候 大臣不想死怎么办

古代皇帝赐死大臣的时候 大臣不想死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3/12/5 3:15:39

对古代皇帝要赐死大臣,如果大臣不想死怎么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古装电视剧,里面的皇帝说一不二同时恩威难测,往往很多当官的被赐死后都不敢有任何的怨言,默默的选择接受这一切。但是任何动物天生的本能就是畏惧死亡,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不想死吗?那些不想死的人,皇帝会直接杀死他们吗?答案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个世界上有比死亡更加可怕的事情,而且还不止一样。一起了解一下光阴长河中,那些“君要臣死,臣拒绝赴死”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汉朝有很多知名的外戚,其中一个叫薄昭,是汉文帝的亲舅舅,当年汉文帝能够当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薄昭冒着生命危险去长安了解情况。所以汉文帝实际上对薄昭非常照顾,给他封了侯还给了他兵权。但是这个人不仅仅是骄奢淫逸,而且到处安插亲信,想要效仿吕氏干涉朝政,这让汉文帝很恼火。

在一次当众杀害朝廷使者之后,汉文帝决心要杀他,但是还是念情面的,劝他回家自杀。这个薄昭比较怕死,回家后没有自杀,一直躲在家中,汉文帝又是强调以孝治国,不好直接动手。为了逼死薄昭,汉文帝轮番派出官员,直接去薄昭家里,也不干其他的,全部去哭丧,给薄昭哭丧。以丞相为首的文武百官,轮流去薄昭家里哭丧,日夜不停。最终薄昭实在顶不住了,在家里自杀了,这丧总算是发了出去。汉文帝算是比较“仁慈”的,只是给薄昭心理压力。

三国时期的孙权曹操也从汉文帝手上学到了这招,一个逼死了大都督陆逊,一个逼死了手下第一谋臣荀彧。陆逊在史书上的记载是病死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在他病死之前发生了什么。孙权的哥哥孙策在占领江东的过程中,对陆逊家族比较残忍,杀了很多人,后来夷陵之战孙权又不得不用陆逊,连女儿都嫁给了陆逊,但是始终担心陆逊报复。

为了消除陆逊这个隐患,孙权派大臣轮番前往前者的驻地,这次不是哭丧,是去“骂”他,指责陆逊。跟薄昭一样,陆逊也没能顶住这种持续不断地羞辱,都是体面人,不久就死了,这肯定不是自然死亡。荀彧的情况简单点,曹操只是给他送了一个空食盒,暗示了他一次,前者就选择了自杀,脸皮还是太薄。只不过荀彧自己也清楚,曹操为了封王要杀他,他厚着脸皮也是难逃一死,也就不用再多加一些流程。三国距离汉朝毕竟是近,曹操和孙权肯定都是看过汉文帝杀薄昭的故事,学到了精髓。

汉文帝以及他的这些“徒子徒孙”都算是比较文明的人,在面对一些不那么想死的臣子,做事还是留了一线。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这位就是文景之治的“景”。汉景帝的时候发生了七国之乱,在整个平定诸王叛乱的过程中,周亚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叛乱平息之后,周亚夫这个人有点开始“飘”起来,让汉景帝很不高兴。

这个时候汉景帝就对周亚夫动了杀心,趁周亚夫给自己买盔甲的时候,派人诬告他谋反。周亚夫的脾气也很暴躁,坚决不承认自己谋反,并且拒不认错,更别说自杀了。汉景帝也不客气,直接把堂堂丞相关进了大牢,对他开始用刑,各种酷刑轮番上场。到最后,这位勇猛无敌在七国之乱中眉头都没皱一下的大将军,硬是撑不住,开始绝食。绝食的原因很简单,他受不了了,这个时候一心求死。

不得不说,汉景帝这个人确实很不厚道,当年做太子的时候就砸死了吴王的儿子,直接为后面的七国之乱埋下伏笔。现在又对七国之乱绝对的功臣下次狠手,这一点跟他父亲完全不一样,文帝还是比较文明的。

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的刑罚,这个东西其实不了解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些刑罚你看了真的会生理不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有一本著名的小说叫《檀香刑》,里面列举了六种刑罚,光看文字已经是毛骨悚然,可想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有多痛苦。即便是周亚夫这种身经百战,见惯了生死的猛将,也撑不了几天。

当然,还有一种比酷刑更加折磨人的方式,那就是拿家人做威胁。二战的时候,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元帅,叫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很多人应该听过他的名字,他就是服毒自杀的,而服毒的原因就是希特勒要他死。

当时隆美尔被怀疑和刺杀希特勒的案件有关系,希特勒希望这位元帅能够体面的死,直接派了一队“盖世太保”去他家里。明确的告诉隆美尔,他自杀后名誉和家人都不会受损,如果他拒绝自杀,将移送他到军事法庭,不仅仅是名誉受损,他家人的安全也得不到任何的保证。在这种威胁下,隆美尔没有选择的余地,最后服毒自尽。

当事人双方权力不对等的时候,赐死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拒绝的代价是比死亡更加可怕的结局。所以古代才总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他们有多忠诚,也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没有第二个选择,他们只能接受。否则结局就是薄昭、周亚夫这样,死了还不体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时期的穿衣是什么样的?有何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由刘邦建立。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这个朝代产生的文化、礼仪、服饰、制度、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介绍汉朝的宫廷服饰,可以称为汉服。不过,本文要描述的,只是狭义上的汉服,单指汉朝这一朝的宫廷

  • 古代士兵打仗一打就是一天 古人一天都不吃喝拉撒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冷兵器时代,战争一打就是一天,士兵们不吃喝拉撒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在影视剧或者各种古籍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双方大军数十万人来了一场大决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双方你来我去相互拉锯作战互有输赢,期间将士们都十分拼命,统帅们更是运筹

  •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下场都很惨吗 有没有人能够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被废掉都结局凄凉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立刻就需要人来继承皇统的,否则将朝纲大乱。而“太子

  • 李世民死后留下众多妃子 李治又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留下众多妃子,该怎么处理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他留下的众多妃子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史书记载:太宗身后十五妃,艳绝天下众色殊,李治即位皆不取,惟有武媚入罗帷。”可见,李治对老爹的女人是不敢兴趣的,惟有武

  • 三家分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何其他诸国没有发生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自文公开创霸业,襄公继业,一跃成为春秋强国。但是,襄公死后,晋国中衰,实力一度不及楚国,虽有悼公复霸,而悼公早亡,晋国始终达不到文襄之时的强盛。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公族专权,正因此,才导致了最后的“三家分晋”。晋国的公族并非是指的其姬姓王室成员分支,而是指的其国内掌权的大臣以及其衍生的庞大家族,

  • 古人喝茶之后丢下碎银子就走 老板为何没有说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为何喝完茶,客人随便扔下一块散碎银子走了,老板也不计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小二,钱放桌子上了,”只见一位侠客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中拿出一锭大元宝放在了桌子上。小二一边喊着“好来,客官慢走”,一边跑过去

  • 孙权都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孙权为什么还要夺取整个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为何又派兵偷袭,夺回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8年,孙、刘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荆州由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两年后,孙权将荆州最主要的南郡地区“借给”了刘备,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然而,孙权却并没有放弃荆州的想法,他先

  • 朱升是如何帮助朱元璋赢得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写了这样一对御联来称赞他。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升,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01助明开国说起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开国元老,很多人都会想到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可是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齐名的,有句话说的就是“三

  •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活阎罗”董卓带给了人间地狱酷刑与兵燹之祸。董卓最终被王允与吕布合力铲除。据《三国志》与《后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董卓死后被老百姓点了天灯,而被董卓迫害的袁氏门生故吏又将其挫骨扬灰。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将董卓剩余的骨骸收敛下葬(笔者按:如果《后汉书》记载属实,则董卓骸骨几乎无存,董卓墓葬或为

  • 北魏的冯太后把控朝政,为何却很少有人诟病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是男权当道的社会,男子可以主导一切,女子的地位很低。即便是如此,也出现了很多出命的女子。比如武则天,比如吕雉,他们掌握大权,以女子的身份治理天下,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古代的权利争斗一般都是很残忍的,而对于那些想登到顶层的女人来说,更是很难,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都是踩着无数的骸骨而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