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瑾能力平平,为何孙权如此重用他呢?

诸葛瑾能力平平,为何孙权如此重用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3/12/21 17:58:19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重用他呢?

带兵必败的诸葛瑾

诸葛瑾带兵天分属实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就参与了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了战功,被封为宣城侯。

但是之后独立带兵就彻底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第二次曹魏围攻朱然,诸葛瑾带兵去救,半路被人烧了船;第三次跟孙权到曹魏搞事情,被司马懿击败;第四次更是没交手就跑了;第五次又被司马懿锤了。

不过别看诸葛瑾这带兵必败的属性,那是丝毫没有影响孙权对其的信任,萌叔认为原因是诸葛瑾有三个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优点。

忠诚

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诸葛家忠诚这个传统还是传承的很好的,当年诸葛亮跟随了刚起步的刘备,奉命出使东吴,孙权就有意让诸葛瑾将其留下,而诸葛瑾直言:“弟弟有了君主,就不会变节,弟弟是不会留下的,就像我不会跟他离去一样。”

正因为相信诸葛瑾的这份忠诚,即便刘备伐吴的时候,他守在南郡,有人进谗言说他通敌,孙权断然不信,因此有了和孙权“生死不易”的佳话。

不得不说,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结果两个人都还做到了言行一致,实在难得。

正直

诸葛瑾不仅忠诚,还正直,比如说帮翻求情的事,虞翻被孙权称为“东吴版的东方朔”,但是这人十分狂放,经常言语上得罪孙权,其实虞翻本身说的话没有问题,只是表达的过于激进,让人难以接受,也正因为言语问题得罪孙权,甚至差点被孙权杀掉,最后被流放交州。

即便虞翻并无大错,但满朝文武愿意为其说话的也是寥寥无几,有人是与虞翻有过节,有人是不愿与孙权作对,只有诸葛瑾不惜得罪孙权,为其多次求情,这让狂放不羁的虞翻也被这份真诚感动,给亲友写信中提到很是感激诸葛瑾的仗义执言。

试想,虞翻就好比一个能干又嘴毒的同事,平时就没什么人缘,最后得罪了领导而被处罚了,其他同事都在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会冒着被领导迁怒的风险去多次替他求情吗?并且这种求情是完全没有好处的那种,答案显而易见。

诸葛瑾为了虞翻进言,由此可以看出其为人正直的一面,对于不平事愿意直言进谏。

察言观色

都说“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话大多数人都是不爱听的,更何况君主,虞翻就是因为所谓的“忠言逆耳”而被贬到了交州,而诸葛瑾则不然,他察言观色的功夫很是了得。

诸葛瑾做事风格和他弟弟诸葛亮有些相似,那就是十分的谨慎,他每当和孙权讨论问题的时候,都会照顾到孙权的情绪,知道点到为止。

如何有跟孙权意见相左的时候,他不会立马直言进谏,反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别的问题上,再慢慢的通过引导将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地传达给孙权,而孙权也往往能够通过诸葛瑾的引导而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从而赞同诸葛瑾的观点。

比如孙权判校尉殷模死罪,很多人都为其求情,但是越求情,孙权就越生气,结果孙权发现和殷模关系不错的诸葛瑾始终保持沉默,就很奇怪的问诸葛瑾为何不说话。

诸葛瑾此时离席,神色伤感的说道:“我和殷模老家都沦陷了,生灵涂炭。我们抛弃祖坟,携一家老小,披荆斩棘的来到这里,在众多流民中能够得到主公赏识而受到庇护,不能相互监督鼓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如今殷模辜负了主公的恩惠,我反省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话。”孙权听完很是感动,就说:“我为你赦免了他。”

从这个是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诸葛瑾的情商有多高,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顶点的时候,你越跟他作对,他的负面情绪就越高涨,所以这些人越求情,孙权越生气,而诸葛瑾用一招以退为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引起孙权共情,反而化解了这次危机。

结语: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优点好像平平无奇,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忠诚的人不一定正直,正直的人不一定会察言观色,会察言观色的人不一定忠诚,而诸葛瑾却集三个优点于一身,试问哪个君主不爱这样一个会说话、会办事、又能放心使用的臣子呢?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何带兵必败的诸葛瑾在东吴可以当大将军?萌叔认为,首先,为将者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其次,胜败乃兵家常事,且诸葛瑾吃的败仗也并非都要负主要责任;最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忠诚、正直又有头脑的臣子是难得的,孙权没用错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埃及和赫梯的和平条约真的实现了和平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约公元前1269年,埃及和赫梯的和平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和约包括一个序言、九个条款以及一些说明性文件,主要的条款为:1、双方同意缔结永久性

  • 清朝宫女出宫后没人要吗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古人为何没有娶宫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规定,少女长到13或者是14岁,内务府就有登记造册,之后,一系列的面试,最后才能进宫作宫女。等宫女到了26岁左右,就会放出宫,古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宫女呢?首先,我们先说年龄问题,古代女

  • 雍正登基之夜没有守灵而是返回潜邸 雍正是想要谋杀邬思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雍正登基之夜,为何匆匆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邬思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雍正王朝》的朋友,时常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雍正帝胤禛在登基之夜,没有在康熙身边守灵,而是连夜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阴诡谋士邬思道?认为雍正是为了杀人灭口的依据大概有三点:

  • 冒顿单于杀父代立的计谋,是否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冒顿单于(?~前174年),挛鞮氏,匈奴族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末,群雄逐鹿中原,后来是项羽和刘邦两大势力对垒,刘邦最终在垓下击败项羽,登上帝位,

  • 古代公主在和驸马成亲之前 古人为何选派宫女去睡一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你真的了解古代公主下嫁驸马前,为何会先派宫女前去侍寝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导语:我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官宦人家结成亲家的同是官宦,而富商同样会找富商结亲,至于普通百姓迎接嫁娶往往也是普通百姓,但有一种身份的人例外,这个例外就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皇帝是至高无

  •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只是因为他能看穿自己心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只是因为他能看穿自己心思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里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像网络上的很多小领导一样,爱卖弄小聪明,就拼命打压同样卖弄小聪明的下属。在历史上,当然不是这么

  • 古代打仗前武将都会单挑吗 电视剧演的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前真会进行“单挑”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我们来说,武将单挑无疑是最吸引我们的场面之一了。对名将、高手之间的较量的精彩描绘酣畅淋漓,让我们大呼过瘾。而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也还是评定一部小说之中谁的武力值最

  • 项羽和项梁举兵初期,为什么没有立刻打出反秦旗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个反秦斗士,项羽的祖父项燕和叔父项

  • 刘墉与纪昀都是清朝才子,两人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与纪昀都是清朝才子,两人的关系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

  • 赤壁之战后,逃走的徐庶最有可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逃走的徐庶最有可能去了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树立进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效果。书中介绍,徐庶,颖川人,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为同乡(也正是这位同乡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惨剧),少好游侠,善击剑,师从司马徽,因杀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