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有多疑心?为了一句谶语杀了心腹爱将

曹操有多疑心?为了一句谶语杀了心腹爱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99 更新时间:2024/1/18 17:31:59

东汉乱世的来临,给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在其高瞻远瞩、雄才伟略的领导下,曹魏政权得以建立并成功取代东汉,随后与东吴、蜀汉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历史的车轮也因此驶入了三国时代。

曹魏政权的建立,作为首任当家人的曹操功不可没,而且其并无依赖祖宗遗产之捷径,完完全全凭着自己的实力一点一滴啃下来的,着实辛苦。想当年面对决定命运的官渡之战,7万曹军对阵70万袁绍军,可谓一场毫无悬念的赌博。要不是上天命运垂青,袁绍自己作死,很有可能曹操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还有在濮阳一役,曹操慌乱回救却被吕布设计围困,命悬一线到了被吕布拿着戟指着胸口,真可谓九死一生。要不是吕布为人肤浅、不会识人,曹操恐早就成了刀下鬼了。

历经如此多磨难的曹操深感创业的艰难和不易,于是对辛苦打下的这份家业倍感珍惜,害怕被人抢了去。正所谓你越是担心它就越会找上门。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一天夜里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见两个槽和三匹马,三匹马都挤在一个槽里吃食。曹操大感不解,于是吼道:你们三个畜生怎么挤在一个槽里?旁边不是还有一个吗?但是三匹马完全不睬他,一边吃还一边窃窃私语。

曹操醒来以后深感不安,“槽”与曹同音,莫非马姓之人要篡夺他曹魏的江山,于是遍思朝中可能人选,发现心腹爱将马超父子嫌疑最大,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们杀了。

事实证明曹操杀错了,真正篡夺曹魏江山的却是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家族。司马氏家族在当时属于名门望族,早先时候,身单力薄的曹操为了拉拢他们便派人邀请司马懿加盟曹魏集团。司马懿脑袋灵光、很能审时度势,一开始他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便以托病为由拒绝加入,并且还很配合地演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装病戏,之后时机成熟了便又主动自荐、投身曹魏集团。

司马懿也确实很有能耐,在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力感绝望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出谋划策,为曹操稳住了局势;之后面对诸葛亮的大举北伐,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顶住了蜀国的进攻,而且还熬死了一代智慧化身——诸葛亮,为魏国除去了一大强劲对手。

由于其军功赫赫、资历又老,深为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的器重。随后身强力壮的他再次熬死了两位曹魏帝王,面对资历尚浅、才能平庸的曹魏宗室大臣曹爽,司马懿弹指间便轻轻松松夺其权、灭其族,为后来司马炎全面篡夺曹魏江山奠定了基础。

史料均对司马懿篡位痛斥不已,认为其为人奸诈、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个人倒觉得这不能完全怪罪司马懿。至少在曹操、曹丕和曹叡当政时期,他并无谋权篡政之心,而且史料还记载:当曹叡病重之时,司马懿每夜做同一个梦:曹叡头枕在他的腿上,对司马懿说道:你看看我的脸。大感不妙的司马懿立马赶回来,才发现曹叡已经病重,并且在其床榻之前接受托孤,由此可见:司马懿对曹魏君主还是很有忠心的,也因此换来了他们的充分信任。

那为什么后来他要废帝自立、打压曹魏宗室呢?

首先曹魏帝王自己不争气,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作为他的晚辈未能保住好身体,年纪轻轻便驾鹤西去了。尤其是魏明帝,纵欲过度,身体不垮才怪。而司马懿虽然年事已高,但注重节欲养生,因此远较曹魏帝王活得久。

另外,曹魏在历经文、明二帝后,迎来的是年少的曹芳和不争气的宗室大臣曹爽。曹爽这个人一无志向、二无才能、三无资历,虽得辅政大臣之显赫身份,却没有驾驭朝臣之能耐。为了大权独揽,他对资历和能力并举的司马懿开刀,明目张胆地进行打压。面对曹爽的打压,司马懿为了自保不得不有所反击,而且箭已发出,没有回头路,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篡了曹魏政权。

不过极具讽刺的是:他篡权以后,便得到一本名为《玄石图》的关于朝代替换的谶书,上面也有一句谶语:“牛继马后”。心机深重的司马懿顿觉不安,于是也学曹操开始未雨绸缪,将手下心腹爱将牛金毒死、以绝后患。不过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几十年后,琅邪恭王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与府中小吏通奸,而这位小吏名字也叫牛金,他们所生之子即为琅琊王司马睿,也即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这就说明“牛继马后”的谶语终得实现。

综上,曹操和司马懿都曾为了一句谶语杀了心腹爱将,“三马食槽”,曹操杀了马超;“牛继马后”,司马懿灭了牛金,不过结果他们都错了,两位爱将估计弄明白以后,要表示很冤了。

标签: 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顶级战将,无可奈何向手下败将投降,最后被剖腹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有很多善于打战的官兵,他们能力出色。可是到了三国后半期,不少将领十分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即便还有能力,也很难为改变国家衰落的现况。其中有一名是三国的顶尖战将,无可奈何向手下败将撤兵,最后被破腹分尸,下场十分凄惨。这位将士是姜维,他可以称得上是蜀汉政权的顶梁柱。姜维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从诸葛亮第一

  • 古代商人地位有多低?“重农抑商”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尤其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钱即是地位的象征,众多历史影视剧中,富甲一方的商人,其地位甚至能比肩当地最高行政官。可翻阅史料即可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古代经商之人,纵然有无数的财富,但社会地位却出奇的低,两千年的历史中,“士农工商”的排名一直不变,商人毫无争议的排在末位。究其

  • 明朝时期,为什么朱元璋规定巡按御史只能骑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庞大的官僚机构,是皇帝统御天下的必要配置之一,毕竟皇帝是人不是神,所以肯定需要官僚机构协助他治理这庞大的天下。但官僚机构往往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天子,如果官僚机构贪污腐败成风,那么搞的地方上是民怨四起,甚至经常激起民变的话,那么这个帝国也就距离分崩离析不远了,所以历代王朝中反腐是一个不时提起的

  •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北汉的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汉,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乾佑三年(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竟将其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打仗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

  • 武则天时期有种刑法叫“旱鸭凫水”,到底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武则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武则天67岁时“废唐立周”称帝,由于她得国不正,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和反对,其中不乏有“起兵讨武”的事情发生。比如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就发动了“扬州兵变”。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政敌,期间重用了一

  • 历史上武则天是大肆杀戮李氏的人 为什么李世民却没有杀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了解下《推背图》,这本书是预言唐朝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在第二张预言唐朝有20几位正统皇帝,上面画了20几个李子,奇怪的是每一个李子上面都有“果蒂”,就那么一个没有。这意味什么,意味着在唐朝会有一位女皇帝,这个人就是武则天了。历史上武则天是大肆杀戮李氏的人,唐太宗明明早就知道,为什么不杀了她?在

  • 揭秘:太平军攻下金陵后,城中很多女人为什么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平军,清朝,历史解密

    1853年,太平军攻入金陵后,每天最担心受怕的是城中的女人。按照古代战争的惯例,战胜方都会进行屠城,这些兵勇,长年累月生活在紧张和危险之中,一旦有机会放松和享受,都像一个个困兽,即便长官和将军也很难管束。曾国藩可谓熟读孔孟之道吧,他带领的湘军在攻入天京后,连续6天屠城。曾国藩机要幕僚赵烈文曾在《能静

  • 汉武帝的母亲是已婚妇女,之后为什么还能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娡,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的民风还算是比较开放的,刘邦在结婚娶吕雉之前就曾经与一个寡妇有染,并生下长子刘肥,而后来的薄姬也就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也曾经是别人的姬妾被刘邦充入后宫,所以已经结过婚的女子再行改嫁也是屡见不鲜的。直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封建礼教的管束,三纲五常的雏形,但这个时候也是民风

  • 奈何吴王寿梦的四个儿子不愿继承王位,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奔驰于道公元前5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在吴国都城的王宫中,吴王寿梦躺在寝宫中的病榻上望着身边的王子和朝臣们,目光落在小儿子季扎的身上。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嫡长子是诸樊,老二是余祭,老三是夷昧,老四就是季扎,在春秋战国时代关于公族之家权力争夺的战争数不胜数,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而兄弟相残更

  • 和珅被乾隆专宠几十年,为什么没能躲过嘉庆的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和珅在临死前曾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写完诗之后就悬梁自尽了,说到和珅与嘉庆的关系,其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时期受宠那么久,嘉庆以迅雷之速查抄和珅,主要的目的是立威、揽权,而将和珅定罪最好的罪名自然是他的贪污罪,这种罪可大可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