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如果自立为王,他能跟刘邦、项羽三足鼎立吗?

韩信如果自立为王,他能跟刘邦、项羽三足鼎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98 更新时间:2024/1/7 19:30:33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是没有可能战胜项羽的。

韩信一生“战必胜,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见”,为刘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单从军事上来说,无人能与其匹敌。尤其是平定齐国后,韩信的实力已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项羽就看到了这一点,派使者武涉劝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劝他甩掉雇主刘邦,自己当老板。但是,韩信出于对刘邦的感激,先后拒绝了武涉和蒯通。

那么,现在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韩信听从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他真的能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吗?

这个假设很有意思,但答案却是冰冷如铁: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韩信没有自己的团队。

任何一个成功的政权,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领一个人单打独斗打下江山的,身边必然有重量级的文臣、武将辅佐,比如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李世民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秦琼,朱元璋有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

这一点,韩信完全无法和刘邦相比。

刘邦的创业团队牛人太多了,后勤有萧何,智囊有张良、陈平,武将有曹参周勃、樊哙,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顶级配置。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萧何功居第一,这固然有刘邦故意打压武将的政治考量,但萧何的功劳之大,也是不可抹杀的。

战争打的是什么?是后援,是战争支撑能力。汉军东征后,是萧何在巴蜀筹集军资、粮草,供应前线浩大的军需开支。韩信在前线风光无限,但如果没有萧何提供的后勤保障,韩信这仗根本没法打下去。

韩信要与汉并立,他身边有萧何吗?没有。

再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堪称中国历史上神级的人物,刘邦几次重要的决策,都离不开张良的谋划。

众所周知,创业时期,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方向错了,越忙越乱,而张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师,甚至让人怀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韩信身边有张良吗?没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张良抗衡吗?别逗了,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别忘了还有陈平,也是一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宰相级人物,虽然有时候不择手段,但确实是有实效。如果韩信真听了蒯通的话,都不用张良出手,陈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韩信身边没有萧何为其供应粮草,也没有张良为其指明方向,怎么可能会是刘邦的对手?

其次,刘邦和项羽都是有根据地的,而韩信却没有。

项羽的根据地在江东,这是他的楚国发家之地,有深厚的楚国人脉根基。刘邦是徐州人,但他在巴蜀期间,各项举措深得巴蜀人心,而且,刘邦在当沛公时就仁名遍及四海,关中人都以刘邦没有做关中王为恨,政治形象相当正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收拢各地人心。

而韩信呢?他是楚人,虽然在汉中被拜为大将,但他和巴蜀之民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联系。他之后征服的关中、河内、河北、山东等地,和这些地方也没有任何的政治联系。毕竟,韩信只是大将,他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这些地区的百姓进行政治上的联系。

比如韩信新占的齐国,田氏在齐立国二百多年,根基深厚,田氏子孙在齐国的人脉,是韩信根本无法相比的,即使韩信以齐国之主的身份收拢齐人之心,没有三五年也是做不到的,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不可能给他这么长的时间来收买齐人之心。

战争打的是钱粮,韩信自立后,必然要与刘邦发生战争,必然要从齐国搜刮战争资源以供浩大的军需开支,而齐国已经被之前的秦始皇搜刮了一遍,哪立还经得起韩信的第二次搜刮?韩信真要这么做,必然成为齐人公敌,政治形象在齐国就彻底臭了。

如此一来,刘邦的强项就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都不用张良、萧何出手,只要派郦食其陆贾、隋何去,就足以把韩信在齐国搅得声名狼藉。

说到底,韩信只是一个武将,他的才能主要在军事上,相当于一个业务高手,但是你也知道,玩业务的永远斗不过玩政治.

刘邦是什么人?那是从官僚体系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练出来的,人精中的人精,对人情世故参的极透。而韩信和项羽都是眼高于顶的人,孤傲不合群,收拢人心的能力远在刘邦之下。以韩信的这种个性,在刘邦无孔不入的政治攻势下,他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第三,韩信还有一个巨大的劣势——跟他百战百胜的军队,多是刘邦的人马。还是那个政治角度,韩信与这些将士并没有政治上的联系,他们之间只是纯粹的军事合作关系。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刘邦在汞阳与项羽对峙时,因为兵马不多,打算收回韩信的部队,刘邦就一个人蹿到韩信军中,趁韩信睡觉时,夺走了韩信的帅印,召集诸将。请注意,这些大将没有任何反对意见,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试想:韩信如果真的跟刘邦翻脸,他手下这帮大将会听韩信的吗?可能性实在不大。

最后,韩信在形象上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众所周知,韩信最初是在项羽的军中,当了个执戟郎,也就是看门的,不受重用,非常郁闷,直到投奔到刘邦的帐下,刘邦对他非常重用,这才有了韩信的辉煌。对这一点,韩信也承认,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因此,从政治形象上来说,刘邦是韩信的恩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韩信公然反叛刘邦,那就是忘恩负义,在政治形象上严重失分,天下没有几个人会说他好,这对于一个立志于称王的人来说,可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因此,韩信在各个方面都是远远不如刘邦的,他所能倚仗的,只是他那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是您也知道,打天下从来都不是只靠军事就能取胜的。

如果韩信真的自立为王,基本上会被刘邦用各种手段碾压,别说三足鼎立了,他有很大的可能会死在项羽的前面。

标签: 韩信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母凭子贵的敬敏皇贵妃:被雍正帝追封且移葬景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敬敏皇贵妃,清朝,皇贵妃,历史解密

    皇十三子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非同一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形影不离,感情胜过同胞兄弟,雍正帝即位后,胤祥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成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今日湘妹子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胤祥的母亲敬敏皇贵妃。胤祥从小受敬敏皇贵妃的影响,敬敏皇贵妃教育胤祥要尊重长辈,尊敬兄长,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唯独他

  • 司马消难是高欢女婿,他怎么会去北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消难,隋朝,历史解密

    杨坚是个有高超政治手腕的人,在周隋之际他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由弱转强夺取天下,靠的就是那种捭阖纵横的本领。杨坚上台之初形势危急,好友元谐说他犹如水中一堵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连他的亲兄弟、隋炀帝的二叔杨瓒也远远躲着他,怕受他的牵累。但杨坚在关键时刻十分清楚谁是友谁是敌,他只打击公开的敌人:尉

  • 教训弟弟唾面自干的唐朝宰相娄师德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娄师德,唐朝,历史解密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的成语豪情万丈,有的成语引人深思,有的成语平静安谧……。今天要说的这则成语,让人憋气!足以让人把肚子憋的鼓鼓的!这则成语就是"唾面自干"。下面先看看这则成语的出

  • 手下有八员悍将据守荆襄,刘表当时也是可以争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群雄割据,涌现出大量的能人异士,其中不乏可以与天下一争的人,除了曹操、刘备、孙权还有一个人刘表。虽然这个人在三国里看起来并不怎么惹眼,但是他的实力可是比早起的刘备强不少的,尤其是其麾下的八员大将,更可以助其打遍天下。先来说说第一位黄祖。此人是荆襄本地贵族子弟,由于刘表平定荆州之时借助当地豪族的力

  • 阿刺海别吉是谁 她为什么会是蒙古打败金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朝,成吉思汗,历史解密

    说起成吉思汗铁木真,基本上除了非洲人外,全世界人都知道。这其中评价自然不同,有的说成是英雄,有的说成是屠夫和文明破坏者。铁木真的三女儿监国公主阿刺海别吉,如果不是这个女人,蒙古帝国未必就如历史上那般出名。说起成吉思汗铁木真,基本上除了非洲人外,全世界人都知道。这其中评价自然不同,有的说成是英雄,有的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什么会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初期,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令,不断发展齐国势力,到了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通过“葵丘会盟”,霸业达到了高峰,他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排名第一的霸主。但是,齐国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却在管仲死后迅速下滑,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为什么会饿

  • 北齐唯一的好皇帝,登基两年后就摔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齐,南北朝,历史解密

    北齐给后世的形象都是非常负面的,因为北齐统治黑暗,历代皇帝动不动就做出禽兽不如的事情,所以有着绝无仅有的“禽兽王朝”的称号。其实北齐没有后世所说的那么不堪,至少北齐出了一位兰陵王高长恭,他是北齐仅有的一股清流,在他身上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完美的人格魅力等,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不过高长恭不是北齐皇

  • 明朝这个皇帝打得日本300年不敢出门,却被骂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盛产“昏君”的朝代之一。明朝的皇帝总有一些私生活上的小癖好,又不控制言官舆论,因此很多皇帝总是被大臣骂得狗血淋头。明朝的嘉靖皇帝,热衷得道修仙,二十几年不上朝。谁知他的这一纪录很快就被打破,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保持了整整三十年不上朝的记录。万历皇帝三十年“不郊,不庙,不朝

  • 古代双方交战,高挂免战牌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演义和评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节,双方正在交战,忽然一方出了点问题,不想打了,主将一声令下高挂免战牌,结果就可以换来一段时间的平静。在古代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免战牌真有这么神奇?免战牌上当然没有魔法,交战双方也不会这么讲礼貌,见到对方挂出一个小牌子就不打了,等对方休养生意这种情况是不可

  • 太平军进攻南京时,守城的清朝官员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平军,清朝,历史解密

    太平军在金田起义以后,经过数年的时间,不断的和清军战斗。咸丰二年正月初三,太平军把所虏来的少少壮男女全部带上船,水陆并进往金陵开去,一路上所过州县村庄无一幸免全被蹂躏。等到了金陵附近,太平军突然画风突变,告诉老百姓们不要惊慌,照旧生活,照旧买卖,每次购买货物的时候,太平军将士都是按市场价购买,见到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