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初一个小卒冒死掩埋岳飞遗体 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当初一个小卒冒死掩埋岳飞遗体 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83 更新时间:2023/12/16 4:46:47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小狱卒隗顺:冒死掩埋岳飞遗体的,守墓20年,最终结局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岳飞的遗体在他被冤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谜。

01关于岳飞遗体的几个传说地方

公元1163年,宋孝宗亲自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开始派出官方力量寻找岳飞遗体,同时准备替岳飞修筑一座庙宇。

当时的时代背景,其实是南宋为了笼络地方将官,兴兵北上。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重要的契机,岳飞重新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在皇家力量的加持下,又一次走入了人们的心中。

当年,岳飞的遗体从九曲丛祠旁于栖霞岭下。

公元1221年,岳飞孙子岳珂上奏朝廷,又将岳飞墓旁边的下智果寺改建成为了配属岳飞墓的一座专属功德寺。

在功德寺的匾额上,写着“褒忠衍福寺”五个大字,它也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杭州岳王庙。

有时候,你不能不质疑时代的罪恶,没有了生命,身后再多的殊荣又有什么意义?

岳飞曾经的梦想是北伐中原,他渴望的是替南宋王朝驱逐异族,还我华夏河山。

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相当敬仰岳飞曾经的那份忠义,朝廷又下令让岳飞六世孙岳士迪前往杭州,负责修缮岳飞墓、庙。

1340年,杭州当地的一把手又自己出资修缮岳飞墓、庙。

后来全国开始兴起修盖岳飞庙的浪潮,河南汤阴岳庙、朱仙镇岳飞庙、湖北武昌岳王庙、江苏靖江岳飞生祠各大岳庙层出不穷。

但我们能够确认的一点是,关于岳飞的遗体一定是在杭州,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02狱卒隗顺隗顺的具体史料记载

公元1142年2月,岳飞在风波亭被秦桧杀害。由于在岳飞被杀害之前,岳飞的家属都被发配到了岭南地区,岳飞遇害后遗体被丢弃在法场上无人收尸。尽管岳飞曾经是岳家军的统帅,岳飞遇害的时候,岳家军的一些将领也没有受到牵连,仍然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然而树倒猢狲散,岳家军的将领看到秦桧得势,都害怕给岳飞收尸会得罪秦桧。秦桧为了看是否有人忠于岳飞,故意让人把岳飞的遗体丢在刑场上,等待有人来给岳飞收尸。

结果岳飞的遗体从午时三刻一直放到天黑,都没有人前来收敛。

秦桧看到没有人给岳飞收尸,便在夜里撤走了风波亭的看守,准备第二天把岳飞的遗体扔到乱坟岗上。

其实岳飞忠心报国的精神,早就打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看守岳飞的狱卒隗顺。

隗顺在看守岳飞的时候,就看到过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字。再加上秦桧的党羽经常在牢狱外面商量谋害岳飞的计划,隗顺对于岳飞的冤案早就一清二楚。只是杀掉岳飞是宋高宗的意思,隗顺作为一个小小狱卒,根本不可能解救岳飞。

岳飞遇害之前,在监狱中大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隗顺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心中却已经下定决心,拼死也要保全岳飞的遗体。岳飞遇害的当晚,隗顺偷偷跑到刑场,背走了岳飞的遗体。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隗顺趁夜翻城墙离开了杭州城,一路狂奔到杭州城外的九曲丛祠,将岳飞的遗体埋到了九曲丛祠旁边。

关于狱卒隗顺真正的史料在《宋稗类钞》卷十二《忠义第二十一》中,也仅有零星的一段话:

“孝宗追复岳武穆官爵,收召其子孙,令给还原资。

主者具当时没入之数,止九千缗耳。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

狱卒隗顺负其尸,出葬于北山之漘。身故有一玉环,亦以狥,树双橘于上识焉。

将死,嘱其子曰:‘异时朝廷求而不获,必悬官赏购之,汝始以告。棺上一鈆筩,有棘寺勒字,吾埋殡之符也。’

后果访其瘗不得,以一班职为赏。其子乃上告官,悉如所言,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敛礼服也。”

由于岳飞遇害前受到重刑,遗体已经面目全非。隗顺将岳飞随时携带的玉佩挂在腰上做了记号,以便于岳飞的后人未来辨认。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隗顺又偷偷潜回了城内。由于隗顺做的十分隐秘,秦桧的手下一直不知道偷走岳飞尸体的人是谁,岳飞的遗体也得以保全。

隗顺偷偷为岳飞守墓数年,数年后隗顺因病去世,临死前告诉了儿子这个秘密,隗顺的儿子又接起了给岳飞守墓的任务。到了宋孝宗继位后,宋朝的国策开始改为北伐。为了表示对北伐的支持,宋孝宗接回了岳飞的家属,给岳飞平冤昭雪。

为了找到岳飞的遗体安葬,宋孝宗下诏奖励五百贯铜钱,寻找岳飞遗体的下落。很快隗顺的后代便找到了官府,说明了隗顺盗取岳飞遗体的事迹,带人找到了岳飞遗体的安葬地。在宋孝宗的安排下,岳飞被重新安葬到了西湖畔栖霞岭,也就是后来的“岳王墓”。而隗顺的后人也得到了五百贯铜钱的奖励,五百贯铜钱在宋朝算是一笔巨款,足够在杭州买一处宅院居住。

隗顺义盗岳飞的尸体,冒的是全家被灭门的风险,宋孝宗给隗顺后人五百贯的奖励,也是应该的。当然隗顺义盗岳飞遗体的行为,是不能用五百贯铜钱来衡量的。当年隗顺盗取岳飞的尸体,仅仅只是因为隗顺不愿意看到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被抛尸荒野,并不是为了贪图任何奖励。

如果没有隗顺的义举,现在我们拜祭的岳飞墓,可能就只是一座衣冠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孙弘开创"以丞相褒侯"的先河,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为西汉名臣。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汉武帝再次下诏各郡国举贤良,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能够进京接受皇帝召见,这绝对是天大的

  • 靖难之役朱允炆会输是因为手下没有会打仗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指的是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争夺帝位的战争。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中,实力弱小得多的燕王朱棣顽强地战胜了代表正统的建文帝,纵观整个“靖难之役”中的各场战斗,朱棣实在胜得很侥幸,明朝在朱元璋时期,把能打仗的将军清除得差不多了,但对于实力远超朱棣的朝廷来说

  • 项羽年轻又强大,为何会输给年纪大的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上的呐喊,迅

  • 陈宫怎么死的?真的是曹操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陈宫怎么死的?真的是曹操杀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吕布战败后投奔刘备,而后陈宫出谋划策夺下徐州。刘备连同曹操一起攻打徐州的时候,陈宫在那时已不被吕布所信任,吕布只听陈登父子的谄媚之言,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古今第一英雄。后来被围困下邳城的时候,当时陈宫也出了两条好的计策来解救

  • 曹魏的两场大战中,曹操损失了哪些将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曹魏的两场大战中,曹操损失了哪些将领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官渡之战的成功让曹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赤壁之战的失利使得曹操失去统一全国的希望,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那在这两场硬仗中曹操都损失了哪些武将呢?官渡之战:宋宪:原吕布手下,后投降于曹操,演义中宋宪在白马之战被颜良斩杀,

  • 孙桓被蜀国大军围困,陆逊为何不发兵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孙桓被蜀国大军围困,陆逊为何不发兵救援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孙桓是东吴孙权的宗亲,也是一位擅长领兵的优秀将领孙桓是孙河(与孙坚是同族子弟)的第三子,孙桓长相仪表堂堂,器怀聪朗,读书博学强记,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是东吴年轻二代里比较出色的将领。先是跟随吕蒙袭取荆州,在

  • 范增看出刘邦身上的天子气,为何不主动归顺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范增,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比项羽早两个月的时间,进了关中。项羽携带各国诸侯抵达函谷关外,方

  • 赤壁之战结束后,为何孙权连续两次大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周瑜和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任水军大都督,统兵能力很强,两人联手更是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可是奇怪的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分别于公元208年12月以及公元215年8月两次亲自率军攻打合肥,结果两次都被张辽击败,第一次损失了大将太史慈,第二次更惨,孙权自己都差点在逍遥津被张辽活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

  • 历史上的五阿哥胤祺为什么没有参与九子夺嫡?最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是何其凶险,其中五阿哥胤祺出身不低,也有才能,为何他不去争一争皇位?反而还主动放弃了对皇位的争夺,选择了明哲保身,只专注于做事,其他一概不管。胤祺的“高风亮节”,不仅让康熙感到欣慰,就连日后登基的雍正也对他赞不绝口,这也让他最后的结局非常圆满,顺利善终。五阿哥胤祺的生母是宜

  • 大量白银流入明朝,为何崇祯却非常缺钱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朝廷来说,国库对各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明朝后期就经常因为国库空虚导致没有军饷发给士兵,导致军队非常混乱,战斗力也大大降低,而崇祯皇帝甚至因为缺钱甚至向大臣借钱,那么明朝后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明朝初在成化、弘治年间大明民间认可白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