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能够拿起来的武器 现代人为何很少能拿得动

古代能够拿起来的武器 现代人为何很少能拿得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52 更新时间:2024/1/16 13:55:39

还不知道:古人使用的武器,为何有些现代人举不起来?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都是戏曲小说渲染的结果,古代的武器现代人用一点问题都没有,古代人也是人,而且古代人的总体身体素质不如现代人,极个别特殊人物不具代表向,而且也被很大程度夸大。

那是不是古代没有出现过超过正常人适用范围的武器呢?答案是有,山海关的城门楼上就有一把超大号的大刀,是按照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打造的。重量是83斤,现代的一斤可比关于时代的一斤多很多。但是那不是打仗用的,是武举考试时,武举人用来展示力量的,只需要拿得起来,做几个规定动作就可以了。

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仪仗队用的武器可以大一点,那样可以显得很威风,但是也没有文学作品里描写得那么夸张。而实用的武器,实在让人忍俊不禁,重武器里最出名的锤,竟然只有拳头大小。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都这样,之所以会出现锤这种武器,主要是对付盔甲的,刀剑和枪都无法穿透铠甲,而锤可以直接通过重打击,把伤害通过盔甲传到身体上。槊、鞕、锏等武器也是打击武器,朔则是较为全面,既可以砍刺,也可以直接打击。

古人确实有个别力气大的,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是超大号的。普通人不是拿不动,而是不能灵活挥动,打仗不是你砍我一刀,然后我砍你一刀,那样武器越重越好。实际上对阵的时候,需要攻守兼备,招式变换极快,如果武器过重,动作作出后很容易收不住,不能及时转换招式。

灵活迅速,在战场上往往比力度更重要,这就注定实战冷兵器不能做得太重,几十斤的大锤,抡起来砸下去,重力加速度是多少?如果一击不中,根本收不住,更谈不上什么变招,到时候就只能等别人反杀了。

现实中的朴刀、腰刀都不是很重,腰刀一般重量不会超过三斤,多数二斤都不到,而武术表演中用的单刀,重量只有一斤多点。

最出名的39军大刀队,在长城抗战时,让以拼刺刀出名的日本兵闻风丧胆,他们的动作较为固定,适合用重刀,所以他们的刀比普通的刀更重一些,属于砍刀型,刀相对于普通的刀大一些,所以叫大刀队。但是他们的刀也只有1.6公斤。

很多没有玩过弓箭的都觉得古代人力气大,动不动就开两石弓,这个有点玄乎,在宋朝,正常部队配给弓箭手的都是七斗到九斗的弓,即便如此,也需要对弓箭手进行挑选,不是谁都能拉得开。一石弓已经属于硬弓了,据说宋高宗赵构在金营做人质,和金人比射箭,能开一石五斗弓,已经让金国主帅震惊到怀疑,说赵构是冒充的皇子,非要送回去换一个来。

不过古代有力弓,专门训练力量的,不射箭。弓箭是比较易损的武器,反复拉,多次射箭,会对弓造成损伤,所以有专门为训练准备的力弓。个别能开两石硬弓,是指可以拉开两石的力弓,实战不会用这样的弓。

传说黄忠能开三石弓,这就有点不靠谱了,不过按照汉代的计量单位,三石弓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汉代一斤才220克,比宋代一斤是680克,差了三倍。但是汉代一石和一百二十斤。

总的来说,古代使用的兵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重,大部分都是被小说渲染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84斤是否可信,这都不值得探讨,因为关羽是不是用刀都难以考证,历史上没有记载,而且汉代还没有那种长柄的大刀,影视剧中关羽用的那种刀是从朴刀发展来的,应该是宋朝才出现。

另外就是某些史料记载,也是有夸大的成分,而且能在史料里突出力量,那肯定不是一般人,据说岳飞韩世忠都能拉开300斤的硬弓,宋代一斤680克,这就太夸张了。

如果单轮力气,现代大力士比赛,最高纪录是可以拉起实实在在的一千斤。而普通人,四百斤都拉不起来,差距也相当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徽宗在金国时生活质量怎么样?生了14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在金国时生活质量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待遇好不好,要看跟谁比,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跟赵佶两岁封国公、四岁封郡王、十五岁封亲王、以后当皇帝、当太上皇这些经历来看,在金国绝对是忍辱偷生、生不如死的。不管是物质待遇,还是精神压力。断送了

  • 古代当官多大才能够称府 张居正和李鸿章有资格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家里要当多大的官才能称府?连张居正和李鸿章都没资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的古装影视剧层出不穷,有的时候不正确的姿势,会给人带去错误的引导,今天就来揪一个小错误,相信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总会看见大门上挂的门匾,什么府,但是这样的行为在古代是不对的,甚至

  • 真实历史上曹植和曹丕的关系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这是《世说新语》对曹丕曹植两兄弟关系的说法,那么,曹氏兄弟在历史上的关系真就到势同水火的地步了吗?其实不然。后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第一,正史不曾记录纵观《三

  • 雍正对李卫如此信任 雍正为何不给李卫更高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既然如此信任李卫,为何不让他有更高的职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登基后提拔了一批大臣,其中有些成为了他的绝对亲信,其中李卫是个关键人物。不过他可不像影视剧里所演的那样,是雍正的包衣。李卫家里很有钱,但学习不好,大字不识一

  • 明朝为何采用募兵制?有哪些利弊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在他推翻蒙元的过程中,征集和招降了大量军队。不断增加的军队数量对于他打败蒙元和竞争对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军队数量的不断增加,所对应的军费开支也随之水涨船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在隋唐府兵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参考了历史上的军屯制度,创立了具有明朝特色的卫所制度,正是他

  • 古代的兵符有多重要?士兵只认兵符不认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257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开始对赵国下手,发重兵开往赵国邯郸,企图一举把赵国灭掉。这个时候赵国刚刚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力遭受了极大的损耗,根本没有能力再去抵抗秦国的攻击。就在所有人认为赵国要完蛋的时候,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这个夫人原本是魏国信陵君的妹妹,于是她本能地向他的哥哥求援。信陵

  • 吴三桂引多尔衮入关的真正理由,对付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引多尔衮入关的真正理由,就是为了对付李自成。当年在山海关外一片石,李自成和吴三桂发生了激烈战斗,以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终,并且大顺军从此一蹶不振,越来越来越穷途末路,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不过,从实力对比来说,在山海关来跟吴三桂打仗的大顺军,只是大顺的一小部分军队,也未必是最精锐的。要知道,李自成占领

  • 荆州镇守了那么久,为何姜维一接手就被攻破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就大乱了,这时候各路诸侯纷纷起兵,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诸侯决一死战。结果经历了常年的征战之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局面。这时候开始了三足鼎立的局势。无论是魏蜀吴中的哪一个,他们的主公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蜀汉是三国中建立时间最晚的,刘备颠沛流离了半辈

  • 明朝功臣武德有什么特殊的保命技巧?顺利活到了宣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为人比较冷酷,当皇帝之后杀了不少功臣,明朝功臣武德有什么特殊的保命技巧?居然能从洪武活到了宣德?武德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出生于元顺帝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51年,现在的安徽寿县安丰人,相传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然而在元末那样的大乱世中,读书显得有点太没用了,为了更好地生活下

  • 陈轸在齐、秦、楚三国时,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陈轸,战国时期夏地人,纵横家、谋士,许多成语从他而来。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著名纵横家、谋略家张仪也曾经有过一位对手,那位对手名叫陈轸。小的时候我们做事情经常会听到大人和老师说我们一句“画蛇添足”。而这个画蛇添足一词啊,就与这位名叫陈轸的人物有关系,不仅如此,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