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为何多次迁都?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秦国为何多次迁都?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70 更新时间:2024/1/16 10:09:31

战国七雄中,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是新兴的诸侯国,其余的秦、楚、齐、燕皆是相对比较老牌的诸侯国。

这七个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和复杂的关系,共同演奏了战国这部精彩的乐章。

当然,虽然战国时期,诸侯国并不是只有这七个,但是因为它们是最有实力的万乘大国,其余的二流诸侯自然被“代表”了,这里暂不赘述。相比较和平的时期,春秋的礼崩乐坏,战国的战乱迭起,也造成了时局的极其不稳定。

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强大或者为了生存,迁都成为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战国七雄里唯一没有长距离进行迁都的是齐国,韩赵魏三家在分晋之后就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把都城南迁,分别迁到了新郑、邯郸、大梁,燕国也经历过五次迁都最后定都蓟城,楚国更是迁了六七次都城,只不过楚国的迁都几乎全是为了避秦。

那么秦国迁都了吗,当然迁了,秦国在历史上一共迁了9次,几乎是一路东进,最后折返回来,定都到了举世闻名的咸阳,这中间历时几百年。

那么,从蛮荒的西垂之地到繁华咸阳,秦国9次迁都,对华夏历史有什么影响?秦国的这9次迁都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因为人口多了?当然不止那么简单。

九次迁都,步步强大。秦国被封为诸侯是在周平王时期,这时候秦国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周王室抵挡西戎,夺回歧地(《史记》记载: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而有其地,与誓,封爵之),于是夺回歧地之后,秦国正式有了自己的封地,成为了名正言顺的诸侯。

这时期主政秦国的是秦襄公,他死后,秦人又退回了西垂,这也成为了秦国第一个国都,后来秦国开了战略大转移,都城开始从西垂一路向东迁徙。

先后定都为秦邑,汧(又做千)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前三次都城范围是在今甘肃省境内,从第四次开始,秦国的都城已经迁到了今陕西省境内。

秦国前六次的迁都,是战略性的东移,毕竟西垂的蛮荒之地,太贫穷太落后了,而向着周朝的腹地靠拢,不仅能更好地维持稳定,也更容易和中原接轨,这奠定了秦国以后强大的基础,后三次迁都则表明了秦国谋求强大,进而窥伺华夏,统一中原的野心。

雍城到泾阳,秦国尝试摆脱旧贵族牵制。雍城是秦国作为国都时间最长的地方,从秦德公开始一直到秦献公时期,在这里的时间近300年,有19位秦国君主在这里治理秦国,当然这里也完成了秦国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制度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想要强大就要变法,变法势必会触及损害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雍城近三百年的积累,这里奴隶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变更,谈何容易,于是秦灵公时期为了摆脱旧贵族的牵制,就决定在泾阳建立一座陪都,逐渐转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转移过来,用迁都的方式来削弱奴隶主的抵抗。但是,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国都还是雍城,雍城一直到秦王政时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后来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就在这里生下了大阴人嫪毐的两个孩子。

泾阳到栎阳,秦国决定东出争雄。

秦献公登上君位之前,秦国发生了内乱,这时候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魏国,趁机派大将吴起一举夺取了秦国最为富饶的河西之地,并且压制的秦国丝毫没有脾气。秦献公继位之后,立志收复河西以及强大秦国,东出争雄的决心已暴露无遗,为了更好地让实现对魏国的作战,秦献公决定把都城迁到栎阳。

这时候秦国旧的奴隶主制度随着本次迁都进一步弱化,并且秦献公在栎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以栎阳为基点,对魏国采取了军事反击,初步转变了秦国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不过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开始在秦国大刀阔斧的改革,秦国综合实力迈了一层大台阶,商鞅看到了栎阳发展的局限性,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决定兴建一座更能适合秦国发展的大都城。

栎阳到咸阳,秦国为华夏大一统做了充足准备。

这个都城就是举世闻名的咸阳,相比较栎阳在地理位置上的靠东,咸阳又稍微往西迁移了一点,这并不说是秦国东出的决心削减了,相反是强盛了。

古人把山的南面称之为阳,水的背面称之为阳,而咸阳这个地方,就在渭水的南面,嵕山的南边,两面都是阳,所以被成为咸阳,除此之外,此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易守难攻,依山傍水,在战争中尽显优势,不得不说这是一座宝地。

秦孝公迁都咸阳之后,秦国内部的就奴隶主的势力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了削弱,也为商鞅变法在秦国不被旧贵族的势力中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前面迁都有一点不同的就是,栎阳城的规模较小,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强大的秦国,吸引了很多来秦国做生意,亦或者谋求发展,亦或者谋求生存的人,这让栎阳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了,迁都也是为了更好的强大秦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虎威将军是什么职位?有哪些人获得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云别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时,因为刘备据险而守,坚持不与曹军决战。曹操为了持久战打算,持续往北山下运送粮米。黄忠建议劫夺曹军粮草,则可逼退曹军,因此黄忠带着前锋主力前往。黄忠逾期未归,由于主力多半被黄忠携走,赵云仅能率领数十轻骑前往找寻。没想到,半路遇到曹军主力,赵云一阵冲杀,

  • 安史之乱为何会维持八年才被平叛?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战场上出现的诡异的事件很多,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发生的一次诡异事件,却让人疑惑不解。唐肃宗元年(758年)八月,唐朝九个节度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围歼安庆绪。先是在获嘉打败安庆绪,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为何陈胜要杀害吴广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暴政就会有起义,这也是朝代更迭中必不可少的一段历程。“伐无道,诛暴秦”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口号。秦二世的残暴和挥霍无度葬送了秦王朝的大好前程,这也属于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当时诸侯国都不堪朝廷的负重统治,但谁都不想出这个头,是陈胜和吴广揭开了大动乱的序幕。陈胜

  • 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都是被视为正统 东吴为何是一个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明明是三国并立,相对于曹魏、蜀汉,为何没人尊东吴为正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历史上,从最早的尧舜禹禅让开始,就有一种叫作“正统”的标签,每一代王朝都要拥有这个标签,才会得到人民和文武百官的支持。从秦灭周取九鼎之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正统的问题,新兴朝代往

  • 军机大臣到底是什么职位?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宫戏中有一个职位叫做军机大臣。虽然军机大臣他也是皇帝的狗腿子,但是这个狗腿子可不是一般的狗腿子,军机大臣这个职位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和珅就曾经当过军机大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职位所掌握的权力和内阁甚至六部九卿也一点不差。甚至可能都已经像是宰相一样,而军机大臣的设立也是在雍正年间才开始的。在

  • 朱棣第一次北伐遇到了粮食危机,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朱棣第一次北伐,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却遇到了粮食危机,军中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没有足够的粮食可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在永乐七年二月份的时候,朱棣派遣使节前往北方大漠,想要和蒙古鞑靼部约好一起相安无事。没想到人家根本一点都不领情,还反手就将使臣给残忍杀害。朱棣为之龙颜大怒,当即派遣淇国公

  • 古代妃子长相为何美貌者少 古代选妃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妃子貌美者少,因选拔标准并非外貌,而是祖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受很多艺术作品的影响,现在很多女孩都爱做梦,幻想着和古时候的王爷来一场梦幻的偶遇,然后被收入宫里,成为王妃。但你知道那时候的选拔要求是什么吗?是只要好看就能行吗?其实受到这

  • 汉朝时期为何会有官奴婢的存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奴婢并不像如今的佣人一样具有人权,而是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奴婢,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古制本无奴婢,即犯事者或原之。臧者被臧罪没入为官奴婢。护者逃亡护得为奴婢也。”两汉时期,随着商业资本的增长,土地兼并的严重,赋役负担

  • 清朝末年,总督为何成为地方最有军权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历史上,划分地方官军权,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军权不仅关系到军队调动、武将任命,更影响军饷财政等一系列问题。站在清朝的立场而言,他们需要赋予地方一定的军权,方便地方完成公务。同时防止地方军权过大,对朝廷产生反噬。清朝在授予地方军权时,表现得极为克制,尽量让两个诉求可以达到平衡。清朝有八旗、绿营两支

  •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夏原吉给朱瞻基出了个什么的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夏原吉给朱瞻基出了个什么的主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洪熙元年五月份,仁宗皇帝朱高炽病重,不久后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当时皇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接到讯息后立马火速赶往北京。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向来自视甚高,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