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的祖先是轩辕黄帝,那黄帝的祖先又是谁呢?

我们的祖先是轩辕黄帝,那黄帝的祖先又是谁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889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3:54

在《史记》当中,开篇的《五帝本纪》内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大意是黄帝名叫公孙轩辕,生下来的时候就十分神异。“弱”,即未满七岁时,就很能说话,年少时就德智俱全,年长愈发敦肃敏锐,成年时则闻见明辩。后来黄帝习用干戈,广伐诸侯,教民耕战,最终“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始祖,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供奉朝拜。时至今日也仍然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华夏子民的纽带,年年享受祭祀。

那么所记载的少典是谁呢?

有一说法,少典是诸侯国号,并非人名。《史记》后文《秦本纪》中,写到“大业(人称)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在以封地名为姓的时代,这应该说明了司马迁采用的说法应该是“少典”为国号。然而《国语》有记载: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黄帝、炎帝;《帝王代纪》却又推翻了这种结论,因为根据这里的记载,黄帝和炎帝差了五百年。但总体上讲,黄帝应该是被称为少典氏的有熊国国君的后代。

根据政权的诞生时间,黄帝之前的历史大致为:有熊少典氏─炎帝神农氏─黃帝轩辕氏氏。这里提一下《帝王代纪》,它是继《史记》以后第二部对帝王家世进行详尽整理的著作,又唐朝时为了避讳,所以流传至今使用较广的书名是《帝王世纪》:它将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又因为它出于晋人皇甫谧之手,根据史料年限上的临近原则,在讨论黄帝以前的历史时它可以作为一份重要参照。那么,按其上记载,在黄帝之前,有炎帝一脉,首先是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这之后则:承、临、明、直、氂、衰、榆罔,总共九世,传位五百三十年;顺带一提,据此来考虑的话,那“炎帝”就指的是九个人。从第一位尝百草的神农氏开始,到与黄帝交战的榆罔,都是炎帝。但平日我们并称的“炎黄”中,“炎”通指与黄帝齐名但相差五百年的那位神农氏,而“黄”也通指黄帝一脉中的第一位开创者。

那么黄帝和炎帝的血脉交联是怎么回事呢?前面提到这一世少典(第一代世公少典君)根据通婚传统,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姐姐生下了最后一任炎帝榆罔,妹妹生下了黄帝,证明了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之间的直接的亲缘关系。而少典氏政权和神农氏政权在时间上是有所重叠的,少典氏第二代中诞生了神农氏的第一代,总之炎黄同祖,并无异议。

有熊氏建国,号少典,建都涿鹿。有熊氏族部落第一任酋长讳烈山氏,又号厉山氏。而这源于伏羲女娲部族的发展,有熊是诸部落其中之一。

伏羲女娲部族起源于伏羲女娲的兄妹通婚。而伏羲作为有文字记录的创世神,制定了大量的礼仪制度,让百姓得以有纪律的生活。他创立了书契、音乐、婚姻制度,还教人渔猎。最为伟大的是他创作了“八卦,”这种用来解释天地万物规律的方法。而女娲的故事在其后数千年的父系社会中主要是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掺杂了很多神话色彩,却很少有确切的文字史料记载,但这也侧面证实了女娲作为华夏民族之母的地位和形象力从未消失。

伏羲女娲都是燧人氏的子嗣。燧人氏则是万姓之祖,《尸子》有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称“燧皇”。燧人氏为有巢氏之子,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仰韶前文化时期古越族人。

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而我们与动物区别开的人类历史,是从有巢氏开始的。

标签: 皇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廖姓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古廖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蓼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廖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之一,中国姓氏(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中国台湾地区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廖姓人口约有490万左右,约占全中华汉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

  • 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环,唯独宋朝却避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从历史、各种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室子弟领兵,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几乎都是兄弟间互相残杀,手足相残。不过,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环,唯独宋朝却避免了!汉朝初期的时候,还有一些项羽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存在,刘邦为了掺沙子,在这些诸侯王周围分封了一些自己的兄弟子侄为诸侯王,进行控制。还有

  • 最牛宰相家族河东裴氏:唐朝就出过30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河东裴氏,春秋,历史解密

    唐朝是历史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的时代之一,声誉远扬海外,海纳百川,与亚欧等地各个国家均有来往,纵观整个唐朝,名臣名将不计其数,如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等二十四凌烟阁功臣,而裴氏家族就是在这样一个群星荟萃的年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仅一个裴家就出了30多位宰相。裴家可以说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第一任宰相裴寂就

  •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反被汉献帝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曹操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本为宦官之后,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逐步建立起一方势力,并于公元186年,时任兖州牧的曹操把当时只有16岁的汉献帝掌控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

  • 揭秘:为啥太后的妹夫能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由于聪明小孩儿汉质帝刘缵被“淘汰”,东汉王朝的皇帝宝坐再次空了下来。大将军梁冀又跑到禁中跟妹妹梁太后商议,立谁家的倒霉孩子来做皇帝。此时,梁太后正在着手张罗一门亲事,准备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刘志也从封国赶到了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迎取新媳妇儿。梁太后与哥哥一合计,不如干脆就让

  • 刘文静手握免死金牌,最后还是被李渊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文静,唐朝,历史解密

    帮助李渊起义成功的有三位功臣,裴寂、刘文静和李世明。首当其冲的就是裴寂,其实当时李渊并没有起义的想法,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母亲的亲生姐妹,杨广也很重用他,就算他不起义也是皇亲国戚,一生可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大臣裴寂和儿子李世民两人早以预定好起义的计划,就等李渊的决定,他们生怕李渊不愿意,于是裴寂就想了

  • 历史上舌战群儒的不是诸葛亮 而是一个叫费祎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在三国的传奇里,除了文臣武将的奇谋善战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辯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打的外交论战了,最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舌战群儒。不过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去东吴舌战群儒的另有其人,他就是-费祎。费祎从小谦恭真诚,伶牙俐齿,和族父去川蜀游学时得到赏识,因此成为了刘璋的座上宾,刘备得蜀后

  • 曹操打天下为什么要以”魏“为国号?曹操喜欢”魏“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关于曹操为什么会被封为魏王,而不是其他的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1.地理及历史因素:早在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夺得邺城之后,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已经操纵天子,在邺城建立了自己一整套政治及军事班底,由于邺城古时为魏国故地,所以曹操也被封为魏国公。因此当216年曹操被献帝晋封为王的时候,

  • 此人诡计多端,略施小计便除掉魏国3员名将?只可惜最终惨死于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英并起,天地争夺连续不断。以三国刘备为先的蜀国在国防三国诸葛亮的领着下红红火火,一跃从无依无靠的衣食住行,到攻占川蜀之地创建天府之国。能够说,沒有三国诸葛亮就沒有蜀国的创立。可是好景不长,刘关张陆续过世,做为最好的朋友,都是好大臣的三国诸葛亮则要坚持不懈进行先主遗愿,决然拜师北伐,意欲攻

  • 曹聚仁的一生:穿梭于海峡两岸的秘密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聚仁,民国,历史解密

    曹聚仁降临人间七月,告别人间也是七月,一九五零年去香港后第一次回国也是七月,这是一九五六年。他踏进国门就首途北京。一辆浅绿色的小轿车,徐徐驶进西直门附近的马相胡同,在一个由寺庙改为民居的门前嘎然停住。这引起好事的邻居们的惊奇,这家的主人,虽在中央的一个部里工作,职位也属高干之列。但解放后的几次运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