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贞革新:一场仅持续100多天的失败改革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永贞革新的措施是?永贞革新的措施主要是免除民间的欠税和各种的,咱说禁止官员在正税之外额外的进贡,免去扰民的公式,抑制反正割据的势力,并且要选拔人才计划收取宦官的兵权等。。永贞革新为何又被称为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时期改革政事弊端的革新,因为当时唐顺宗的年号是永贞,所以又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政的革新。...柳宗元黔之旅背景?应该是《黔之驴》,创作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场“百日革新”比较有名。大家最熟悉的,是戊戌变法,该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成就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大名,光绪皇帝也因戊戌变法名垂千古。但比戊戌变法更早一千多年的唐朝,还有一场“百日革新”,主角是另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执行者为历史上“二王八司马”。这二王八司马为大家最熟悉的,是大文学家柳宗元和大诗人刘禹锡,史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不过,这个百百革新下场更惨,改革者或被赐死,或遭贬谪,就连皇帝也被下台了。
唐顺宗李诵
主导改革的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
唐顺宗李诵,和清朝的皇帝光绪一样,是一个改革皇帝。但这个皇帝,却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一共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被迫下岗了。李诵改革的原因,是他当了二十六年的太子,在当太子期间,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并身先士卒参与了平叛,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深知唐朝自安史之乱来的弊端。早在当太子期间,他就组织了以王伾、王叔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成员有韦执谊、韩泰、韩晔、程异、陈谏、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这些人志同道合,有改革吏治之志,而时任太子、将来必然当皇帝的李诵就是他们改革的后台。
二王八司马
然而,李诵太子的时间实在太长了,长的他有些忧郁。志向得不到伸展,而且有前朝教训,当太子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不知啥时候办错了事,太子就有被废的危险。李诵还未登上皇位时,突然有一天就中了风,失去了言语功能。这把他的老爸唐德宗李适可急得够伧,因为这时候李适的身体健康也出了状况,病重期间李诵因为同时生了病不能去探望他。唐德宗在病危期间传位于李诵。因为李诵当时的身体状况不佳,是否传位于他还形成不同的意见,虽然最后李诵当了皇帝,但这也给他本来就病重的身体再添阴影。
李诵虽然是在身体中风的情况下当的皇帝,但并没有能够阻挡他改革的决心,他继位后立即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而二王刘柳等改革派也堪称大刀阔斧,然而,改革哪有那么顺利,当改革派触动到了宦官与藩镇们的实际利益,就遭到了其疯狂的反扑。因为病体的原因,李诵干着急而没有力量反击,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他所依赖的核心人员王叔文因母病回家奔丧,王伾和他一样也中了风。其他中下级人员颇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使改革仅仅经历了一百余天就归于失败。失败后的李诵被迫“内禅”给了儿子李纯,第二年就急火攻心驾崩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李诵身上再一次验证了这一条真理。
主导改革的大臣是文人班子,秀才遇到兵
没有哪一场改革是不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而能够成功的。永贞革新的主导力量,除了哑巴皇帝李诵外,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文人。王伾官封左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翰林学士、上柱国、富阳县开国男,王叔文是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柳宗元是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也是监察御史,其他改革派人员都是中层人员,并非朝廷高官,也非一方大员。与掌握内宫大权的宦官力量和掌握各地兵权的节度使藩镇力量比起来,文人集团嘴上可能强硬,口号喊得山响,但动起粗来,如同秀才遇到兵,不是宦官集团与藩镇集团的对手。
刘禹锡
实话说,永贞革新是有利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但改革进入深水区,会触动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到是谁能够胜利,就是个未知数了。比如,惩贪鄙、明赏罚、用贤能、免苛征、除弊害、恤百姓,“市里欢呼”、“人情大悦”,白居易有首诗《卖炭翁》,说的是“宫市”之恶,改革派把这一恶行革除了,京兆尹道王李实残暴掊敛,改革派把其贬为通州长史。但当改革派欲收节度使们兵权时,军阀们就不干了。不但收不回来,还要求增长其权力。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扬言:“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赤裸裸地威胁朝廷;当改革派们欲减除宦官们的权力时,宦官们也不是吃素的,与禁军将领密谋不交军权,认为“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所以,以二王八司马为首的改革班子虽然初期取得一定成果,但当真的采取措施抑制宦官们的权力与藩镇们的权力时,遭到了猛烈的反扑。在宦官集团与藩镇集团的强烈反扑下,皇帝竟然被强逼“内禅”为太上皇,二王八司马有的赐死,有的被贬,短短一百多天改革就失败了。
改革虽失败,却成就了几位大诗人
永贞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多,政令不通是另一大主要原因。需要向皇帝请求一件事,要经五道手,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牛昭容,最后经牛昭容的手转达给唐顺宗。唐顺宗下达圣旨亦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道手,一是宦官李忠言,二是皇帝宠爱的妃子牛昭容。而改革派之间也会发生争权夺利,公报私仇的事。
柳宗元
改革失败后,改革派们都被贬为了“司马”,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韩哗为饶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司马”是一个闲差,说是官员,实际上是被监视对象。这些文人,被贬后觉得大志不得伸,郁闷是有的,王伾不久后便病死了,而王叔文撑到了第二年,便被朝廷赐死。
永贞改革的失败是非常彻底的,皇帝都被废了,还开创了一个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做“私人”,而下一任皇帝对上一任的“私人”不管功劳多大,是奸臣还是忠臣,一律罢免,重新启用自己的人。永贞革新虽然失败了,但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文坛上的几位大诗人,最有名的便是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这二位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因为被贬,二人诗情如涌,柳宗元把“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送给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刘禹锡。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很大一部分精品文章,便是在被贬“司马”时所写,柳宗元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刘禹锡则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同一个时代的大文豪韩愈对柳宗元和刘禹锡评价非常高,称“同官尽才俊,偏善刘和柳”。
本文作者:陆弃
关于“永贞革新:一场仅持续100多天的失败改革”的问题
永贞革新的措施是?
永贞革新的措施主要是免除民间的欠税和各种的,咱说禁止官员在正税之外额外的进贡,免去扰民的公式,抑制反正割据的势力,并且要选拔人才计划收取宦官的兵权等。。
永贞革新为何又被称为二王八司马?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时期改革政事弊端的革新,因为当时唐顺宗的年号是永贞,所以又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政的革新。...
柳宗元黔之旅背景?
应该是《黔之驴》,创作背景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因参加职业进步改革而被贬做永州司马时写的。被贬期间,她精神上非常痛苦,孤独,经常寄情山水,创作...
中唐改革改什么?
永贞革新(改革因在永贞年间进行,故得名。),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在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改革主张加强中...
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或改革运动有哪些?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永贞革新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
刘禹锡因何诗两次被贬?他的墓在哪里?
谢谢邀请!老师您提出的关于刘禹锡的问题,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上发布过专题文章,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更多有关古诗词的文章。...叹命运。
唐宪宗有哪些本事?是如何让大唐再出现了盛世局面的?
唐宪宗是安史之乱后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讨伐藩镇,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使一度出现颓势的唐王朝回归正轨,创造了“元和中兴”,使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唐。
刘禹锡距今有多少年?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
柳宗元说的是眼镜王蛇吗?
异蛇是黑地白章,应该是银环蛇,不是眼镜王蛇。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柳宗元说的不是眼镜王蛇,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
唐顺宗究竟是怎么死的?
史书记载是正常死亡,但我觉得他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是被害身亡的。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儿子,生于公元761年,死于公元806年,由他的儿子唐宪宗继位。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