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上位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兄弟的呢?

康熙上位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兄弟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18 13:55:50

同一父亲所生的兄弟姐妹,如果生在普通贫穷百姓家里,由于贫穷,大家生活困难,互相抱团才能过得好些,所以贫穷百姓家里的兄弟姐妹自然会互相依赖,大家相亲相爱,大多平民的大家庭都有浓浓的亲情。皇帝家庭与普通大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个皇位,无论谁做了皇,包括皇帝子女在内,他们的繁华富贵和生死都掌握在有生杀大权的皇帝手中,只要皇帝一死,他的儿子个个都有可能坐上这个皇位,这个位置太热了,想坐上去的皇子太多,为了有望坐上这个皇位,很多皇子机关算尽,互相残杀。

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皇帝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奠定中国多民族统一的捍卫者和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8岁登基,作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后来成年序齿的也有24个,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康熙大为头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最不受重视的皇长子胤褆,皇长子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胤礽,其实是第七个儿子,但因为有几个哥哥出生就幼夭折,他按序升为第二子,是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也就是孝诚仁皇后所生。因为皇后是难产而死,康熙十分的伤心最爱的女人,所以特别爱这个儿子给了他无数次机会,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但是这个儿子也不争气,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又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因此又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伤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二年他死的那一刻,雍正给了他理密亲王的封号。

皇三子允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康熙晚年经常会去他的府邸,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康熙的第九个儿子胤禟,宜妃所生。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也给八阿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让年羹看管起来。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

十四子胤禵也是“八爷党”的主要人物。随着胤禩不再受康熙喜欢,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他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胤禵与四阿哥胤禛虽然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执言,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而且据说他在军中的时候设法敛财,所以康熙皇帝似乎并不中意十四阿哥。胤禵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这个皇子也是活得比较长命,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最后一位就该轮到胤禛了。在所有的皇子中,作为后来雍正皇帝的他,自然是这场斗争中的最大赢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深谙权谋之道,两边都不得罪,腥风血雨之中仍然能够保持中立的地位,将自己的野心很好的隐藏在了吃斋念佛中,在康熙面前不断积攒着好感,最终才走上了九五之尊的地位。由此可见,胤禛的城府可不是一般的深,怪不得他在执政之时也深谙帝王权术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封桩库?宋仁宗执政时为何就消失殆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是封桩库?宋仁宗执政时为何就消失殆尽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指挥麾下大军南征北讨,终极目的是希望在统一了南方后,再集举国之力拿回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为此,赵匡胤单独设立了一个“封桩库”,把从各国收缴上来的财富存入其中,用作未来收复燕云十六州

  • 曹操北征的时候,为什么不顺路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攻破三郡乌桓,彻底解决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那么曹操北征的时候,为什么不顺路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首先,在袁尚、袁熙兄弟逃到辽东后,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对此,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

  • 庞统献连环计,为何曹操手下谋士没有看穿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庞统献连环计,为何曹操手下谋士没有看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时期有着很多著名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就是当时的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了,相信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但是却失败了,曹操此人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人说曹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并且是乱世的枭雄,

  • 项羽和刘邦的身份差距很大,为何二人能"拜把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楚汉相争后期,项羽明显打不过刘邦了。但天生骄傲的项羽不

  • 吕雉在项羽军中做了三年人质,刘邦为何没有实施营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汉相争中,刘邦的父母妻儿都被楚军捕获,项羽觉得奇货可居,因此一

  • 绵恩是什么人,为何非常得乾隆的宠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皇家子嗣众多,杰出者亦众。乾隆在位又久,所以膝下有许多皇子皇孙,在众多皇孙中,他最偏爱的是绵恩。绵恩是最早晋封亲王爵位的绵字辈皇孙第一人,他是长房长子次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是轮不到他继承亲王爵位的,其中还有一些缘故。绵恩在八岁的时候就受到乾隆的喜爱,当时乾隆在校场上考验皇子皇孙的射箭技术,

  • 真实历史上,曹操真的残害了吕伯奢一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历史上,曹操真的残害了吕伯奢一家吗?“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品评曹操的人品。同样在《三国》中,吕伯奢一家被杀,引发了千年争论。主流的说法是吕伯奢一家冤死于曹操之手。一、《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之死曹操残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四

  • 对蜀汉灭亡应该负责人的到底有哪些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蜀汉灭亡应该负责人的到底有哪些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诸葛瞻诸葛瞻是丞相诸葛亮之子,由于父亲诸葛亮的名声,再加上他才思敏捷,聪明伶俐,诸葛瞻在蜀汉也被寄予厚望,并承袭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但其实,诸葛瞻的真实能力却名过其实。他先是上表蜀主刘禅,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应当削夺他

  • 孙权疑心非常重,为何却信任诸葛瑾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大哥,但是在才华上他却远远不如诸葛亮。投到了孙权阵营以后的诸葛瑾被孙权任命为大将军,得到了孙权前所未有的宠信和爱护,却没能像自己的弟弟诸葛亮一样成为吴国的中心人物,反而达成了“屡败屡战”的成就。诸葛三杰中的“猛虎”像“病猫”诸葛家的三兄弟分到了魏蜀吴三国,分别效忠了不同的主君,但其中

  • 宋朝时期的结婚是什么样的 整个过程和古装剧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宋朝人的结婚仪式竟然不拜天地,当天不拜父母,新媳妇也不顶盖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生活在北宋的京城开封是件很幸福的事,左邻右舍之间每天互相送茶,互相询问,遇到喜事或丧事,邻里都会涌到他家相帮。不认识的人被官府拘捕了,有些市民就主动去官府说话请求宽恕,有时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