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武帝与佛教,如何评价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哪位大神能帮忙罗列一下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他是出身最高官贵的一个。出身兰陵萧氏天下闻名,萧衍本人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雍...而。梁武帝是哪个朝代的?南朝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南朝梁
梁武帝天纵英才,少著美誉。除东昏如拾遗,总江南似转圜。其武略之高,实为神授;文才之俊,诚哉时冠。以书生而登大宝,举义师而制六合。范云因之效命,魏文闻之敬惮。且大兴文教,阐扬儒业。文士济济,国泰民安,近四十年,功业之隆,政绩之佳,自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武功仅宋武之次,文学为六朝之首。而暮年沉迷佛教,忘国家之至务,听佞臣之言,纳侯景之降,遂使蹈天羯寇,祸乱江南,王室荼毒,生灵涂碳。九五之尊,困于胡酋之手;四十之业,毁于叛贼之军,岂不哀哉!岂不惜哉!
或问:“梁高祖允文允武,博学多能,且端庄谦恭,寡欲高行,历代帝王少比。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之弊,救万姓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于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羯胡侵洛,沸腾碜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廊庙有序,翦成狐兔之场,珪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其天道欤,抑人事也?”
陶子曰:“夫帝王者,以法为尊,以天下为公。以政治为首,以百姓为要。而梁祖废法殉私,不罚萧宏之逆;惠爱子弟,罔顾黎民之忧。专其所轻,而忽其所重。费千万之资,建无用之寺。脱九五之尊,拜虚拟之佛。年既八十,昏聩为甚。弃好从仇,纳侯景之降;宠佞去忠,违谢举之谏。陨身亡国,不亦宜乎?”
恒云梁武陨身失国,祸由崇佛也。崇佛非主因,亦病在过慈,过慈则废法,废法则政乱,而人臣敢欺,子弟敢逆。萧综遁投北魏,侯景兵临台城。正德竟同逆谋,王伟甘附羯賊。其慈适足以成其觊觎之心。身处至危,不见勤王之师;国遭大难,少闻死节之将。萧绎据守湘东,萧纪拥兵巴蜀,为梁室宗王,乃坐观台城之陷,不拯父皇之急,武帝既死,方出师讨贼;元恶既枭,乃争夺御座。至于身陨国乱,子孙相残,良足悲矣,为人主者,可不诫哉!
虽然,亦不可苛责梁武也,自汉末以来,罕有长久之治。晋朝开基,不过二十年,而有五胡之乱,宋武一死,子遭辅臣所弑,宋文帝元嘉之治虽美,未至三十年,而遭逆子刘劭所杀,刘劭旋为刘骏所杀,宋室皇室相争,内乱甚矣。萧齐更不足言,中有萧鸾之篡位,二十余年即亡国。
而梁武大修文教,除两晋宋齐之弊,四十余年,国无内乱,民安于生,固为难矣,且文学之盛,为六朝之冠,吾以为梁武犹贤于汉文,昭宣也。
梁室之不终,武帝之长寿致耳。武帝年已八十,又沉迷浮屠,其智衰矣,故惑于奸佞之言,眩于羯虏之辞,开门楫盗,且不善驭之以术,轻其无为,不知正德之逆,使其共为轨谋,故致颠覆。若使梁武早死数年,则有英主贤君之美誉,岂被蹈天之灾,贻后世之讥哉!汉族皇帝,寿莫及梁武,八十六岁而终,而梁武之长寿反致身祸国殃,岂天命耶?
梁武之事有同晋武,晋武大封宗室,而启八王之乱;内徙夷虏,而肇五胡之祸。梁武暮年极崇佛教,收降侯景,而成羯虏之侵。
然吾以为梁武功大于晋武,而晋武之罪又过于梁武。晋武能南平吴会,实承父祖余荫,多赖良将攻伐,彼坐享其成耳。若梁武起自诸生,才兼文武,齐明为将,破强劲之魏军,威震邻邦,起义伐暴,将雪家冤,拒萧颍胄之劝止,建独断之明,旬月之余,遂取齐国,而成王业,且为君恭俭,甚兴文教,仁政远施,岂晋武之荒淫尚侈,听人左右可比哉!
晋武违刘毅之谏,大封宗王,悖江统之论,内徙胡人。拒卫瓘之劝,立愚憨之子;惑杨后之语,保暴戾之媳。宗室相残,挟持天子,朝为伊周,暮为莽卓,使胡人乘势侵犯西京,天下大坏,二帝被虏,北方沦亡于夷狄二百余年。彼幸早死,不身及于祸。
梁武虽招羯虏之乱,而梁元能平羯酋,陈武可御北朝,岂若晋室之倾覆难治哉!武帝不幸,太过长寿,而身及于祸,若不然,亦如晋武之安终也。
帝王之长寿,多为国祸,鲜有令终。汉代之君寿莫如孝武,而有巫蛊之失;三国之君,寿莫及孙权,而有废立太子之过;李唐之君,寿莫及玄宗,而致安史之乱。盖人至耋老,少有不昏聩者,汉武且难免,何况梁武。夫以一国之政主于老迈之君,其固殆矣!主明则国安,主昏则国乱,此人治之弊也。
梁武固慈父仁君矣,然放纵子弟,不教之以道,多习淫辞,不谙武略,区区侯景,数千之兵,聚众十万,势如破竹,攻陷台城。帝子皇孙,多遭屠戮。侄子萧正德乃与候景同谋大逆,次子萧纲受制于贼臣,三子萧绎,四子萧纪拥兵割据,坐观台城之陷。不急讨仇雌,先自相残杀。赖王僧辩,陈霸先之勇武,得诛羯酋,报雪父兄之仇。而争为梁帝,萧纪兵败,元帝忍而杀之。虽平虏乱,而北魏旋侵,以二十万之众而败于彼数万之军,身俘受辱。不教之以道,心为爱之,实为害之也。韩非子曰:“慈母多败儿”,武帝之谓矣。使梁武教子得法,勤王之师可至,虽有十侯景,百万魏军,亦何能为哉!
多云梁武失国,祸由崇佛,诚未得其远大者也。隋文帝,唐太宗亦为崇佛之主,何以不身死国乱?然则梁武之失国,何由也?梁武之失国,乃以佛理治国也。佛讲慈悲,梁武以儒道之难以教臣民,而乃深究佛学,以图大治也,务以慈仁化天下,不忍刑戮,适足以长奸慝之谋,乱国家之政,终为巨殃,此专任德治,而废法治故也。夫德者,所以劝善也;法者,所以惩恶也。而梁武废法轻刑,则奸恶得以恣肆,而祸害苍生也。本欲为仁义治天下,反以害之,失其术也。
佛者,出世之学,岂可与政务哉!而梁武崇之迷之,复倡于天下,使子弟大臣士民学之,国人多学空虚之佛理,尚清谈,废兵刑,忽政事,岂能不弱且靡也,此候景所以能横行江南,通畅无阻,北魏所以能攻陷江陵,俘虏元帝也。梁武之误国,好佛过甚也。秦武王好举,而卒以举鼎亡身;梁武帝好佛,而卒以倡佛乱国;唐庄宗好优伶,而卒以优伶陨命。彼好之过极,专其所好,而坏国政也。日尚清谈,专研佛理,荒废国政,则与耽酒渔色何异哉!梁武虽恭俭有余,而终蹈晋怀之祸,乃同昔之亡国昏君东昏也。
关于“梁武帝与佛教,如何评价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问题
哪位大神能帮忙罗列一下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他是出身最高官贵的一个。出身兰陵萧氏天下闻名,萧衍本人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雍...而。
梁武帝是哪个朝代的?
南朝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
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被称为「菩萨皇帝」?
梁武帝萧衍,关于他与佛法,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大体说来,在佛教圈内,褒大于贬,在圈外,贬大于褒。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之前的回贴也到谈及,便无须重复赘述...梁武开。
梁武帝萧衍为何长寿?
感谢邀请。梁武帝萧衍长寿和其生活习惯有关。梁武帝萧衍是皇帝中的“另类”,也是历代皇帝中最“不务正业”的人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梁武帝的爱好来说。
萧衍为什么做和尚?
萧衍做和尚是因为萧衍笃信佛法,达到佞佛的地步,想出家侍佛。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
南梁梁武帝萧衍,英明一世,为什么晚年如此凄凉呢?
单说萧衍,大家可能不是很有印象。但上学时肯定都学过杜甫的一首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南朝四百八十...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好,我是七旬一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说梁武帝是个菩萨皇帝,这么说我比较认同,特别梁武帝对佛教文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1、范缜和《神灭论》范缜是南朝齐、梁间杰出的无神论者.当时社会上盛行佛教,相信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他针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写了《神灭论》.他。
为啥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
在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是近百年里寿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南梁在他统治前期经济文化最繁盛,史称“天监之治”。后期“四次出家,最后被活活饿死”。出身名...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502年当了皇帝的梁武帝,就一直做到了549年,在位47年,活了86岁。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60年,实际在位64年,活了89岁。与乾隆相比,梁武帝如果不是被饿死的话,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