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范缜

范缜--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

范缜

范缜的资料

本 名:范缜

字 号:子真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南乡舞阴

主要作品:《神灭论》

主要成就:唯物主义,无神论

范缜的介绍

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祖父范璩之,刘宋时官至中书郎。父亲范濛,刘宋时奉朝请,在范缜生下后不久就病故,故范缜自幼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以孝谨闻名。

范缜少孤贫而好学,十多岁时,到千里之外的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县)求学,拜名儒刘瓛为师。范缜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成绩远超同门学友,刘瓛因而十分锺爱他,并亲自为他行加冠礼。刘瓛学术地位很高,颇有声望,门生大多是“车马贵游”的权贵子弟,锦衣玉食,狂妄自大。范缜在从学的数年中,经常布衣草鞋,步行攻读,但却并未因此自卑自愧。相反,他生性倔强耿直,不肯向权贵低头,敢于发表“危言高论”,同窗士友都畏他三分,因而他也受到众人的疏远和冷落。范缜成人后,博通经术,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

在诸多的士人中,他只与外弟萧琛情投意合。萧琛以能言善辩知名,也每每为范缜的言简意明、通达要旨的议论所折服。

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大举南侵,沛郡沦陷,北方人民纷纷南逃,范缜也离开相县前往建业(今南京)。范缜到建业以后,一度向当局提出过政治改革的建议,但未能得到回应。刘宋时期,范缜很不得志,聪明才智和满腹经纶无处施展。怀才不遇使他未老先衰,二十九岁时已白发皤然,遂写下了《伤暮诗》、《白发咏》,抒发内心的愤愤不平,寄托不屈服厄运之志。建元元年(479年),握有军政实权的萧道成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南齐。为巩固统治,萧齐政权起用了一批新人,范缜也由此踏上了仕途,仕齐任宁蛮主簿,后迁为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483年—493年),萧齐与北魏和亲通好,范缜作为使者出访北魏,他渊博的知识和机敏的智慧,博得了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赞叹。

南北朝是佛教兴盛的时代,轮回报应的宗教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齐竟陵王萧子良,精信佛教,常聚会名僧,讲论佛典;同时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礼贤纳士,交游宾客,聚会文学名士。萧衍、沈约等“竟陵八友”,以及范缜等仕人,都游于其门。这些名士多为佛门信徒,笃信因果报应,唯有范缜对这此嗤之以鼻,大唱反调,盛称无佛。永明七年(489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萧子良问范缜说:“你不信因果报应说,那么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之分?”范缜答道:“人生如同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殿下就犹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于粪坑中的花瓣。贵贱虽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萧子良不以为然,但驳不倒范缜这番有理有据的答辩,无言以对。经过这次交锋后,范缜认为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加以系统整理和阐述,于是写出了《神灭论》一文,提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的无神论观点。《神灭论》抓住了时弊,击中了佛教的痛处。甫一问世,士林争相传抄,朝野一片哗然。萧子良调集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佛门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孝道为武器,撰文立著,企图让范缜无法回答,就带着嘲讽的口吻说:“哎呀!范先生,你竟然不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范缜则反问:“哎呀!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怎么不自杀去追随祖先的神灵呢?”这一反问,倒使王琰哑口无言,败下阵来。由于难以辩倒范缜,萧子良便打算用权利来拉拢,就派名士王融到范缜那儿,企图用官位利诱,范缜不为所动。

齐明帝建武中叶(494年—498年),范缜出尚书省,迁领军长史,改任宜都太守,仍坚持神灭论,不信鬼神。辖境夷陵(今湖北宜昌)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当地人笃信三庙有神灵,经常祭祀。范缜在任期间,下令断其香火,严禁祭祀活动。其后不久,因母亲去世,范缜辞官守丧,自此至梁初,他一直未出仕任官,居住在南州。永元三年(501年),梁武帝萧衍乘南齐政局极端混乱,自襄阳举兵东下,至南州,范缜丧服出迎。萧衍与范缜有同在萧子良西邸共事的旧情,见范缜迎接非常高兴,平定建康后,便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范缜在任四年,清廉节俭,除俸禄以外一无所取。天监三年(504年),梁武帝下诏尊佛,南朝佛教进入了全盛时期。天监四年(505年),朝廷任命范缜为尚书左丞。范缜离任回京前,将所有财产都赠与了前尚书令王亮。王亮是王导六世孙,南齐时,与范缜曾同为尚书殿中郎,二人结为好友,后因对武帝不敬,被削为庶人。范缜亦因此事被牵连,谪徙广州。流放期间,范缜不顾处境危险,再次将《神灭论》充实完善,修订成稿,并在亲友间传播。天监六年(507年),范缜被调回京师,任中书郎、国子博士。范缜返京后,因反佛一事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梁武帝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大僧正法云将武帝敕旨传抄王公朝贵,并作《与王公朝贵书》,响应者有临川王萧宏等六十四人。萧琛、曹思文、沈约亦著文反驳。范缜对此毫不示弱,遂将《神灭论》改写成宾主问答体,共设三十一个问答,同时沉着应战,据理驳斥。在这场论战中,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天监十四年左右(515年),范缜病逝,寿约六十五岁。

有关“范缜”的历史故事

  • 范缜与《神灭论》名词解释、在线阅读

    [摘要]:范缜与《神灭论》名词解释、在线阅读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范缜》文言文翻译】作业帮《南史·范缜传》译文范缜传缜字子真,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从沛国刘瓛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下多车马。【南朝时,范缜著《神灭论》,主要是批判()A.董仲舒“天

  • 历史上范缜是什么人?被称为南朝“斗战胜佛”

    历史上范缜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统治阶层,很多人成为佛教的信徒。如南齐萧氏家族都普遍崇尚佛教,文惠太子萧长懋与竟陵王萧子良等王公权贵,笃信佛教,与人为善,建立馆舍收养贫民;豫章王萧嶷甚至在临终之时,还

  • 范缜的作品 关于范缜的评价

    范缜出身一个士族家庭,但南北朝后家族开始衰弱,所以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范缜一生坎坷,加上性格耿直、不惧威胁,晚年亦不平顺。范缜的作品《南史》载范缜有文集十五卷,《梁书》则记为十卷,大都散佚。存世有《神灭论》、《答曹舍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等四篇,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

  • 范缜简介 范缜神灭论 范缜反佛

    范缜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无神论者,代表作《神灭论》反对神不灭之说,具有唯物主义和捍卫真理的革命精神。范缜简介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出身于顺阳范氏,幼年丧父,待母至孝,弱冠前拜名师求学。入南齐

  • 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乡舞阴人,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祖父范璩之,刘宋时官至中书郎。父亲范濛,刘宋时奉朝请,在范缜生下后不久就病故,故范缜

  • 范缜与萧子良答辩成为流传很久的佳话

    范缜与萧子良范缜出生在南乡舞阴,是汉族人。在南北朝时期,他坚信无神论,是当时很出名唯物思想家。范缜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等到他的母亲守完孝以后。便去拜名师求学,之后考取了功名,做了官吏。范缜的一生都很坎坷,但是他的性格很耿直,不怕威逼利诱。范缜与萧子良之间还发生过一次很有名的谈话。范缜画像在

  • 瀚大黎众辽美版名家精品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连环画《范缜》蒋萍绘画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出身于顺阳范氏,幼年丧父,待母至孝,弱冠前拜名师求学。入南齐后出仕,历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萧

  • 南北朝时期都信佛教,为何史学家范缜,坚决不信呢

    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人都开始信佛了,在朝廷里面从皇上到大臣都在推行佛教,所以很多的老百姓都会开始信佛教,因为他们都觉得信佛就会很灵验。朝廷里面有一个宰相,他叫萧子良,萧子良就是一个信佛的人,他有一座别墅,他就会经常请一些普及教法的和尚到他这个地方来讨论一下佛法,他对佛法非常的痴迷,因为他觉得

  • 南北朝最清醒的人:无神论者范缜反佛教!

    南北朝最清醒的人:无神论者范缜反佛教!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北朝时代,佛教渐渐盛行起来。南齐的朝廷里,从皇帝到大臣,都提倡佛教。南齐的宰相——竟陵王萧子良就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萧子良在建康郊外的鸡笼山有一座别墅,他常常在那里招待名士文人,喝酒谈天。有时候,

  • 范缜写神灭论,惹得萧衍一时大怒,被发配广州(神灭论之争)

    梁武帝萧衍因不满齐帝萧宝卷的专横统治,在手下的一片呼劝声中,终于在时机成熟之后,在襄阳大揭义竿,举兵讨伐萧宝卷。在兴兵南征路上,萧衍又因德施民心,顺应天势,所以一路上收招了不少人马,队伍日益壮大,更有许多隐士贤良也来投靠萧衍。一日,萧衍领军到了南乡舞阳安营扎寨,与左丞相刘孝绰正在军帐中研究战况,军士

  •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范缜神灭论影响(神灭论之争)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

  • 南朝神不灭与神灭论大论战:东方宗教学体系初成(范缜反佛)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立,战争不断;南朝内部赋税、徭役、兵役的加重,官吏的贪污腐化,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使得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南朝统治者为了消灭人民的反抗意识,进一步依靠宗教迷信作为麻醉人民的鸦片烟。佛教给人们虚构了一个来生的世界,宣称人死灵魂不灭,根据在生的善、恶,或入天堂极乐世界,或

  • 范缜简介 南北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生平(范缜反佛)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人,六世祖汪,移居江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少孤贫而好学,十多岁时拜名儒沛国刘瓛为师,在其门下数年,布衣草鞋,徒行于路,在车马贵游的同学面前,毫无愧色。范缜学成后,博通经术,尤精“三礼”(《周礼》、《仪礼》、

  •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范缜神灭论影响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

  • 南北朝范缜反佛,范缜为什么反佛?

    南朝齐梁时范缜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范缜系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出身寒微,曾从学于名儒刘瓛。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曾同佛教信徒齐竟陵王萧子良辩论,驳斥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后作《神灭论》,提出"形神相即"的无神论思想。认为"形质神用",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引起朝野喧哗。梁武帝

  • 范缜简介 南北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生平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人,六世祖汪,移居江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少孤贫而好学,十多岁时拜名儒沛国刘瓛为师,在其门下数年,布衣草鞋,徒行于路,在车马贵游的同学面前,毫无愧色。范缜学成后,博通经术,尤精“三礼”(《周礼》、《仪礼》、

  • 范缜写神灭论,惹得萧衍一时大怒,被发配广州

    梁武帝萧衍因不满齐帝萧宝卷的专横统治,在手下的一片呼劝声中,终于在时机成熟之后,在襄阳大揭义竿,举兵讨伐萧宝卷。在兴兵南征路上,萧衍又因德施民心,顺应天势,所以一路上收招了不少人马,队伍日益壮大,更有许多隐士贤良也来投靠萧衍。一日,萧衍领军到了南乡舞阳安营扎寨,与左丞相刘孝绰正在军帐中研究战况,军士

  • 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无佛之人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范缜,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是唯物主义者。18岁就在有名的儒家大使刘献下求学。虽说,范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贫寒。但他自身自律性特别高,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以至于老师都非

  • 范缜是什么人?他的生平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范缜是谁?他一生经历哪些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祖父范璩之

  • 《神灭论》的作者是谁?历史少有的无神论者范缜

    神灭论论战,是梁武帝时代的一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辩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主张神(灵魂)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著名的《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认为人的肉体是实在的,精神是从属于肉体的,所以人死后即无精神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