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际,文武大臣都是什么表现?

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际,文武大臣都是什么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3/12/22 8:19:13

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际,文武大臣都是什么表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明朝的制度中,总兵为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总兵的职责很大,一般来说,是配合巡抚管辖一省的兵员和本省的军事行动。

经朝廷委派后,还可以在临时总督的指挥下参与外地的军事行动,特别是明末战乱时期,总兵四处征战的情况很普遍。

也有少数的省份因为特殊原因划分出两个总兵的情况,比如明末的山东省,在某一段时期内,就有山东总兵和登莱总兵两个总兵,长城上的九边防线,一边重镇(管辖200-1000公里长城防线不等)也设立一个总兵。

还有如山海关(本为九边之一的蓟镇管辖)或皮岛这样的重要关隘和对敌前沿地区,一个关城和一个小岛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总兵,明末的皮岛总兵毛文龙,因辖地孤悬海外,还有尚方宝剑和临机专断之权。

至明末。上述这些地方总兵全加起来,数量也并不多,全国大概也就二十多个总兵,基本上,除守卫北京和南京的禁军(由勋贵统领)外,明朝的地方军队全在这些总兵们的掌握中。

和平时期,在文官的压制下,总兵即使官位是正二品,也是被欺负的对象,李成梁那样特殊的强势总兵实在是很稀少,戚继光被文官们弹劾到无力反抗时,担任的实职就是蓟镇总兵(虚衔是正一品的太子少保加左都督)。

但在明末,这些被文官们鄙视的武夫们就全成了香馍馍,戡乱时期,武力当然优先。比如,祖大寿和左良玉这样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的总兵们,崇祯皇帝和文官担任的总督对他们的任性也只能听之任之。

甚至还要随时安抚他们,给他们加官进爵,强行忍受他们在朝廷和农民起义军或清军之间左右逢源给自己捞好处,以免把他们逼到清朝或李自成那边去。

可以这么说,总兵们要是全倒戈了,明朝也就完了,事实也是如此,明崇祯十六年,当李自成干掉了孙传庭,在西安正式建国后,本来还准备在官、贼两边吃香的明朝总兵们意识到大明朝完蛋了,也不再左右逢源了。

为了荣华富贵着想,在北方的大明总兵们开始集体向李自成的大顺朝投诚,李自成能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从陕西杀到北京城下,他们的不抵抗功不可没。

当然,也有极少数为明朝殉国的,比如在山西宁武关死守不退,被俘后英勇不屈,被顺军杀害的山西总兵周遇吉,不但他本人,他的夫人也在他死后,率领妇孺和顺军死战身亡,不可谓不忠烈。

至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到占领北京,在北方地区的明朝总兵们几乎全部投降,比较重要和著名的有河南总兵陈永福、蓟州(今天津地区)总兵白广恩、大同总兵姜瓖、蓟镇总兵唐通、辽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高第等。

他们的投降让李自成瞬间在名义上占有了除徐州和扬州外的整个北方。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明朝总兵们投降李自成是为荣华富贵而来,当李自成不能给予他们这些时,他们也是翻脸无情的。

李自成最后的败亡,原因有很多,但自山海关一片石败给清军后,不到一年内就丢掉了刚占领的整个北方,这些翻脸不认人的明朝总兵们同样是功不可没。

最早反水的是大家熟知的吴三桂和高第,吴三桂和高第本已把山海关的防务交给了李自成派来的唐通,高第留下辅佐接收防务,吴三桂准备带兵进京投降。

但半路上惊闻在北京的吴家被抄家,父亲吴襄遇害(实际上没死,只是被抓起来了),吴三桂转头就回师山海关,和高第里应外合赶跑了唐通,然后接清军入关。从吴三桂答应投降到翻脸,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不得已,李自成被迫亲率大军征讨山海关,和吴三桂、清军在一片石的决战,在清军出现前,是吴三桂和高第所部和李自成先行死战,最后在清军的突击和配合下,击败了李自成。

而被李自成派去守卫山海关的唐通,跟着李自成在一片石惨败,看到清军的强大,哪能不左思右想?且在李自成一路败退回陕西之后,感觉李自成大势已去,于陕西反叛,投降了清军。

白广恩同样在李自成连陕西都保不住后,选择投降了清军,大同总兵姜瓖更早,他在李自成放弃山西时,就投降了清军,不过,姜瓖曾于顺治五年反清,因孤立无援,大同坚守十月后告破,姜瓖被部下所杀。

在投降李自成的这么多前明总兵里面,只有曾在守开封时射伤了李自成一只眼睛,却得李自成承诺不追究后,才投降顺军的河南总兵陈永福奉李自成命死守太原,城破后消失无踪,或许是战死。

这些明朝总兵们以武力为准,明军打不赢李自成,他们就投降李自成,李自成打不赢清军,他们也转头就投降清军,在清初,清朝还愿意安抚他们,可到了天下安定时,也就该翻脸了,而且是用青史留名的方式侮辱他们。

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安排编纂《贰臣传》和《逆臣传》,唐通、白广恩、高第,以及清军南下时投降的刘泽清、刘良佐等前明总兵们全部进了《贰臣传》,吴三桂和姜瓖双双名列《逆臣传》。

而为明朝殉国的周遇吉却在战死地宁武得到当地百姓的建祠祭祀,还为他编出戏曲曲目广为传播。可见,世人和政治家心里都有杆秤,到底都还是褒奖忠义,鄙视投降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布武力很强,为何深陷重围的时候没能突围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武力很强,为何深陷重围的时候没能突围呢?在三国时,赵云和吕布都曾经身陷曹操重围,赵云单枪匹马突围了,而武力公认第一的吕布却冲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赵云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完美将军,有勇有谋,忠肝义胆,深得刘备信任,而吕布是三国时期

  • 马谡真的无能吗?为何诸葛亮会如此看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蜀汉阵营的失败来源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失利。因为蜀汉阵营的势力并不是很大。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应该是准备最充分的,至于其他的北伐战争与其说是为了维护汉室江山,还不如说是他的一个念想。说白了,战争是需要各种物资的。而这一次的失败对蜀汉阵营伤害是最大的。而造成这次的失利最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马

  • 刘禅在位的时候蜀汉内部的意见统一吗?有没有主和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内部都是主战派,力图收服天下,那么刘禅在位的时候蜀汉内部的意见统一吗?有没有主和派?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战派:诸葛亮、蒋琬、魏延、吴懿、马岱、姜维、夏侯霸、陈祗众所周知,诸葛亮是蜀汉主战派的代表。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

  • 汉人卖铁器给匈奴,为什么汉武帝还要重赏匈奴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匈奴在战败之后便四分五裂,其中有一部分选择融入到了中原王朝,与汉族人进行融合,但是还是受到了很多的制约,那么汉人卖铁器给匈奴,为什么汉武帝还要重赏匈奴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就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且不断的南下入侵,给当时的诸侯各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过此时的匈奴尚未具备完全战胜各大诸侯

  • 刘备仅占益州一地,为何却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仅占益州一地,为何却敢称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随后占据荆州、益州的刘备为了对抗曹丕,在大臣们的力劝之下称帝建立蜀国,紧接着孙权也随后称帝建立吴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曹丕占据大半中原势力雄厚得以称帝,孙权在江东历经三世根深蒂固得以称帝,而刘备以失荆州仅

  • 荀彧有哪些成就?为何曹操对他的评价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有哪些成就?为何曹操对他的评价极高?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91年,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荀彧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离袁绍而去投曹操。曹操大悦曰:“吾之张良也。”用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曹操除了司马懿,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谋士,是曹操心目中的“张良”,那就是荀彧。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

  • 古代读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为何都要读四书五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四书五经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其地位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崇。为什么古代读书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历史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 戚夫人到底厉害在哪,为什么能成为吕雉最大的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戚夫人,亦称戚姬,秦汉时期济阴定陶人,汉高祖刘邦宠姬,生下刘如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吕后这一辈子最恨的人是谁,那一定是戚夫人。据记载,刘邦死后,吕后大怒,将刘邦生前的宠妃全部打入冷宫,幽禁起来,而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则被吕后赶到永巷中去,和罪人吃喝拉撒在一

  • 在古代如果将军造反,那些士兵是听从谁的指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如果将军造反,那些士兵是听从谁的指挥?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指挥下面的军队,最核心的一个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信息差。因为古代的通讯手段,实在太差,所以导致下面军队的士兵,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反。只有高层少部分将领,才会知道造反的真相。但这

  • 孙权死后东吴有几位皇帝,他们的表现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死后东吴有几位皇帝,他们的表现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孙权按辈分来说,其实应该算曹操、刘备的晚辈,孙权的父亲孙坚才是和曹刘同时代的人物。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孙权是26岁,而曹操已经53岁,刘备47岁。所以当曹操220年,刘备223年去世后,孙权那时候还没有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