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安”为什么要改名成“西安”?这个名字是谁改的?

“长安”为什么要改名成“西安”?这个名字是谁改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4/2/13 8:00:43

长安在历史上改名为西安,是让当下的西安人非常不爽快的一件事。如果现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长安的话,别的不说,只需要这个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国内外多少游客。因为长安作为古都是世界级的,位列世界四大古都(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中国西安)之一。

(西安鸟瞰图)

当然了,现代西安人虽然很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

“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当然不会跟着项羽学,不会把都城建到沛县或者偏僻的汉中去。

当时最好的选择,肯定是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毕竟咸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有“百二秦川”提供丰富的出产,还有函谷关这样险峻的关隘拱卫。当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始终打不进关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险要的地势。

但是,定都咸阳刘邦也不踏实。一来,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似乎并不是很吉利。二来,项羽到咸阳的时候,放了一把火,把咸阳烧得差不多了。最终,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都城定在离咸阳不是很远的长安。那里原先就有一个长安乡,刘邦就把这个名字作为都城的名字,“长治久安”,不重蹈秦朝的覆辙。

刘邦没想到,虽然他建立的汉朝并没有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但是,这个长安都城却一直留了下来,成为后世王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的第一选择。虽然历史上先后在长安建立的那些皇城,都不存在了,但是后世又不断地复建。到了隋唐时期,长安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

(刘邦)

长安在唐末及五代的时候,多次遭到焚毁。后来宋朝建立,本来赵匡胤也有想法要在长安建都的,当然他也提出过要在洛阳建都。但是,由于当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粮食出产地,主要来自于江南和四川。因此,以赵光义为首的皇亲权贵,贪图享乐,最终并没有迁都到长安,而是把都城建在了开封。

元朝建立后,由于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因此,他们定都的地点,肯定就不会是中原王朝最习惯的长安,而是既有北方特色,又有南方特色的燕京(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既然已经确定燕京(大都)作为他们的都城,就要弱化长安作为汉人王都的意义。因此,当时忽必烈把他的第三子封为安西王,镇守在长安一代,并在原先长安城焚毁的地方,修建安西王府,改称安西国。这个“安西”,显然就是把长安作为元朝西边来加以安定的意思,而不再具有政治上的中心地位。

不过,后来又发生了安西王造反的事情。显然,元朝想让通过藩王来安定西边,并没有起到作用。于是,元朝统治者在在平定了安西王之乱后,就把安西国给撤了,改为奉元路。这个“奉元”,就包含了维护元朝中央集权的意思。

(朱元璋)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在平定南方以后,派徐达等将领北伐。徐达攻下奉元路后,朱元璋把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就这样出现了。

“西安”和“安西”看起来是同一个意思。不过,侧重点不同。“安西”是一个动作,“西安”是一个结果。朱元璋改这个名字,似乎要高明一些,他需要的是大明帝国西边安定这个结果,不需要那个过程。虽然他把他的次子朱樉安排在这里就藩,但有这个结果,也就不会重蹈前人覆辙了。

也就在明朝,西安还有机会改回“长安”的。当时朱元璋想迁都西安,专门安排太子朱标前往考察,并对西安城进行修缮。如果这个动议最终能够成行,那么,“西安”这个名字,肯定是会重新恢复成长安的。京城的地方自然是中央,而不是西边,叫“西安”显然是不恰当的。

可惜的是,朱标从西安城回到南京后,很快就生病去世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因此,迁都的想法,也就打消了。

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朱允炆,并迁都到燕京,并把燕京改为北京后,北京自然就成了全国的中心。此后,西安只在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时候,短暂地作为首都,后来就没有再成为国都,当然也就没有再改回原来的名字“长安”了。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建立时,为什么要向突厥称臣割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首推汉朝、唐朝,但这两个朝代在建立初期都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城,突围后向匈奴“和亲”;唐高祖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唐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背后另有隐情,如果不这种的话,李渊很难成为皇帝!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

  • 康熙唯一的亲姐姐,是孝庄的掌上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女子的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时候她们本人是没有任何选择权的,哪怕是高贵的皇室公主也不可以自个做主挑额驸,她们的婚事一般由皇帝决定。以清朝公主为例,她们的对象大多都是蒙古贵族或者达官重臣之子,因为皇帝希望通过公主的婚姻巩固自己的皇权,这种目的不单纯的联姻结果完全是可以预想到的,不幸

  • 历史上唯一的和尚皇帝,不吃荤菜不近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衍,南北朝,历史解密

    前几天小编给大家讲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他们有的有着卓越的功绩,有的却荒淫无道贪恋女色,一生中都充满着争议。小编今天就再来给大家分享一位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和尚皇帝”。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不近女色,几乎历来皇帝喜欢的东西他都不碰,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位“和尚皇帝”身上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吧!在

  • 武则天开挂的人生,也在于她善于利用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媚娘曾是先帝的侍妾,她没能为先皇生下一儿半女,按照惯例她的余生只能青灯古佛相伴了,然后她却在不断地创造机会,最后实现了逆袭,这一切都和她善于利用小人是分不开的。(一)万丈雄心难为尼佛寺里的武媚娘,面对着青灯古佛,看似平静,却难掩她的万丈雄心:十四岁入宫的她,曾在老皇帝身边学习了帝王之术,有了处理朝

  • 他背叛项羽投奔刘邦,最后被刘邦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英布,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要说这个英布的话,他出生也是比较不平凡的,祖上有好几位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大臣。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去给自己算命,因为他们想要预知未来,而英布也不例外,他在街上碰到一位算命的老者,于是便问他以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而这位老者的话说他以后会变成一个大人物,这让英布非常的高兴。而长大后的他却因为犯事被

  • 竟然康熙如此热爱西方科学 为什么没有推动大清王朝科技的发展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非常好学。据传教士记录,康熙很容易就能听懂他们的课,而且热情高涨,连去郊区的畅春园休息也不想中断课程。教士们没办法,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都要去给康熙上课。教士们上完课离开,康熙意犹未尽,经常自己复习授课内容,有时还会叫来几个皇子,听自已授课。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

  • 历史上的晋国有多强大?它不垮秦国都没有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赵魏韩三家分晋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意义巨大,它直接改写了今后历史的发展。认真的说,晋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而且晋国正好堵在了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晋国没有解体,秦国根本没有东出的机会。即使齐国选择了东出,面对强大的晋国也没有胜算。那么,晋国解体之后,对各国有什么影响。一、晋国的解体是必然的,这是

  • 南梁总共有十三位皇帝,几乎都死得很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梁,南北朝,历史解密

    在几千年前,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他掌握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们的生死。皇帝的权利虽然大,但是也十分危险,总是有人想取而代之,毕竟当皇帝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在历史上,有一个朝代总共有十三位皇帝,但是没有一个当到了最后。不是因病去世就是遭人刺杀而亡。这个皇朝就是南梁。从萧衍到萧绎几乎全都死得很惨烈。首先的皇

  • 王祥卧冰背后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祥,历史解密

    一、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的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是《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这个王祥是晋朝的名臣,而王祥卧冰的故事是说,王祥的母亲病了,想吃鲤鱼,而当时是冬天,没有鲤鱼可吃。为此,王祥为了让母亲能够如愿,于是来到冻冰的河面上,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胸口焐开了冰,从而找到了鲤鱼。而王祥的母亲吃了鲤鱼以后,很快身体也

  •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何嫁了三次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平阳公主,汉朝,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确实先后嫁了三个丈夫, 她的第三任丈夫,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卫青。为什么平阳公主要和卫青合葬呢?因为她的第三个丈夫是卫青,所以,她去世之后,肯定是要给卫青合葬的呀。总不能这时候,平阳公主去世后,又要和第一个,甚至第二个丈夫合葬吧。很显然这是不合规矩的,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关键的是,当时平阳