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

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31 更新时间:2023/12/22 9:22:51

[摘要]: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吴质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与曹丕是君臣关系。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丕“四友”之一代表作《思慕诗》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曹操为什么不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为什么曹操不信任司马懿,而曹丕把他当师傅。历史上,曹操与司马懿可以说是一直在斗,斗智谋,斗勇气。而曹操也确实不信任司马懿,临终前的托孤,也是在曹丕有了...为。三国最后曹丕成了什

吴质本以文学见长,可是他生得晚,不能进入“建安七子”之列,而建安七子又都是曹植的好朋友,于是他靠向曹丕,而成为重要智囊。

有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一同送行。曹植当场作赋称颂,出口成章,左右为之侧目,曹操龙心大悦。转头看,却只见曹丕“怅然自失,独流涕”,见父王望向自己,“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这一招,就是吴质教的。

杨修等运作立曹植为太子最卖力的时候,曹丕十分忧惧,想跟吴质商量。可是吴质当时的官职是朝歌县长,外官不得批准或奉召,是不能擅自入京的。曹丕想出一招,将吴质藏到装绸缎的大竹筐里,用牛车载进自己的府邸,两人密商对策。

杨修得到消息,就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尚未着手调查,曹丕已得到消息,紧急通知吴质。吴质说:“那有什么问题。”

隔天,又有装载绸缎的牛车低调进入曹丕府邸。杨修立即报告曹操,曹操下令搜索,却搜不到人,自此曹操开始怀疑杨修。

你没读到的三国

三国演义只写杨修聪明绝顶,暗示曹操是忌才而杀杨修。但事实上不是。曹操连祢衡都不杀,却杀了杨修,当然不是因为忌才,而是为了排除自己身后的权力斗争因素。

杨修的确聪明过人,可是弱点也在锋芒太露,他跟曹植的作风完全相合,却刚好被曹丕与吴质的阴柔路线“克”到。

由前述故事可以看到,曹丕其实布置得很密,才能在第一时间得悉杨修打小报告—杨修是魏王府行军主簿,他向魏王报告,消息却外泄,可见曹丕在魏王身边布置了眼线。

这件事如果被曹操察觉,曹丕不但太子肯定被废,搞不好还会被赐死,但曹操始终未曾察觉。单凭这一点,曹丕就比曹植适合“搞政治”,而曹操选择曹丕为继承人,显然是正确的决定。

【原典再现】

(曹丕)以车载废簏①内②朝歌长吴质,与之谋。修以白魏王操,操未及推验。丕惧,告质,质曰:“无害也。”明日,复以簏载绢以入,修复白之,推验③,无人。

操由是疑焉。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①簏:音“路”,一种竹子编成的高箧。

②内:音义同“纳”。

③推验:检查。

关于“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的问题

吴质与曹丕的关系?

吴质与曹丕是君臣关系。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丕“四友”之一代表作《思慕诗》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

曹操为什么不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

为什么曹操不信任司马懿,而曹丕把他当师傅。历史上,曹操与司马懿可以说是一直在斗,斗智谋,斗勇气。而曹操也确实不信任司马懿,临终前的托孤,也是在曹丕有了...为。

三国最后曹丕成了什么?

曹丕也同时知道了朝廷现在的动荡不安的事情,就赶紧连夜赶回洛阳,回来的时候看到司马懿后,曹丕心里也是放下来了心,也正因为赶得及时,在大主持没有完成他的小。

曹丕为何要用九品中正制代替唯才是举,这是魏亡国的原因之一吗?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采取九品中正制,其实还是士族门阀阶层逐渐强盛导致的。由东汉末期士大夫阶层的消亡,到魏晋士族门阀的崛起,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的内在原。

曹植的师傅是谁?

曹植的老师应该可以包括三位,司马懿,吴质和贾诩。司马懿的先祖均为汉代重臣,自小聪慧大气,被传有非凡之才。司马懿最初假装生病,拒绝为曹谋事,后来曹操称...

曹操、刘备、孙权,为什么就曹操的儿子最出色?比如曹丕、曹...

曹操的儿子多,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文学修养很高的,这与曹操本身的素养,及他所处的地位有关,把持中央,人才济济,看看我们知道的曹丕和曹植的老师就知道了,吴质。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孔融(借刀杀人)和华佗?

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做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鸡肋!。

物是人非是谁说的?

曹丕出自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

映照死亡的是生命孟晖在我们这个犬儒的时代,像曹丕《与吴质...

1、通观全文,文末“犬儒精神”和“另一种精神”分别指什么,试作概括。(4分)答:2.结合文意,说明为什么说“像曹丕《与吴质书》、江淹《恨赋》这样。

三国吴季重是谁?

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就。

标签: 中正司马懿曹丕

更多文章

  • 1883年4月6日 浪穹教案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津,英国,鸦片战争

    [摘要]:1883年4月6日浪穹教案发生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1840年到2021年中国的大事件?中国大事记(1840-2020)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月,英国侵占香港岛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1月,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50卷出版...1849-1911年

  • 刺客系列:围绕王位争夺的系列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刺客,吴王,王位

    [摘要]:刺客系列:围绕王位争夺的系列刺杀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历史上四大刺客是谁?他们有什么事迹?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刺客列传》里,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列为“五大刺客”。不过曹沫的行为属于劫持,所以后人一般不认为曹沫是刺客。而没有被司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及其事迹【简体中文】战国四大

  • 出自《诗经》的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国风,成语,诗经

    [摘要]:出自《诗经》的成语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诗经》中有诗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宜家宜室:《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为鬼为蜮:《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3、彤云密布:《诗经·小雅...诗经楚辞中成语?《诗经》中的成语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解释?是形容古时候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游手好闲,的人

    [摘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解释?是形容古时候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吗?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学生好吃懒做的成语?坐享其成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坐吃山空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贪图安逸,。什么勤不什么四字成语

  • 1881年3月28日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医,原名,的人

    [摘要]:1881年3月28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诞生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近代,大概是民国期间吧!我们出了一个中医很厉害的人,非常厉...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原名毓黔,字奖生秦伯未(1901~1970),现代中医学家。。原名之济,号谦斋,江苏上海。是张熙纯老先生吗188

  • 1884年4月8日 甲申易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慈禧,慈禧太后

    [摘要]:1884年4月8日甲申易枢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1896年是什么时候?公元1896年是19世纪末,晚清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皇帝是光绪,但没权,最高权力在慈禧手中。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氏,别名:西太...神医喜来乐里慈禧太后扮演者是谁?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慈禧太

  • 探秘古代人殉:用铁钉固定活生生的殉葬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吸血鬼,大臣,长孙

    [摘要]:探秘古代人殉:用铁钉固定活生生的殉葬者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古代有些皇帝驾崩后妃子们要殉葬,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后再下葬?殉葬制度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非常残忍的一种葬礼制度,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商人认为,人死以后,只不过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商代的奴隶主和贵族...

  • 从三国演义中总结的人生十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佛教,白骨精,西游记

    [摘要]:从三国演义中总结的人生十戒!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佛教:我看了《梵网经》,戒律里为什么要戒琴和棋基督教圣经里面的解释:人本来是在乐园里面的,因为吃了智慧树上的善恶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在乐园外面,因为失去了上帝的圣宠,人生无趣,故而创造。佛教:我看了《梵网经》,戒律里为什么要戒琴和棋第一

  • 历史上最冤的男人登徒子!登徒子真不是好色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好色,好色之徒,宋玉

    [摘要]:历史上最冤的男人登徒子!登徒子真不是好色之徒!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登徒子是一位好色之徒吗?把登徒子说成是“好色之徒”,纯是冤枉了他,登徒子不但不好色,而且是中国“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优秀“模范丈夫”,值得今天任何一个男人尤其是花心男人学习。...把。登徒子算不算千古奇冤?这登徒子可不是什么

  • 慈禧太后杀熊与挪用海军军费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军费,慈禧,慈禧太后

    [摘要]:慈禧太后杀熊与挪用海军军费的关系?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甲午战争前,慈禧太后将600万两海军经费挪用给自己做寿,她的政治目的是什么?在光绪亲政以后,举国都在等待慈禧交出权力。慈禧面对这样的压力,又不愿意放弃权力,于是提出用修建颐和园来作为交换。这样一来,摆在光绪面前的问题就成了:修...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