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号称"外姓第一将",为何最后却选择了投降呢?

于禁号称"外姓第一将",为何最后却选择了投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68 更新时间:2023/12/5 0:28:45

于禁号称“外姓第一将”,为何最后却选择了投降呢?于禁就像是那副让人恨不得扇自己耳光的牌。刚抓两圈就听张了,打到最后却点了个大炮。他的事情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只是仔细琢磨时候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儿。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于禁最早是鲍信招募来打黄巾的,后来鲍信投了曹操,于禁也就跟过来了,归王朗管。王朗跟他一聊,发现人才啊,就推荐给了曹操,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于禁。

于禁这辈子最出名的是一头一尾两场仗。他的封神之战是淯水之战。早在建安二年张绣反叛,突袭曹操。曹军被冲得溃乱,只有于禁的部队还能保持阵型。于禁在有序地撤退中发现改编的青州兵(黄巾军降卒)作乱,于是顺手给收拾了。青州兵打不过他,只好恶心他,跑到曹操那恶人先告状:于禁造反了。

曹操尚在信与不信之间,于禁又干了件不识时务的事:不来解释,反倒是深沟厚垒,布阵防御。曹操一看,这是真反了啊。这时候于禁才晃荡过来:我没反,敌人就在后面,我觉得解释是小事,御敌是大事。曹操一看,我身边还真没第二个能和你一样冷静的人,绝对帅才。

他的最后一战就是樊城的“水淹七军”。当时他带着庞德赶到樊城帮曹仁对抗关羽。曹仁负责死守樊城,而于禁率七军(三万人左右)屯于城外,与樊城成掎角之势。

只是名将也犯错误,不知地利。于禁七军屯于山谷之中,遇天降暴雨汉水猛涨,七军尽成鱼虾。而关羽却早早地准备了战船,乘势来攻。最终庞德死节,于禁投降。

于禁之死是他从东吴回到魏国,当时已经是曹丕已经称帝。曹丕一方面安慰于禁并封官,另一方面却在他去拜谒曹操陵墓时,画他投降时的情景给他看。最终于禁羞愧而死。

所以,于禁一生的转折就是他的投降,而这个投降的确让人非常看不懂。

于禁号称“外姓第一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之后,于禁和乐进就并为左右将军。当时五子良将中的其余三将和他们差着不小的级别(最接近的是张辽的征东将军,其余张郃的荡寇将军和徐晃的平寇将军,均为四品以下的杂号将军)。

印象中的于禁是个古板严厉的人。最早昌豨和他是不错的朋友。只是昌豨为人反复,对曹操降了又叛。曹操派夏侯惇和于禁领兵,昌豨扛不住夏侯惇,就向于禁投降了。众将都觉得肯定是押送曹操发落,谁知于禁不这么办,直接含泪砍了。别人说,你这是何苦。于禁说:曹操军令,对围困后投降的不予宽容。我不能因私废公。曹操知道后,反过来叹昌豨命苦:你该向我投降啊,还是不了解于禁啊!但由此更加器重于禁。

这样一个让人不爽的人最后选择偷生乞降,倒是一个典型坏蛋结局——装了半辈子,关键时刻露馅了。可还有让人奇怪的地方:

于禁是名将,百战知兵。放眼三国时代,搁哪都是紧缺人才。如果他真的降了关羽,按当时刘备的习惯,即便不给实权,肯定也会封个不着四六的将军以示荣宠。但是没有。关羽死后,于禁辗转东吴,曾和孙权并马连辔,可见孙权也是极看重的,但也没有任何表示,这很奇怪。比如马超、吕蒙之类的降曹,曹操即不封官也不加害,反而以白身朋友相待,实在难以想象。

于禁投降关羽后,其所部数万士卒得以保全,甚至耗费了关羽的大批粮草。既不杀也不用,也不遣散,这也挺奇怪。曹操收黄巾降兵组成青州军,官渡后对河北降卒则是坑杀,这是当时的常规方式,也许是关羽还来不及处理吧?

演义中关羽投降曹操时,变成“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看上去这种约三事放在于禁身上更合适:“放下武器不抵抗,换取保全降卒,而他自己不做降臣。”只因当时即便决死也无法一战。考虑到他曾经在淯水之战的经历,舍自己名节换士卒生命的事未必做不出。至于庞德力战而死,也未必不是同样的目的,如果无人力战,那投降又怎会被重视?只可惜很快关羽就死了,继而曹操也没了。当事人和能解释的人都没了,他就是浑身是嘴也没人信了。

心思阴沉的于禁遇到了更加阴沉的曹丕,最后臊死了。这说明这种名将的傲气是刻在骨子里的,只是曹丕也不知拿他该怎么办,也许是想杀杀心气先晾着,结果没成想给弄死了。

无意给于禁翻案。只是觉得黄巾、袁绍、刘备等等都搞不定的人物,曹魏外姓第一将,百战余生的于禁会忽然怕死实在奇怪。即便他摆开一个要拼命的架势,最后被擒,关羽也未必会杀他吧?只是士卒就难说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为什么会走向决裂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为什么会走向决裂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盛唐时期,不仅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期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之涣、高适、王昌龄等,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样一位

  • 戚继光的鸳鸯阵到底是什么样的 此阵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戚继光的鸳鸯阵有多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万历朝鲜战争一共打了七年,最终以明军的胜利、日军的失败宣告这场战争彻底结束。既然万历朝鲜战争打的是日本人,那么在嘉靖帝时期,戚继光打的倭寇也是日本人吗?其实啊,倭寇并不是全部都是日本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分别是由中国人

  • 一度称霸战国的魏国,为何会被秦国碾压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说到战国时期谁的实力最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秦国,因为最后正是在秦国锐士的刀剑之下,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但是战国的跨度毕竟长达二百多年,秦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强大的。事实上在战国初期,列国当中实力最强大的恰恰是后面被秦国暴揍的魏国。广纳人才,成就了魏国的战国首霸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实际

  • 曹操不杀刘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就投奔了曹操,荀彧和程昱都劝曹操杀了刘备,理由是刘备以后绝对不简单,一定要趁早图之。郭嘉不赞同,觉的现在杀了刘备,只会影响曹操的声誉,会让别的人才再也不敢来投靠曹操。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把刘备留在了自己身边。那么曹操不杀刘备,真的是因为害怕杀了刘备之后,别的人才就不来投奔自己

  • 吕蒙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还要杀了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还要杀了关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首先,吕蒙之所以要执意杀了关羽,第一个原因就是关羽得罪了孙权。对于吕蒙来说,在周瑜、鲁肃趋势后,其获得了主公孙权的重用。而为了长期获得孙权的信任,不仅要不断立下战功,更需要严格服从孙权的命令。在刘备、诸葛亮西进

  •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有多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演义》的读者有一句戏语,叫做“北司马、南诸葛”,大概是说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都是一样的心思,不管怎么忠心,但采用的方式都差不多,最终还是要走上改朝换代的路。这个当然是阴谋论,因为诸葛丞相

  •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两人风格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两人风格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潘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故又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人,西晋文学家。任司空掾、太尉掾、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薄等职。死于“八王之乱”,罪夷三族。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据《世说新语》

  • 董卓的历史评价非常差,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的历史评价非常差,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史书上对他的描写是他在陇西长大的,他在那里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羌人,而他收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响,其实他也是一个十分的勇猛的人,他的体力过人,作战的时候身上背负着两把弓,能够在奔驰的马上左右开弓进行骑射,羌人看了都

  • 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为何要复古周朝的制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为何要复古周朝的制度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一切从“新”,以“周”为榜样的王莽会失败呢?这得从他以下几个为政举措说起。一、向周代政治制度复古王莽否定了秦汉,意欲彻底回到周代制度。实际上周王朝已经在二百五十六年之前为秦所灭。“周”分为西周、东周,时

  • 为什么王莽要改制推行"禁二字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然新朝只有短短十几年,但王莽的一系列改制措施,影响了今后几百年。后人取名都用单字,也是因为当时王莽改制推行“禁二字名”。感觉王莽这个人特别喜欢改名,当时不仅是人名,就连地名也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更改,送的百姓们苦不堪言,需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适应。不过好端端的,为什么王莽要推行这样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