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50年9月24日蒙古与大明因互市造成“庚戌之变”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你觉得明朝的庚戌之变究竟是谁之过?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查阅了相关史料,要将“庚戌之变”的罪过归结于某一人,这明显有失偏颇。问题的根源在于,为何明朝三十万大军抵不住...明末历史事件时间表?明朝历史大事年表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28年(元天历元年)太祖朱元璋出生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元...韩国公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互市”不遂率军进犯古北口,杀掠无数,京师震恐。时严嵩执政,兵部尚书丁汝夔问如何战守。严嵩惧战,不准诸将出击。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于饱掠之后,自行退去。事后,严又杀丁以塞责。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影响:
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同时庚戌之变不仅暴露了明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腐败无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经济联系,也表面了明朝统治者不顾这种客观的、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制约而制定并执行的错误政策。
编修《明实录》的明朝史臣就庚戌之变一事评论道:“虏自壬寅(1542年)以来,无岁不求贡市,其欲罢兵息民,意颇诚恳。当时边臣通古今、知大计如总督翁万达辈亦计以为宜,因其款顺而纳之,以为制御之策。乃庙堂不为之主议,既大言闭关以绝其意,又不修明战守之实而为之备,反戮其使以挑之,至于戎马饮于郊圻,腥膻闻于城阙。乃诏廷臣议其许否,则彼以兵胁而求,我以计穷而应,城下之盟,岂不辱哉?”
关于“1550年9月24日蒙古与大明因互市造成“庚戌之变””的问题
你觉得明朝的庚戌之变究竟是谁之过?
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查阅了相关史料,要将“庚戌之变”的罪过归结于某一人,这明显有失偏颇。问题的根源在于,为何明朝三十万大军抵不住...
明末历史事件时间表?
明朝历史大事年表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28年(元天历元年)太祖朱元璋出生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元...韩国公李。
北元时间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陷大都(北京)。元惠宗退至上都,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之后与明朝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1。
中国历史上有对外朝贡么?
有1.前198年,汉高祖向匈奴称臣纳贡,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丝绸,米酒和粮食,直至前138年。2.581年-583年隋朝依北周、北齐之制向。
嘉靖时期,蒙古大军包围京城,最后是如何解围的?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由于蒙古鞑靼土默特部“贡市”未得到同意,且使者被斩杀(很少听说有斩杀来使的);领袖俺答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嘉靖。
明朝200多年,蒙古各部为何基本无力再次入关?
土木堡惨败之后,蒙古人都打到了北京,有大臣都开始提议南撤,怎能说无力入关?蒙古各部朱元璋时对北元不断用兵,蒙古一再消弱。建文三年,鬼力赤杀北元皇帝...悟。
嘉靖庚戌年是公元多少年?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年。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共使用四十五年,...嘉。
为何清朝中后期的蒙古部落,不再像明朝一样南下掠夺?
主要是有以下两种原因:一,蒙古族逐渐的衰败造成的;二,是努尔哈赤采取了各种*阴谋*策略,使蒙古族无法发展崛起。一,蒙古族逐渐的衰败的原因1618年,西藏红...也。
我国明代的历史进程
公元1368年卫所制建立�(09-09-06)明朝建立(1368年)�(09-09-06)明朝(1368~1398年)�(09-09-06)公元1382年建立锦衣卫�(09-09-06)公。
潮州三大状元?
潮州的三大状元1、林大春林大春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2]15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