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蓝玉,灭李善长全家70多口?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蓝玉,灭李善长全家70多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3/12/12 11:45:36

众所周知,朱元璋作为草根出生的皇帝,不仅创下了放牛娃荣登天子之堂的彪炳千古之记录,更是在当政时期因大肆屠杀功臣而被扣上了“暴君”的帽子。不过这确实不假,仅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屠杀3万人,当事人胡惟庸被诛九族,李善长一家70多口全部被杀;蓝玉一案,朱元璋一次性屠杀1.5万人,当事人蓝玉被剥皮,死相可谓极尽惨烈。

为何朱元璋如此这般残忍?好歹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打下了大明江山,他就一点人性没有吗?

仔细审视这些文臣武将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们自己作死。

以蓝玉为例,公元1731年他便开始了军旅生涯,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功无数,最为人称道的是1388年,在补鱼儿海大破元军,俘获众多元朝贵族。朱元璋封其为凉国公。

但随着功劳的积累、爵位的提升,蓝玉日渐骄纵跋扈、目无皇帝。深夜过关,守门侍卫按规定未给其开门,蓝玉便派兵攻破;凯旋而归之时,面对朱元璋的受封他嫌太低配不上他,公开宣称他应受封太师。之后他的跋扈愈演愈烈,竟然勾结锦衣卫结成朋党,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因此事发之后,朱元璋对其剥皮、诛九族,可谓恨得咬牙切齿。

李善长早先很受朱元璋礼遇,朱元璋一口一个“先生”称呼之,可谓对其极其敬重。而从小便有远大志向的他经过仔细调研,发觉朱元璋乃帝王之才,于是一门心思追随朱元璋开拓伟业,为其出谋划策、总揽军务,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对其也是极度信任,面对朝中之人对李善长受封为相的不满,朱元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其辩护道:“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并时时称赞他“处事果断”、“为朕分忧”。

只可惜年纪越大,李善长脾气也见长。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了贪污罪,被上报至了.刘伯温,刘伯温经过审理,证据确凿、按律当斩。李善长闻之赶紧跑至刘伯温那里,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拿出了胡搅蛮缠的本领逼迫刘伯温释放李彬。刘伯温没吃他这一套,将李彬问斩。这让李善长非常恼火,于是他立马奏报朱元璋,诬告刘伯温滥用职权,并且事后频频排挤打压刘伯温,逼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经此以后,李善长思想越来越狭隘,也越来越跋扈,开始培养起了同乡人组成的淮人集团,就因为胡惟庸是他的同乡,便在他的偏心举荐下入朝为相。

在此期间朱元璋也对其多有提醒,并且当面斥责他“独断专行”、“目无皇上”,以予警醒,可惜李善长均未有所改变。最终因过于嚣张跋扈,裹进了胡惟庸案,引起朱元璋的愤怒,77岁高龄之际,附带全家70余口被推上了刑场,真可谓罪有应得。

由蓝玉和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可知:他们二人在朱元璋事业成就之前,尚能谨小慎微、一心为公,一旦天下大定、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便显露出了自身狭隘的一面。蓝玉作为一代功勋卓著的武将,便开始骄纵跋扈,堪比天高、目无皇帝。当然让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然有谋权叛逆的不臣之心,这飘飘然得还真不知道了何种地步。

李善长早先时候绝对属于品德才能兼备的好臣子,也是朱元璋的好帮手,每一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不愧为饱学诗书、深富涵养之人。等到其功成名就之后,内心的魔鬼便释放了出来。开始抛弃了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良好夙愿,转而开了自私自利的小圈子,大肆培植淮人为主的同乡势力。并因一件私事,对同为朱元璋打下天下的股肱之臣刘伯温胡搅蛮缠、排挤诽谤。刘伯温都怕了,不得不告老还乡,可见其心胸有多狭窄。

因此,朱元璋诛杀蓝玉,灭门李善长全家70多口,不全是因为朱元璋的“暴君”性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作死。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朝宋是怎么灭亡的?和这些人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朝宋,南北朝,历史解密

    刘骏是文帝的三子,从小得不到父爱,生性孤僻,养成了凶暴残忍的性格。在他即位后,开始排斥异己,大肆屠杀宗室诸王。文帝生前,非常喜爱四子刘铄,因而遭到了刘骏的嫉恨。刘骏即位不久,就派人毒死了刘铄。杀死刘铄后,刘骏又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叔父刘义宣。刘义宣是刘裕六子,宋文帝时任荆州刺史。在刘骏讨伐刘劭的战争中

  • 揭秘:清朝农民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如今关于清朝时期的电视剧和书籍可谓多不胜数,但这些内容讲述的不是后宫妃嫔们的宫斗,就是帝王将相的文韬武略。关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却很少会有涉足。那么在清朝时期,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以上的农村农民真实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清朝作为一个农耕帝国,农民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又非常不起眼的角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文

  • 万历皇帝宠妃郑贵妃一生为儿子谋划,他却成为了最惨的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贵妃,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郑贵妃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后宫之中,妃子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已经是万分幸运的事情了。如果能生下一儿半女,在后半生也算有了依靠。对于儿子,既是宠妃们生存的资本,也是她们无怨无悔付出的对象。就像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妃嫔

  •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王,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

  • 为什么说后周皇族是历史上亡国皇族中最幸福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周,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话说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乱世到后周时期因为圣明之主柴荣的出现隐然有一统之势,奈何柴荣时运不济,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时,旧日河山正待整理之际,便溘然长逝,临终之时柴荣将走上正轨的后周交给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不过后周因为孤儿寡母的缘故,并未保住柴荣留下了的江山,最终江山被赵匡胤夺了去。那么赵匡胤是怎

  • 秦军能不能击破马其顿方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军,历史解密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军队规模是“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仅仅凭借这么一些兵力,亚历山大就征服了三个文明古国。在征服中亚之后,本想征服中国,但因为迷路而走到了印度,让中国“逃过一劫”。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能否征服中国?众所周知,秦国位于最西边,想要征服中国,首先要

  • 李郭之乱后刘协逃出长安,身边带了什么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郭之乱,历史解密

    作为一国之君,就算是有名无实的刘协也是有很多朝臣保护的。毕竟皇帝在则朝廷在!作为依附着朝廷而存在的大臣们,皇帝跑路自然自己也要跟着跑路。而本来应该是举朝搬家的汉廷,由于李傕、郭汜之乱,很多大臣都被郭汜挟持了,所以刘协出宫时带的人也就不会太多,至少百官就是不可能的了。刘协出长安到洛阳,我把这段路程分为

  • 乾隆在富察皇后葬礼上,为什么要打压很多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在称帝第十三年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皇后富察皇后去世。乾隆皇帝以大臣们对待富察皇后的葬礼,在礼节上不到位为名,对大臣们进行大肆削职,甚至冷血斩杀,掀起了一场官场风暴。那么,不过就是一场葬礼而已,为何乾隆要大动干戈,严厉打压大臣们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乾隆皇帝有哪些不满的地方。乾隆皇

  • 程昱早就识破火烧赤壁的阴谋,为何曹操还是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程昱,火烧赤壁,曹操,历史解密

    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想必大家不陌生,在赤壁之战之前,周瑜派庞统前往曹营献连环计,使曹操的战舰互相勾连。然后周瑜和诸葛亮而后纵火焚之,曹军几乎全军覆没。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 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 是,

  • 在马嵬坡后,太子李亨为什么要与玄宗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亨,唐朝,历史解密

    太子李亨是在李隆基老糊涂的状态下担任太子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使得藩镇势力越做越大,终成尾大不掉之势。再加上军府制没落后必然导致募兵制崛起,藩镇势力越来越大,在朝廷昏聩下,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有李禄山、王禄山。在此情况下,李亨成为人们的希望。正如《长安十二时辰》所表现的那样,包括贺知章、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