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吴质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与曹丕是君臣关系。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丕“四友”之一代表作《思慕诗》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曹操为什么不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为什么曹操不信任司马懿,而曹丕把他当师傅。历史上,曹操与司马懿可以说是一直在斗,斗智谋,斗勇气。而曹操也确实不信任司马懿,临终前的托孤,也是在曹丕有了...为。三国最后曹丕成了什
吴质本以文学见长,可是他生得晚,不能进入“建安七子”之列,而建安七子又都是曹植的好朋友,于是他靠向曹丕,而成为重要智囊。
有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一同送行。曹植当场作赋称颂,出口成章,左右为之侧目,曹操龙心大悦。转头看,却只见曹丕“怅然自失,独流涕”,见父王望向自己,“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这一招,就是吴质教的。
杨修等运作立曹植为太子最卖力的时候,曹丕十分忧惧,想跟吴质商量。可是吴质当时的官职是朝歌县长,外官不得批准或奉召,是不能擅自入京的。曹丕想出一招,将吴质藏到装绸缎的大竹筐里,用牛车载进自己的府邸,两人密商对策。
杨修得到消息,就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尚未着手调查,曹丕已得到消息,紧急通知吴质。吴质说:“那有什么问题。”
隔天,又有装载绸缎的牛车低调进入曹丕府邸。杨修立即报告曹操,曹操下令搜索,却搜不到人,自此曹操开始怀疑杨修。
你没读到的三国
三国演义只写杨修聪明绝顶,暗示曹操是忌才而杀杨修。但事实上不是。曹操连祢衡都不杀,却杀了杨修,当然不是因为忌才,而是为了排除自己身后的权力斗争因素。
杨修的确聪明过人,可是弱点也在锋芒太露,他跟曹植的作风完全相合,却刚好被曹丕与吴质的阴柔路线“克”到。
由前述故事可以看到,曹丕其实布置得很密,才能在第一时间得悉杨修打小报告—杨修是魏王府行军主簿,他向魏王报告,消息却外泄,可见曹丕在魏王身边布置了眼线。
这件事如果被曹操察觉,曹丕不但太子肯定被废,搞不好还会被赐死,但曹操始终未曾察觉。单凭这一点,曹丕就比曹植适合“搞政治”,而曹操选择曹丕为继承人,显然是正确的决定。
【原典再现】
(曹丕)以车载废簏①内②朝歌长吴质,与之谋。修以白魏王操,操未及推验。丕惧,告质,质曰:“无害也。”明日,复以簏载绢以入,修复白之,推验③,无人。
操由是疑焉。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①簏:音“路”,一种竹子编成的高箧。
②内:音义同“纳”。
③推验:检查。
关于“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的问题
吴质与曹丕的关系?
吴质与曹丕是君臣关系。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丕“四友”之一代表作《思慕诗》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
曹操为什么不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
为什么曹操不信任司马懿,而曹丕把他当师傅。历史上,曹操与司马懿可以说是一直在斗,斗智谋,斗勇气。而曹操也确实不信任司马懿,临终前的托孤,也是在曹丕有了...为。
三国最后曹丕成了什么?
曹丕也同时知道了朝廷现在的动荡不安的事情,就赶紧连夜赶回洛阳,回来的时候看到司马懿后,曹丕心里也是放下来了心,也正因为赶得及时,在大主持没有完成他的小。
曹丕为何要用九品中正制代替唯才是举,这是魏亡国的原因之一吗?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采取九品中正制,其实还是士族门阀阶层逐渐强盛导致的。由东汉末期士大夫阶层的消亡,到魏晋士族门阀的崛起,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的内在原。
曹植的师傅是谁?
曹植的老师应该可以包括三位,司马懿,吴质和贾诩。司马懿的先祖均为汉代重臣,自小聪慧大气,被传有非凡之才。司马懿最初假装生病,拒绝为曹谋事,后来曹操称...
曹操、刘备、孙权,为什么就曹操的儿子最出色?比如曹丕、曹...
曹操的儿子多,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文学修养很高的,这与曹操本身的素养,及他所处的地位有关,把持中央,人才济济,看看我们知道的曹丕和曹植的老师就知道了,吴质。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孔融(借刀杀人)和华佗?
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做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鸡肋!。
物是人非是谁说的?
曹丕出自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
映照死亡的是生命孟晖在我们这个犬儒的时代,像曹丕《与吴质...
1、通观全文,文末“犬儒精神”和“另一种精神”分别指什么,试作概括。(4分)答:2.结合文意,说明为什么说“像曹丕《与吴质书》、江淹《恨赋》这样。
三国吴季重是谁?
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